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減少醫療糾紛、保證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94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各47例的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患者分別給予傳統的護理管理與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發生輸液反應2例,護理投訴2例,護理風險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均為4.26%,對照組患者發生輸液反應3例,墜床2例,交叉感染2例,意外摔倒1例,護理投訴6例,護理風險發生率為17.02%,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2.77%,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31例,一般13例,不滿意3例,滿意率為93.62%,對照組患者滿意23例,一般10例,不滿意14例,滿意率為70.21%,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夠明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在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本研究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14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現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齡18-80歲,平均(46.35±3.34)歲,住院時間7-21d,平均(13.65±2.37)d,病例來源:普外科18例,心內科17例,婦產科14例,呼吸內科18例,神經內科14例,胸外科13例。根據就診順序將入選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包括病情監測、健康宣教、基礎護理等在內的傳統護理管理,研究組患者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括:(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共同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完善護理人員工作職責,做到責任到人,避免及減少護理空白及護理差錯。(2)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另外還應對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護理技能、溝通技巧等進行培訓,指導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操作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盡可能降低護理風險及醫療糾紛發生率。(3)患者風險管理:全面識別及預估患者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在護理中強化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意識,對于年齡較大及行動不便的患者要求家屬陪護,同時在病房及走廊內設置扶手,衛生間放置防滑墊,并保持地面干燥癥結,避免意外跌倒或滑倒。(4)建立反饋機制:通過每月召開的總結會議,對護理工作中發生風險事件的原因及處理措施進行總結與分析,并對相關的制度及護理措施進行改進與完善,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風險與醫療糾紛發生率,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風險管理滿意度調查表從護理技能、有效溝通、風險管理措施、技術操作等方面對患者滿意率進行評價,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性顯著。
2結果
2.1兩組護理風險與醫療糾紛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發生輸液反應2例,護理投訴2例,護理風險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均為4.26%,對照組患者發生輸液反應3例,墜床2例,交叉感染2例,意外摔倒1例,護理投訴6例,護理風險發生率為17.02%,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2.77%,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31例,一般13例,不滿意3例,滿意率為93.62%,對照組患者滿意23例,一般10例,不滿意14例,滿意率為70.21%,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
3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院管理對護理管理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通過有效措施減少護理中的風險事件及醫療糾紛、提高患者滿意率一直是護理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護理風險管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有組織、有目的的控制或減少護理風險的危害,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通過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強化護理風險管理培訓、患者風險管理及建立反饋機制等措施的實施,提高醫護人員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結果表明研究組護理風險及護理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能夠明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在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