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細節管理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目的研究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采用細節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所收納的手術患者84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每組均42例。其中,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實驗組采用細節護理管理模式,對比2組患者圍術期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實驗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比,實驗組對護理工作總滿意率更好,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細節管理適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之中,能夠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應予以推廣。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所收納的手術患者84例,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n=42)與參照組(n=42)。其中,男性手術患者49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齡11周歲,最大年齡67周歲,中位年齡(43.25±8.47)周歲。手術時間最短41分鐘,最長370分鐘,中位手術時間(177.4±53.9)年。外科手術37例、內科手術25例、婦產科手術16例、兒科手術6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病情、手術方式、手術時長等信息對比分析結果不具備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實驗組實施細節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做法如下:其一,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工作,詳細介紹患者病情、手術方式等信息,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注意自身語言清晰、簡潔、通俗易懂。通過這一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時,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緩解手術患者的心理壓力,提升其治療與護理依從性。其二,術中協助主治醫師開展手術,提醒并監督醫師實施無菌化手術操作,并密切關注患者術中生命體征參數,一旦發現參數超出正常范圍,需及時告知主治醫師。如患者意識清晰,護理人員應不斷實施鼓勵,提高患者治療信心,紓解患者緊張情緒。其三,術后與病房護理人員或ICU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對手術室進行全面消毒,整理并清點手術器械,做好下一臺手術的準備工作。
1.3觀察指標
護理工作質量監督小組對圍術期護理工作進行評分,分為術前、術中及術后3方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通過院制量表予以調查,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十分滿意+一般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對比組間數據,實驗組與參照組實驗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質量評分數據行t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行X2檢驗,采用(n%)表示。差異性較高(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術前護理質量為(9.30±0.53)分,參照組為(6.58±1.09)分,t=14.5439,P=0.0000;實驗組術中護理質量為(8.93±0.62)分,參照組為(6.24±0.98)分,t=15.0330,P=0.0000;實驗組術后護理質量為(9.41±0.35)分,參照組為(6.91±1.14)分,t=11.8730,P=0.0000。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在不同管理模式下質量評分,兩者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
2.2手術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十分滿意23例,占比54.76%,一般滿意16例,占比38.10%,不滿意3例,占比7.14%,總滿意39例,占比92.86%;參照組:十分滿意11例,占比26.19%,一般滿意15例,占比35.71%,不滿意16例,占比38.10%,總滿意26例,占比61.90%;分析實驗組與參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x2=11.4947,P=0.0006),實驗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參照組。
3討論
現代醫學中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患者疾病與治療環節進行護理,同時還應充分考慮患者心理及情緒等方面,從心理、生理角度對患者實施全方面、綜合性的手術室護理。細節管理是通過細化手術室各項護理工作,從手術室護理細節入手,不斷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紕漏,從而完善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手術室護理管理應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包括手術室接診量、護理人員數量、技術、手術形式等諸多層面進行分析,形成手術室護理工作全面評估報告,將此報告充分細化,進而建立手術室護理制度。護理工作管理人員素質是護理管理模式的核心,使護理人員了解職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使其能夠更具積極性和進取心態,幫助護理人員形成自我提升意識。護理管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要求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細節,消減手術過程可能存在的隱患,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同時護理管理人員應把向患者提供高質量同時,還需將這一制度加以嚴格落實,可建立護理質量監督小組,由醫院管理人員及資深護理人員組成,該小組通過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監督與考查,了解每一名護理人員工作情況,并與護理制度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中的薄弱環節,以便于形成針對性、細節性的護理管理措施,以優化手術室護理工作。綜上所述,細節管理模式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手術室護理水平,本研究結果中顯示,實施細節護理管理模式的實驗組,手術僅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夠力、過硬的護理經驗同時還需要排除設備故障的能力。對此醫院需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技巧和理論知識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接受血液凈化患者大部分合并對照心血管疾病,對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血液凈化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監控,避免出現突發事件。醫院還需要定期組織講座或以宣傳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血液凈化相應知識的宣教,以及在實施血液凈化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患者對血液凈化知識的了解。本次研究主要針對以上存在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研究結果顯示,常規組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0.41%明顯高于觀察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0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給予行血液凈化治療患者實施安全因素管理措施,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治療過程中生活質量,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有重要意義。此護理措施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