爆破器材是一本由中國兵工學會主辦的化工期刊,1958年創刊,雙月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基礎理論、爆炸材料、爆破技術。
爆破器材雜志創刊于195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爆破器材雜志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具有較大影響,現已發行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報道:爆破器材理論研究、科學成果、生產經驗、科學管理、新產品、新工藝、分析測試、勞動保護、事故分析、環境保護、工程爆破、煙花爆竹等。
預計審稿時間:1-3個月
(一)作者所投稿件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期刊出版的各項規定。論文選題新穎、重點突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稿內容必須具有創新性,能反映出新觀點、新方法和新成果。文章不能寫成教材式、實驗報告式、工作總結式和產品介紹式。全文一般不超過8000字(包括圖、表、參考文獻和中英文摘要在內,下同),綜述文章不超過10000字。
(二)論文的寫作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專業技術標準和期刊出版規范。目前《爆破器材》參照的國家標準主要有: ①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 ②GB 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規則》; ③GB/T3102—1993(所有部分)量和單位; ④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 ⑤GB/T 15834—2011《標點符號用法》; ⑥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⑦CY/T 170—2019《學術出版規范表格》; ⑧CY/T 172—2019《學術出版規范插圖》; ⑨CY/T 174—2019《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 ⑩GB/T 13745—2009《學科分類與代碼》。
(三)論文結構包括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所在城市、郵編、摘要、關鍵詞和中國圖書分類號、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必要時)和參考文獻(中文參考文獻還需提供英文譯文)。首頁最下方提供作者簡介。
(四)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字,英文題目應與中文含義一致。題目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字符、代號,不出現數學式和結構式等。
(五)署名作者均寫出工作單位及地址、郵編。作者署名單位應該是全稱,為便于讀者與作者聯系,請列出作者單位下設的二級單位。
(六)按GB/T 6447—1986《文摘編寫規則》撰寫摘要。摘要以第三人稱表述,避免使用“本文”、 “作者”等詞匯做主語。摘要包括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結果和結論,不要加評論和注釋。英文摘要是對中文摘要的翻譯,須用英語思維方式表達其內涵,不可完全照搬中文摘要字字對譯。摘要是國內外數據庫收錄的主要內容,所以摘要內容直接影響到該論文是否被收錄或收錄后是否被他人引用,因此,作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七)引言中盡可能將自己研究工作的具體課題、方向、范圍和結果等,與國內外動態及近幾年最新主要文獻作出較為全面的客觀評述,以便客觀地向讀者表明自己論文的工作是否新穎,新在何處,其意義及學術地位如何。避免公式推導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紹,應做到開門見山。
(八)摘要與關鍵詞論著類稿件要寫出100~200字的結構式摘要(由“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構成),其他類稿件要編寫50~100字的指示性摘要。
(九)來稿須具有創新性、指導性、實用性;能代表技術前沿水平的論文;基金項目,國家、省市科研項目及獲獎論文優先錄用。
(十)為了形象、直觀而簡明地表達科學內容和技術知識,常借助于插圖。圖和表的內容不能重復。圖應精心設計和繪制,布局合理,線條粗細得當;圖中坐標的量和單位分別居中,且置于縱、橫坐標軸的外側;圖必須用電腦繪制,每張圖幅不大于8cm×l2cm,全文插圖序號,與正文中的圖序號一致;照片圖采用彩色照片,要求層次分明;圖下方書寫圖序號和圖題目(需譯成英文)。圖中有序號標注時,應寫在圖序號和圖題目上方。
作者:范龍泉; 李小帥; 李杜一; 徐振洋
作者:陳作彬; 李興華; 范磊; 孫飛
被引次數:指該刊被當參考文獻的引用次數,以及被下載次數。
影響因子:指該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證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所發表的全部源論文數之比。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南京市孝陵衛200號《爆破器材》編輯部,郵編:2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