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兒童文學素養培養策略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缺失這一問題,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導致他們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將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文章主要圍繞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兒童文學素養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素養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化”的傾向變得越來越明顯。從我國所通行的各類語文教材來看,兒童文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課文總數的80%。故此,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之間的相互關系
現如今,在許多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占據著較大的分量,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正是由于兒童文學的這一教育價值,導致其與小學語文教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它們的服務對象一致,都是為兒童服務,它們的價值取向也一致,都是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兒童文學對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沒有提升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2.兒童文學知識較為缺乏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上學期間,雖然也學習了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相關課程,但是與他們所學習的古代文學相比,或者是與現代文學相比,兒童文學課程無疑更少,這就導致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對所學習的兒童文學有所遺忘[1]。而在執教之后,他們也沒有利用業余的時間去充實自己,去進行培訓學習。這樣一來,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會較為缺乏。
3.兒童的本位意識較為淡薄
在農村小學中,教師與兒童在一起的時間較長,與他們的接觸機會也更多,這就有助于教師對兒童進行仔細的觀察,進而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以及生活方式。這對于后期教師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有著重要的幫助。然而,由于農村的經濟條件較差,所接受的先進教育思想也較少,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模式化,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健康發展。
二、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策略
1.職前培訓與職后培訓的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切實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才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閱讀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作品[2]。因此,在選拔語文教師時,就可以將兒童文學素養作為其中的考核項目,這就會讓大多數的教師加強對兒童文學的學習。而對于已經選拔出來的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兒童文學的知識培訓,如這樣一來,就能夠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
2.加強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
教師的專業成長受到其所處環境的影響,為了更好地融入兒童之中,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心理,教師就需要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因為透過書籍,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兒童的愿望,了解兒童的內在想法。故此,教師要利用課外時間,不斷去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在農村,許多語文教師都將自己的業余時間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業上,這樣就不利于他們專業素質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認識到兒童文學對學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課外時間去提升自己。
3.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
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相比,農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所以在教育方面更為落后。但是,農村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開展富有農村特色的師生活動。例如,農村的教師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所以,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的在校時間,為教師創造一片閱讀天地,可以將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帶入教師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學校可以舉辦一些閱讀比賽活動,讓教師去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讓他們通過演講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教師創造屬于他們個人的舞臺,將自己在兒童讀物中的感悟通過演講傳遞給大家,以營造整個學校的兒童文學閱讀的氛圍。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存在著兒童文學素養缺失的現象,因此就需要他們加大兒童文學的閱讀量,不斷豐富自己這方面的知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繼而促進雙方的兒童文學素養都有著一定的提升。
作者:張世明 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柴門鎮童灣教學點
摘 要:農村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文學認識不足,認知能力不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閱讀能力不足。以閱讀為切入點,對小說和詩歌閱讀教學的要點進行了討論,旨在增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意識。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文學素養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都是兒童文學,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利用好教材,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是現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難題。本文以閱讀為切入點,對小說和詩歌閱讀教學的要點進行了討論,這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從根源上分析兒童文學作品
