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血液病區化療藥品管理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血液病區化療藥品管理前與管理后化療患者的資料,并將醫院臨床用藥質量管理小組對藥品質量檢查、科室質控小組填寫的用藥不良事件上報分析表等資料,結合病區護理質量考核評價,進行相關管理數據對比分析。化療藥品管理前、后科室專業人員各48人、51人,化療病例各1968例及2026例,管理前后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管理方法
1.2.1化療藥品管理前
科室人員執行化療藥物治療常規操作及護理。
1.2.2化療藥品管理后
①嚴格執行化療高危藥品管理制度:醫院將化療高危藥品管理納入醫療質量及風險管理的考核體系,建立了高危藥品管理組織,健全了高危藥品管理制度。醫院設置了高危藥品安全管理機構;病區同時也增加了高危藥品管理質控小組。
②人員培訓及考核: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高危藥品管理相關知識培訓,病區根據具體情況加強化療藥品學習,病區質控小組完成專業人員對化療藥品使用流程培訓及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③根據實際臨床用藥情況,公示常規化療藥品目錄,新化療藥品要及時增添,并定期更新目錄。
④嚴格存放及設置標識:所有藥品使用原包裝瓶(盒)按藥品作用與儲存要求按藥物聲母開頭序號依次存放,并附有說明書,科室有管理專柜,建立化療藥品登記本,嚴格交班,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藥品質量安全。采用全程化化療藥品標識:儲存區要設有紅色警示標識,如“高危藥品”,并有“禁止靜脈使用”“注意滴速”“謹慎使用”等,以警示發錯及用錯藥;在執行醫囑輸液卡上有醒目的“化療”字樣作標識,輸液管上也應貼上紅色不干膠標識;化療藥品所有用后物品都要嚴格分類,分別放入標有“化療專用”的相關醫療垃圾桶。
⑤設立化療藥品使用權限:由院部高危藥品管理小組按專業人員職稱及實際能力評估醫生、護士對化療藥品及使用流程掌握情況,給予相對權限,科室在用藥操作中要有資質的專業人員監控。
⑥嚴格化療藥品使用操作規程:藥品醫囑及處方要規范化,取藥要嚴格審核處方,發藥時認真交接,并在藥品外包裝上貼上紅色“高危藥品”標識。科室應有常用化療藥品的使用說明及標準化操作流程,領回藥品應按要求存放,用藥時嚴格按操作程序及處置規程,至少2人嚴格“三查七對”后執行,有疑問應及時詢問、查對,保證患者及操作人員的安全,如發生化療藥品不良反應,必須馬上采取緊急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害,并及時上報。
⑦化療管理持續改進:病區化療藥品管理質控小組,負責該病區化療藥品的保管、質量檢查,并評估專業人員安全用藥能力,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出整改方案,優化流程,從而保證化療藥品的安全使用。
1.3效果評價
①根據《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指南(2011年版)》及《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結合該院實際情況制定的化療藥物管理質量考核標準,內容包括護理安全、質量監控、消毒隔離、環境管理及專業知識考核,共5部分每項滿分100分。
②采用該院自行設計的化療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護患溝通、化療制度執行、化療護理服務、化療環境等,總分100分,≥90分為合格。
③統計化療藥品管理缺陷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資料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化療管理護理質量情況
化療藥品管理后護理工作明顯比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工作滿意度及化療管理缺陷情況
加強化療藥品管理能提高患者滿意度,讓管理缺陷明顯減少,保障了化療藥品的安全應用(P<0.05)。
3討論
醫療機構管理的永恒主題是確保對公眾提供的醫療服務是安全、有效并得以持續改進的。進行藥品安全管理及風險防范,是保證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之一。化療藥品為高危藥品,管理不到位會對患者、工作人員、環境造成損害。血液病區加強化療藥品管理,嚴格將醫院管理制度及崗位職責落實到實處;通過培訓教育不僅能提高護士對化療專科知識和風險的認知度,并促進患者化療安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讓患者及家屬掌握了相關知識,有提高化療依從性及風險防范的意識;將常用化療藥物公示,及時增添更新目錄,有利于提高科室專業人員業務能力,及時掌握新藥動態;妥善、合理、安全存放化療藥品及設置全程高危警示藥品標識,便于區分和警示,可以保證化療藥品有效、安全使用;嚴格化療藥品使用操作規程,定期總結工作,進行不良事件分析,是讓護理工作質量得到持續提升的重要保障。化療藥品管理前、后護理工作質量及管理缺陷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結果證實,化療藥品管理優化了工作流程,可以系統、連續、前瞻性地分析風險因子,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從而確保了患者安全。患者是醫療服務的主體,藥物治療是患者治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危藥品管理列入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標,血液病區患者使用化療藥品人員較多,其化療藥品的廣泛性和種類多樣性決定了其發生不良事件的高風險性,化療藥物的儲存、保管、配制、使用等各環節過程中一旦出現防護不到位,都可造成不良事件發生。血液病區通過加強化療藥品管理,糾正了管理前存在的問題,讓操作流程標準化,給化療藥品使用創造了安全環境,在環節中進行了質量監控,防患于未然;加之患者化療教育改變了認知不足及化療知識缺乏狀況,有主人翁意識,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將很大程度推進醫療安全的維護,能提供真實、細致的信息,促進了護患關系融洽,保持信任關系,因此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管理前后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小結
化療藥品在臨床使用,涉及多個部門與病區,醫院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病區落實規范管理,提高了化療護理質量,也最大限度減少了用藥不良事件的發生,確保了化療安全有效,并達到提高患者滿意度為目的化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