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淺談舞蹈教學中素養的重要性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高校舞蹈教學現狀
目前高校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舞蹈文化內涵方面。部分高校在對學生教學時,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形體訓練以及美感訓練等方面,對于舞蹈文化內涵教學有所忽視,導致學生很難將舞蹈靈魂與動作有機融合起來,舞蹈表演較為形式化;第二,舞蹈教學手段方面。由于舞蹈教學需要反復進行動作學習與訓練,內容相對較為枯燥,如果老師沿用著單一的教學模式,就很難對學生形成吸引,會對教學開展效果形成直接影響;第三,學生學習方面。目前由于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在進行舞蹈教學時相對較為被動,知識學習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多數都以機械式學習為主,創新意識以及創作意識相對較弱,實踐能力相對較差。也正是因為高校舞蹈教學所存在的各項問題,各高校開始對自身舞蹈教學進行反思,并加大了對素養教育的研究與開展力度。
二、舞蹈教學素養教育重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進行舞蹈學習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老師會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會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制定出與學生學習能力更加相符的舞蹈教學方案,會有效提高學生舞蹈綜合素養水平,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舞蹈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今后長期的舞蹈學習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有利于強化學生審美情感
舞蹈既是人的肢體語言,同時也是一種情感表達途徑,實施素養式舞蹈教學模式,能夠在切實提升學生舞蹈素養水平的同時,幫助他們對自身審美情感進行強化,確保他們可以在進行舞蹈學習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舞蹈之美,能夠有靈魂、有色彩的對舞蹈進行演繹。可以打破以往只是對舞蹈動作進行模仿的跳舞誤區,會更加注重對學生舞蹈素養的培養,能夠對學生自身審美情感進行切實激發、培養,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舞蹈的魅力所在。
(三)有利于智育教育開展
對學生實施舞蹈素養培養,不僅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舞蹈學習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水平,同時還能夠對智育教育任務開展形成良好輔助。例如可以通過節奏性培養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進行強化;可以通過動作訓練,對學生大小腦進行有效鍛煉,以對學生表現能力以及記憶力進行強化,并達到對其感官靈活性以及思維能力進行有效鍛煉的目標等,而這些對于學生其它學科學習都是極為有益的④。
三、高校舞蹈教學學生素養培養建議
(一)注重文化素養培養
為妥善解決舞蹈專業學生文化素養水平相對較低的問題,各高校要加大對舞蹈專業學生的教育力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培養,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基礎性文化知識內容,同時還要通過案例講解以及多媒體視頻播放等手段,幫助學生對各舞蹈文化內涵進行學習,使他們能夠真正了解到舞蹈的靈魂所在,進而不斷對自身綜合能力進行強化;另一方面要加大舞蹈鑒賞課教學比重,要注重對學生“看”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創造出更多舞蹈創作的平臺與機會,確保舞蹈教學能夠一改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經典賞析以及討論等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意愿以及創作欲望,從而對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行有效調動,保證學生文化素養水平可以得到切實提升。
(二)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在對學生進行舞蹈素養培養時,要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及素養教育培養核心,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重點培養,以對其舞蹈運用以及表演等方面能力進行切實強化。在具體進行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強化。院校要加大對舞蹈實踐能力的關注力度,不僅要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同時還要對演出實踐機會進行合理利用,要幫助學生在準備演出的過程中,不斷對自身舞蹈實踐能力進行強化,確保他們可以在實踐時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合理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從而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的有機融合,確保學生能夠真正達到對知識點進行內化的目標;其次,要對學生舞蹈創作能力進行培養。由于在進行劇目創作時,對于舞美、作曲以及演員等內容都有著一定要求,在平時教學中很難對其進行滿足,所以老師可以通過對實踐演出的利用,為學生創造出更多創作機會,確保他們能夠有條件進行各種創作嘗試,且能夠在嘗試過程中不斷對自身舞蹈綜合能力進行完善,保證他們的舞蹈創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后,要對學生技術技能應用以及思維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現在社會對于舞蹈專業人才要求極高,強調其不僅要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以及舞蹈功底,同時還要擁有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以及創新思維能力,這也是現在教育對于舞蹈專業教學的主要要求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大對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特別要增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強化,要保證學生舞蹈作品創作能夠保持新穎性以及獨特性,可以打破其他舞蹈進行模仿抄襲的怪圈,能夠創作出更多具有靈魂的舞蹈藝術作品。由于技術技能應用以及創新思維培養均需要長期進行培養與鍛煉,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養成的,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出較為理想的學習平臺,要通過平臺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向實踐進行轉化的機會,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將日常所學應用到自己的舞蹈表演之中,便能夠在觀眾的評判與檢驗之中發現自身問題以及潛能,從而按照取長補短原則不斷對自身能力進行完善,能夠在舞蹈創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與嘗試,能夠打破傳統舞蹈形式的束縛,不斷對自身實際應用能力進行優化。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加各種舞蹈比賽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實踐和創作平臺,確保他們能夠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對自身技術技能以及創新意識進行鍛煉,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身心素養培養
所謂身心素養就是學生的心理以及身體狀態,在對其這方面素養進行培養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形體訓練以及體能訓練等方式,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不斷增強,確保他們能夠擁有較為強健的體魄,能夠適應舞蹈學習的高強度運動,從而確保身體可以保持始終較為理想的狀態;另一方面要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培養,明確只有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對其舞蹈學習質量進行保障。而且整體舞蹈教學之中,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心理產生較大影響的手段之一,所以都是有科學的教學評價進行利用,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以及心理素質。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與問題,所以在對教學評價進行使用時,老師需要對評價內容以及評價方式進行適當調整。一方面要對評價主體進行改變,要突破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單一評價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之中,確保可以通過學生制品以及互評等手段,更加全面的對學生學習以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心理素質培養與糾正方案,確保心理素質培養工作可以真正落實到實處;另一方面要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要改變以往過度注重考試成績的評價模式,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確保學生在舞蹈學習時的各項閃光點都能夠得到及時肯定與認可,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起良好的舞蹈學習信心,以對其舞蹈學習積極性進行保證。例如,老師可以通過對檔案袋評價法的運用,通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記錄的方式,對學生每一項進步進行肯定與鼓勵,并通過帶領學生共同對學習情況進行總結的方式,找出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幫助他們對自身問題進行克服,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舞蹈學習狀態。
(四)創新舞蹈教學手段
為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進行帶動,確保舞蹈教學能夠對學生形成有效吸引,老師應對舞蹈教學手段進行適時創新,要通過對合作學習以及多媒體教學等高效手段的運用,達到較為理想的舞蹈素養培養目標。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例。由于舞蹈教學屬于藝術形象內容,因此對于學生表象儲備豐富程度有著較為嚴苛的要求,強調學生應對各種舞蹈以及各地舞蹈特色等內容進行明確,以對舞蹈知識進行不斷豐富。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打破課堂在時間以及地域方面的限制,能夠帶給學生多感官刺激,以對其表象儲備進行有效補充。
四、結語
通過本文對高校舞蹈教學相關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素養教育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各高校應明確認識到素養教育的重要價值與意義,要在對舞蹈教學現狀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目標等元素,通過加強實踐教育以及注重文化內涵教育等手段,切實提升舞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保證他們的舞蹈素養可以達到相應目標,以為其畢業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