兒童文學不同于其他的文學作品,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想象類文學。什么是想象類文學呢?想象類文學是相對于實用類文學的一個概念,想象類文學不在于論述問題和解決辦法,而是在傳達一種體驗和經驗,而非知識,這樣的讀物比實用類文學更加討人喜歡,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絕大多數都是想象類文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既然教材內容是符合學生心理認知喜好和認知能力的,那關鍵的問題就是老師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有技巧的、有感情的閱讀。教師首先自己要對想象類文學有一定的認識,要知道想象類文學本身是在闡述一種經驗,是需要閱讀者借助閱讀這個過程才能獲得的情感體驗和經驗分享。在閱讀想象類文學的過程中,讀者是在被動的情況下,帶著活力和熱情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讀者放松自己,打開心扉,讓作品中的故事在我們身上重現,讓故事貫穿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做它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想象類文學會采用很多優美的語言,會把感情藏在文字之下,會利用文字的多元性增強文章的豐富性和感染力,作者甚至會用隱喻的方式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一塊石頭、一條金魚、一朵墨蘭。想象文學給讀者帶來的更多的是文字之外的感情和情緒的表達。
老師在教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要注意三點,首先讓學生進行文學作品分類,在初次閱讀的時候,學生應該能一眼看出這篇文學作品的類型,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閱讀的作品越多,對作品分類的速度就越快。其次要抓住一篇文章的大意,這和考試中要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個目的。最后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品的大意,這個過程是鍛煉學生思維邏輯的過程,要知道一篇文學作品只有通過合理地架構才能讓讀者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深遠寓意。本文從小說類閱讀和詩歌類閱讀兩個方面具體描述了怎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要點。
二、怎樣在小說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小說類文學作品的教學要點有三個:首先是小說三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對于此,老師和學生都很熟悉。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第四個要素:思想。在小說閱讀中,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感情和思想卻是作者真實世界情感的反映,所以在小說閱讀過程中,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結合當時的環境背景和社會背景,體會小說人物的思想脈絡、感情變化,在作者創造出來的要素組合的世界中,體會作者的思維變化和作者在小說中寄托的感情或者要表達的感慨、不滿、悲憤、無奈等。其次要知道“共識和主旨有關”。最后就是強調參與感,小說文學不同于其他文學的特點就是有人物活動,有社會背景和環境背景,這些是現實世界在文字上的另一種表現,虛構的社會背景和環境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現實社會的影子,所以在閱讀小說類文學作品的時候,老師要向學生強調參與感,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小說文學的欣賞,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怎樣在詩歌類作品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詩歌類作品和戲劇類作品具有一樣的性質,他們的文字重點不在于文字本身的意思,而在于文字背后包含的寓意或者感情,是人類情感的高度結晶,所以在這類文學作品的閱讀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就是體會感情,在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創作年代、創作者當時的生活心理狀態的基礎上,體會詩歌或者戲劇中蘊含的深意。詩歌類作品本質上也是想象類文學,所以想象類文學閱讀的要點同樣適用。但在閱讀詩歌類作品的時候我們需要增加一些要點:首先,要讓學生知道詩歌類作品重在抒情,所以不論能不能看懂個別字詞語句,先把整首詩歌讀完,一般情況下詩歌都是短小精悍的,作者為了在較短的篇幅中完成自我情感的表達,會壓縮語句,有很多學生不理解的字詞短語,但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整首詩歌看完,理解其中的大意。其次是大聲閱讀,在古代學堂上先生帶著學生朗讀詩詞,搖頭晃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詩詞本身是歌曲,所以叫詩歌,只是當時沒有錄音設備,沒法記錄流傳,所以在大聲閱讀的過程中,通過節奏感可以強化學生對整首詩歌的理解。
怎樣在農村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是當今農村小學教育的難點。本文以閱讀為切入點,對小說和詩歌閱讀的教學要點進行了討論,旨在增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意識。
摘 要: 兒童文學是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由于兒童文學具有“兩個側重”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既要體現理論性,又要具有運用轉化性,以適應不同專業培養人才目標的需要,努力提高小學、幼兒教師兒童文學的素養。
關鍵詞: 素養 兒童文學 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育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理念再一次被業界“發現”和“強調”,小學語文“兒童文學化的趨勢成為一種必然趨勢”[1]。作為兒童文學課程,一直以來都是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中文與社會方向)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多年來,曲靖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團隊教師根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及小學、幼兒園教師的特點,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并根據兒童文學各種文體的特點,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他們具有分析、鑒賞、創編和教學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以獲得更多的人生的啟迪與教育的智慧,形成正確的兒童觀與教育觀。筆者一直擔任曲靖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中文與社會方向)和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的課程,經過多年探索,結合兩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認為兒童文學應該采取分層次教學模式。美國教育家喬伊斯的研究曾表明,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自身優點,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促進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的長處。教師要在繼續學習中,提升面向學習者差異的綜合運用教學模式的能力”[2]。這對于兒童文學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兒童文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兒童文學教學在不同的專業中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模式呢?筆者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的。
一、根據不同專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
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是課程應該教些什么內容的問題。既然兒童文學已然成為高等師范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也就意味著它有相應的學科依托。作為一門學科,它有科學嚴謹、規范具體的內容,它應該是一個“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3]。這就意味著,兒童文學課程要以兒童文學學科為依托,以該學科獨特的對象、范疇、思維形式、理論觀點與認識結果為構成內容。但是,根據小學教育專業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教學對象的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時,就要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不同設置。
(一)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內容的設置
