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是一本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的歷史期刊,2006年創刊,年刊。該刊嚴控學術質量,努力吸引高質量論文,為該行業領域發展建設與科研成果傳播做貢獻,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或訂閱。本刊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簡報、專題研究、文獻綜述。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創刊于2006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年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是一本專注于出土文獻和古文字研究的學術期刊。該期刊致力于推動研究者對古代文獻和文字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它涵蓋了廣泛的地區和歷史時期的研究內容,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交流和發表成果的平臺,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該雜志聚焦于出土文獻的研究。出土文獻是指通過考古發掘等方式從地下或其他遺址中發現的古代文書、文字材料。這些出土文獻往往能夠提供寶貴的歷史、文化和社會信息,對于研究古代社會、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價值。該雜志對于不同地區和歷史時期的出土文獻都給予了關注,并推動了相關的學術交流和研究進展。
同時,該雜志也關注古文字的研究。古文字是古代人類使用的各種記錄和交流方式,包括象形文字、文字記號、古代符號等。研究古文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古代社會的語言、文化和思維方式,揭示古代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該雜志發布了大量關于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推動了古文字學的發展和應用。
除了出土文獻和古文字的研究,該雜志還涵蓋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討論。例如,古代文化研究、歷史考古、古代語言學等,都是與出土文獻和古文字研究密切相關的學科領域。該雜志為這些學科領域的學者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術平臺,促進了相關學術交流和跨學科合作。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應是Word格式,正文用五號宋體,表題、表格正文、表注用小五號宋體,行距1.25倍或1.5倍。來稿不要分欄。
(二)來稿需反映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熱點和難點問題,要求選題新穎、觀點鮮明、資料準確、說服力強,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具有一定的學術交流價值。
(三)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項目與格式根據國家現行標準:GB/T 7714-2015,信息齊全(作者,標題,出處,年,卷、期、頁碼等)。
(四)標題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4級。層次序號為“10進位制”。例如:第一級為 1,第二級為 1.1,第三級為 1.1.1等。序號頂格書寫,序號后空一格書寫正文。
(五)引言(前言):簡單交代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及選題設想,注意點明研究起始時間。引言部分不加標題及序號,不分段。
(六)文中注釋一律采用腳注(即頁下注)。說明性文字與引用刊物信息均作為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編號形式為Word自動生成的數字加圈,注碼樣式為:①②③④⑤等。
(七)投稿時請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籍貫、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電子信箱等。
(八)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九)基金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上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本刊將優先處理與刊登。
(十)投稿論文圖版切勿圖文混排。請按圖版在文中的出現順序分別編號(圖2……),以jpg文件格式保存,并將圖版編號標于文中相應位置;文末另請標明圖版序號和圖釋說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號,郵編:200020。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