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低碳經濟發展中水運的作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我國具備發展水運的有利條件,內河資源比較豐富,據統計,我國河流總長近45萬公里,這對發展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長久以來,由于國家綜合開發的側重點所限,水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具有的優勢也沒有充分顯現出來。為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我國就提出了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國策。與之對應的,“低碳、環保”目前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貫穿我國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交通運輸業方面,格外要求降低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這對于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十分關鍵,因此水運作為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注定要被冠以低碳、環保、節能、經濟的標簽,因其自身具備的能耗低、運輸能力大、相對污染少等優勢,將成為低碳經濟發展的首選。
一、水運現狀及其特點
所謂低碳經濟,即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通過不斷開展技術創新、開發新能源,最大限度的減少傳統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指導原則下促進經濟的有序、長遠發展。目前,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發展低碳經濟的觀念在世界范圍內已達成共識,向低碳經濟轉型儼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水運恰恰是低碳、低成本運輸的載體。作為最早興起、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之一,我國發展水運的歷史也非常久遠,長江、黃河、珠江、淮河等幾大水系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內河運輸體系,沿海港口構成了海上航線,整體的水運布局非常合理。據統計,水運占據在我國貨物運輸的50%以上,在外貿貨物運輸中更是高達90%。因其自身具備的能耗低、成本低、運輸能力大、相對污染少等優勢,逐漸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首選。例如從細節來看,同樣的貨物采用不同的運輸方式運送同樣的路程,經測算水運是產生污染最少的;在碳排放量方面,公路運輸是水運的10倍,鐵路運輸車是水運的4倍;在碳氫化合物排放量方面,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分別是水運的8倍、6倍;在成本方面,水運則是公路運輸的1/12,是鐵路運輸的1/5,每公里成本低至3分錢。因此可以說,我國不但水資源豐富而且具有布局優勢,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選擇,發展水運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具備的自身優勢促使其成為物流運輸的首選,能夠很好的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低碳經濟的進一步提升飛躍提供了保障。當然,發展水運也是推動經濟向著清潔、低碳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維護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理應高度重視。
二、水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船舶種類繁多,缺乏統一行業標準。在傳統意義上,船舶可以分為兩類型,即客運船舶、貨運船舶。按照不同的用途可將貨運船舶細分,主要有兩大類,即干貨船舶和油槽船舶。其中,干貨船舶又可細分,包括雜貨、冷藏、集裝箱、木材等船舶;油槽船舶細化包括游輪和液化天然氣船舶。按照專用、特種船舶分類另有更加具體詳細的劃分,可以說不同類別的船舶按照承載范圍不同、型號不同還可以再細分。由此可見,我國的船舶種類繁多,標準不一,這就致使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船舶在日常運行與保養維護過程中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專門的配備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無形中在直接或間接上加重了碳排放量,造成了環境污染。此外,很多電子設備是很難分解的,也不可循環再用,大量的線路板、芯片等形成了巨大的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和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影響不容小覷。第二,船舶老化嚴重,缺乏生力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仍在水運的船舶船齡多在10年以上,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其他問題較多。營運船舶老化嚴重,更新換代速度慢,技術落后,能耗較高。可想而知,這樣老化嚴重的主力軍很難做到節能減排,且受單體船舶的造價影響,為降低營運成本,很多老化船舶更不注重日常維護保養,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同時也存在運行危險,一旦承載的石油或天然氣船舶發生意外,不但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更會給周邊生態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直接削減了水運在低碳經濟發展中安全系數與可靠性。第三,能耗統計不規范,缺乏相應技術支持。目前,國內大多數船舶企業中對能耗統計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乏系統性的能耗管理規定,特別在中小企業中,受成本因素影響,管理者往往刻意忽略了對節能減排措施的技術應用。即便極少數企業有相關的能耗統計,也只是做財務成本核算使用,均沒有形成能耗統計管理系統。造成了長期以來企業在效益好時不主動增加低碳設備、不考慮節能減排技術應用,在效益不好時更沒有能力進行相關技術和資金投入的種種問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政府干預難度不斷加大。第四,船舶空載現象頻發,造成資源浪費。受信息平臺搭建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與限制,航運信息、貨物運載等相關資源來源不及時、不準確、風險大,信息不對稱,沒有統一規范的信息平臺或者即使有信息平臺但沒有配套的監督管理體系,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使得航運市場的運行不到位不規范,出現船舶空載或突然大批貨物集港的情況,經統計最高峰的空載率達到了50%以上,無形中降低了運行效率,加重的環境污染。
三、強化水運在低碳經濟發展運行的可行性措施
在2016年的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水運同樣也將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同時交通運輸部也明確了“十三五”水運建設的具體發展目標:到2020年,內河高等級航道功能進一步提升,規劃的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物流樞紐功能進一步強化,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邁進,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務高效、平安綠色、國際影響力強的現代化水運體系,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全方位對外開放需求。首先,增強相關人員的低碳意識。在船舶設計時,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配備件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盡量選用低碳環保材料,盡量生產選擇能夠實現可循環、再利用的零部件與設備,在工藝方面做到優化,借此達到提高運行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從而減少碳排放量,降低環境污染。其次,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優化船舶結構。通過采用有效手段,對老化船舶部分工藝、設備進行改造、優化,使老船舶在一定范圍內降低油耗,同時對燃油能耗進行統計分析,合理的制定航線和能耗標準,從源頭控制并降低能耗。再次,減少船舶空載率。由政府牽頭,企業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和管理平臺,規范運作管理,增加信息的及時性和可靠性,保證企業能從平臺獲得有利信息,保證貨源穩定,減少船舶空載率,節約運行成本,降低碳排放量。另外,簡化審批程序,促進市場改革。通過政府干預,逐步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減少涉水行政事業性收費,推進有競爭性的價格改革、港口收費改革,將責任落實到人,制定責任清單,政府對企業政策性貸款、融資模式、企業合作模式進行引導性創新,增強水運企業的市場運作能力和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由外向內不斷加大創新改革力度,促進企業對新型技術的研究和使用。此外,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大水運和陸運的聯運發展,深化試點(可以從集裝箱運輸入手等),依托新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促進運輸設備的標準化作業,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中轉環節,以降低能耗,從而從過程中降低碳排放量。最后,大力發展綠色航運。加快新能源燃料的推廣使用,包括推進LNG清潔型新能源,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船舶企業使用新能源,推進試點,并展開油氣回收的相關試點工作,加大船舶污染物排放回收處置設備的建設力度和投入力度,統籌建設航道樞紐、航線航道,提高港口和航道航線的利用率。
四、結語
從全球范圍來看,低碳環保降低環境污染已經在世界各國達成共識,發展低碳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世界經濟維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作為水運發展來講也不例外。從國家“十三五”的規劃來看,我國已從宏觀把控層面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戰略方向和政策指導,為實現我國從海運大國向海運強國邁進奠定堅實的基礎。低碳時代的到來必定會改變世界經濟發展走向,會切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一定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我國在現階段對水運的高度重視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處于從傳統模式向新模式轉變的關鍵期,需要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和機制建立,如何探索與我國水運實際相符的道路值得行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