高等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充分考慮到現行小學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現出對現行小學教育的引領作用,又要認識清楚作為實施教育教學的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能否適應現行小學語文的教學?因此,這對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曲靖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一個嶄新而較高的要求。“課程結構的確立首先需要從既定的課程目標出發,以課程目標為尺度尋求具有不同價值的課程類型與課程目標的對應性,即在課程目標的情形下確定具有不同價值的課程類型與具體科目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擁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們之間的關系”[4]。圍繞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筆者在小學語文教育專業中進行兒童文學的教學時,緊密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教學內容以童話、兒童詩、兒童小說、兒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教學中不但講授相關兒童文學理論知識,而且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賞析能力,并把小學語文的各種文學體裁的教學融入兒童文學課程的學習中。教學中引導學生做深入思考,讓他們體會到兒童文學課程內容體系還應吸收語文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并運用到兒童文學課堂教學中,這樣才能促進兒童文學理論知識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融合。同時,通過選取典型的文學性教材進行重點解析,整合并加深學生所學的相關的兒童文學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兒童文學理論應用與教學實踐的能力,實現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的銜接,培養與未來的基礎課程教育改革相適應的新型教師。由此,筆者認為兒童文學課程內容可以從兒童文學理論、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關系及兒童文學學習的延伸三個方面考慮。其中,兒童文學理論主要要求學生對兒童文學的基本原理、各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中外兒童文學發展史有所了解。為了使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完美整合,在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內容中,重點進行“中外兒童文學精品作品選講”、“兒童文學閱讀與指導”、“兒童文學創編”、“各種兒童文學體裁的教學”等,這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經典作品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指導兒童文學閱讀與創作的方法,理解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的關系;對兒童文學興趣延伸部分,教學中應根據其他學科和地方特色等特點增加內容,如“課本劇的改編與表演”、“繪本的欣賞與創作”、“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兒童文學研究”等,這些內容的學習為學生日后成為專家型的小學語文教師做理論儲備[5]。
(二)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內容的設置
從學前教育的實際工作能力需要看,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學科教學不能簡單地局限于知識的學習,而應當是以語文素養為基礎,以語言、文學等理論為指導,注重理論內容與幼兒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學生需掌握一定的幼兒文學作品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強化初步具備兒童文學鑒賞、兒童文學創編、兒童文學作品表演講授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兒童文學欣賞實踐、兒童文學創作實踐、兒童文學作品表演實踐、兒童文學教學實踐等基本技能訓練,以提高幼兒語言教育教學能力為目的。以曲靖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筆者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中,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學生以后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把教學內容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主要講授兒童文學的基本理論,在本部分的講授中文學體裁重點講授兒歌、童話、寓言、兒童散文、兒童故事、兒童戲劇和繪本,對于兒童小說、兒童報告文學等在幼兒園教學中出現較少的文學體裁可以刪減,同時在講授中結合大量幼兒文學作品分析,不僅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而且指導學生學會鑒賞兒童文學作品。第二個部分為兒童文學的各種文體實踐及模擬教學訓練,此部分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教學技能為主要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和學生教學實踐并重。學生通過課堂模擬教學訓練,培養講授能力和教學評價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技能,體現“理論指導實踐,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漸進過程。
二、針對不同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實踐方式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指出,應該把教學看成一個系統,綜合地研究教學過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考察教學,對教學應綜合分析、整體設計,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諸要素構成的合力,兒童文學課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統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質更應該得到足夠重視。從“形而上”的視角看,兒童文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學科,理論的深度與前沿是支撐兒童文學課程的重要一面;從“形而下”的視角看,兒童文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6]。根據兒童文學課程的自身特點,筆者認為:本課程教學方法應抓好“兩個側重”,即在理論學習中側重于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側重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專業理論素養的培養上,始終注意教學中的繼承傳統與探索創新,一方面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講授,另一方面注意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7]。因此,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中,要體現“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路。在兒童文學的各種文體實踐教學訓練中,學生通過課堂模擬教學訓練,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技能,體現“理論指導實踐,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漸進過程。
(一)兒童文學課程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結合
