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農村能源和林業生態結合及發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廣泛意義上的生態能源主要包含滿足于農民生產、生活的例如沼氣、秸稈等可再生資源與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2種能源。在生態保護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這些能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深受社會各界的歡迎。狹義的農村能源一般由農村應用能源和農村能源問題組成。前者是因為在農村既有包含農業生產、鄉鎮企業與農村家庭能源在內的能源消費,也涉及包含太陽能、風能在內的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所以,農村應用能源的來源既有外界輸入的商品能源,也有當地的可再生資源。
2發展農村能源的重要意義
2.1有利于緩解農村清潔能源短缺的狀況
清潔能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突飛猛進,人們的能源需求量日益攀升,能源短缺成為全社會尤其是農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務必大力加快農村清潔能源建設。
2.2有利于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構筑城鄉一體化模式
優化農村能源結構、縮小城鄉差距,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全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根據國家相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耗可高達35億t,我國作為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的農業大國,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提升農民生產生活質量,滿足農民關于清潔能源的需求,這是實現社會公平、縮小城鄉差距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2.3有利于促進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其利用率
在農村,通過改廁、改廚、改圈等工程項目建設,將農村“三廢”(秸稈、糞便、垃圾)變為“三寶”(燃料、飼料、肥料),既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又促進了農村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了廢物垃圾的附加值;通過發展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不僅能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也減少了農村環境污染,最終實現農村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3農村能源促進林業發展的意義和途徑
近年來,人們對生態保護的關注日漸增多,資源節約與生態保護的理念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林業不僅可以具備固土、保水、防風沙的作用,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也可以為循環經濟提供生產、生活材料,在國計民生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為此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進行農村能源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務必重視林業經濟的循環利用和林業的生態保護,以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1林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3.1.1林業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求
廣義的現代林農業不僅包括農業,還包括諸如種植業、林業與養殖業等。在當今社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不僅有益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換代,還可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甚至還能夠減少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美化其生活環境,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1.2發展林業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林業建設的目的就是在新農村建設中打造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恢復改善先前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傳統的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致使土地荒漠化、沙化,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生態問題頻發,造成了人與自然間的關系日漸緊張。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切實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需要相關部門從根本上轉變傳統觀念,在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過程中始終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3.2林業發展的途徑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林業建設應根據不同區域的環境、地質地形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僅僅要關注與當地環境和經濟發展要求,還要與我國林業項目、規劃方針相適應,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改善當地生態環境過程中,注重人們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以及生態文明的和諧統一。相關部門搞好林業建設,需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林業建設要立足長遠,統籌規劃。作為我國規劃建設項目重要組成部分的林業建設,在其建設過程中,應綜合考慮,結合城鄉發展規劃將林業建設納入到城鄉規劃的全過程,因地制宜地搞好建設;運用遠程網絡教育和農民夜校等培訓方式,轉變農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思想,提升農民林業技能,提高其生態保護意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依托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在增加農民就業途徑、提高其收入的過程中,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