西方發達國家在師資培養模式上都很重視大學和中小學溝通與聯系,美國、英國都倡導“以中小學為基礎的教師培養模式”等做法,要求大學與中小學校共同承擔起培養未來教師的任務,以便在師資培訓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8]。由于兒童文學課程擔負著培養未來師資的重任,根據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緊密聯系的學科特點,在對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上,可以采取將兒童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曲靖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教學為例,筆者曾在進行童話、兒童詩、兒童小說、兒童散文等文學體裁的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兒童文學中各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及賞析的方法外,還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還與相關實習基地合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小學進行故事講演活動,這種方式既讓學生真切地了解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聯系,又為學生以后走上教學崗位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除此之外,在兒童文學創作教學中,筆者常采用下列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訓練:(1)句子接龍法。以小組為單位,由第一位學生說第一句話,后邊的依次接句,但必須圍繞一個主題進行。這種方法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反映能力。(2)詞語串聯法。由教師或學生隨意挑選幾個詞語,如:蘑菇、小孩、媽媽、上學、小雞……讓學生根據這些詞語,把它們串編成兒童故事、童話、兒歌等,這種方法主要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3)故事續尾法。可先由學生或教師講一個故事,再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給故事續尾,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對于大多數的讀者看來,這個故事的結局并不美滿,最后小羊被兇狠的狼吃了,但細讀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品并沒有結局,只是說“狼撲向了小羊”。教學中可讓學生思考,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通過系列的訓練,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學生欣賞、分析和運用兒童文學的能力,這些方式都是在兒童文學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既是兒童文學教學活動的框架,又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和教學經驗的概括化。由上可見,小學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以指導學生分析作品、讓學生學會小學語文教學中各種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為主。
(二)兒童文學課程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結合
由于兒童文學是以最直接的方式進入幼兒園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因此,兒童文學與學前教育專業的聯系非常緊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要想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達到這一要求,讓學生親自體驗兒童文學作品的活動就必不可少。幼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整個幼兒階段,幼兒的思維活動主要是以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導。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教學中,實踐訓練就顯得更加重要。以曲靖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在兒童文學課程中根據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在兒童文學教學中除了講授兒童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外,更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學前教育專業的這種實踐活動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有所不同,小學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主要是通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現的,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更主要采用情景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情感。比如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中,根據兒童文學作品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和表達方式,重點對學生進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技能訓練。例如,“兒歌”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運用較多,根據幼兒動態審美特點,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情境朗讀和表演訓練,可以采用說唱兒歌的形式,使其帶動幼兒“寓教于樂”,在活動中快樂地學習兒歌。“童話”的角色特點鮮明,應加強學生的情境講述能力訓練,指導學生學會講演故事,帶領幼兒走進童話故事的世界,讓幼兒感受童話的快樂[9]。除了學會講演故事外,對于一些線索單一、動作性強的童話作品,還可以指導學生學會改編成兒童戲劇。筆者曾把童話《雪孩子》改編成劇本并指導學生表演。學生初讀童話時,并沒有被雪孩子犧牲自己、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操感動,可是正式演出時,很多觀眾深深被雪孩子吸引了,甚至為它流淚,原因何在?歸根結底,是因理解隱含在直覺、感性之中,從感受、體驗而達到思維,進入理性,這是高級的審美活動。由此可見,情境式教學這種模式能夠使學生參與到作品中,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健康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既能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同時,這種模式還能讓學生通過親身表演,促進創編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培養就為以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從事幼兒教育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他們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等師范院校中,兒童文學教學應該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培養目標,有必要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這對提高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和能力,實施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 要:作為中國人來說,通過語文的學習加強學生對于漢語文化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通過語文的教學來加強學生對于漢語的進一步了解。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兒童文學作品的地位逐漸升高,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在推崇通過兒童文學加強對兒童語文能力的培養,但是,怎樣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兒童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來幾點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地位
一、能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兒童文學作品在內容表達上比較淺顯,并且,在語言的選擇和故事情節的設計上也非常的形象、生動,所以,有別于其他的文學表現形式,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語言的運用上是非常有講究的,不僅要能夠有豐富準確的語言,還要符合學生的學習標準,吸引學生學習,引人入勝。通過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學習,讓小學生能夠掌握到文學語言的魅力,不斷地體會和總結,讓他們在以后的情感表達上也能有所提升。學生通過對文學的學習,能夠不斷地學習到相應的語文方面的知識內容,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總結,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對于以后語文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實現小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兒童文學作品還對內容上有很高的要求,語言的表達還有故事情節的設定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發展特點,故事內容的設定應該能夠符合學生的智力發展需求,讓學生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每個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動和形象,為他們以后的思想品德的設定也有一定的幫助。與此同時,兒童文學作品還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學生能夠不斷地思考文學故事中的內容,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力來接受故事給他們帶來的思維方式的轉變,還有道德標準的樹立,并且,一些文學作品還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停地對故事充滿幻想,才能讓自己的學習不斷提升,思想進步。
總之,讓兒童文化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教育,然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內容,并且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兒童文學具有豐富的內涵,與兒童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對兒童文學的閱讀貫穿于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乃至一切文學活動中。小學教育的多種活動無不滲透著兒童文學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兒童文學的課外閱讀,將世界兒童文學誕生以來中外優秀的兒童文學品鑲嵌在孩子們的心靈中,使之成為其美好情感、美好精神品格的精神泉源,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
1.在兒童文學閱讀中開啟心靈的智慧
兒童文學首先是文學。它具有文學的一般特性,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包含豐富的思想內容及自然、歷史、地理等科學知識。正如巴金所說:"文學的目的就是使人變得更加美好,文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喚起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一種想象力,一種浪漫主義精神,給人以精神的底子。"兒童的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強,渴望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世界,而兒童文學以更貼近兒童的語言、美麗的故事吸引兒童的眼球。"它既能把孩子引向他們幼小足跡難以到達的遙遠國度,使之增加見聞、開闊眼界(如冰心的《三寄小讀者》);又能促進他們對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應怎樣對待社會和人生(如《嚴文井童話寓言集》);更能激勵他們對社會及整個大千世界的熱情關注,以加深他們對生活的了解和認識"。
在課外閱讀中,我們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并學會欣賞中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使他們在屬于自己的文學領地中得到愉快的精神享受,從而豐富自身文化底蘊等內容。從這個意義上看,在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中要著重于培養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感受、閱讀和欣賞的能力。
2.在兒童文學閱讀中感受美的熏陶
兒童文學最基本的一條愛孩子、愛生活不會變。曹文軒的兒童小說《草房子》、《紅瓦》、《根鳥》等小說里一直回蕩著"悲憫"情懷。曹文軒認為:"美感與思想具有同等的力量。"他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不遺余力地澆灌出一朵朵善之花,用它們的美慰藉人們的心靈。金波的組詩《色彩交響十四行》中的《藍螢火》就是一首意境優美、情趣盎然的小詩:"那時每一個夏夜涼爽如水/常常會飛來一只只螢火蟲/那幽幽藍光很美很美/映照著我第一個童話夢我擁坐在外祖母身邊/她的故事像一支謠曲/說用螢火蟲穿一串項鏈/佩戴在我胸前最美麗那一夜我走進了童話世界/夢見我的螢火項鏈閃著光/夢醒了,窗外掛一輪圓月/正從遠天向我張望胸前雖不見了那串藍螢火/天上卻多了幾顆星光閃爍。"兒童文學把幻想、純凈的本質還給兒童,給當代兒童一個唯美而充滿愛的審美世界。
3.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
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這樣一種異化了的教育現象所造成的惡劣后果DD把考試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數尖子生,丟掉了大多數學生;抓了智育,丟掉了其他,甚至以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落實素質教育,其目的就是使教育的本質回歸,力求實現教育發展人的功能,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源源不斷地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以歷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責任感,去戰勝舊的教育觀念,堅決摒棄應試教育的短視行為,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4.確立多元化教育目標
4.1 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4.2 凸現德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潛能的同時,要充分地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4.3 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展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4.4 加強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5.實行開放性教學
5.1 語文教學應當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實行"三溝通"的原則,即課堂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溝通,課內打好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溝通;語文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溝通。
5.2 實行"四維課程"。"四維課程"指小學語文課有四個塊構成:(1)語文的課堂教學;(2)語文興趣小組和興趣課;(3)語文的社會實踐應用;(4)環境語文,包括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
6.注重平時積累
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依賴于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的積累。首先可依據課本積累,從課文中找好詞佳句積累,并鼓勵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摘錄好詞佳句,擴展積累范圍,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視野越開闊,積累就越深厚。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課堂上每一篇文章都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從讀中去發現,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讓學生把所感、所想、所得傾吐出來。在課內教給學生感悟文章的方法,學生有了閱讀興趣,也會拓展閱讀范圍。學生通過廣泛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豐富語言的積累,提高閱讀表達的能力,讓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形成了良性的有氧循環。其次是注重背誦。背誦能使所學的句子、詞語在記憶中生根。積累就猶如儲存糧食,是學習語文的根基,就在點點滴滴中,學生感悟了詞句的魅力,了解了中華燦爛的文化,受到語文藝術、民族藝術的熏陶,積淀起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課外閱讀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有利于挖掘小學生的想象力、語言感悟力等潛能,也有利于尊重和保護小學生純真美好的感情,點亮他們那盞閱讀的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