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產房護理管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目的探析優質護理模式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產房收治的孕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隨機將60例孕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孕產婦,對照組在產婦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對比觀察兩組孕產婦實施不同護理模式后,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改善情況以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情況。結果據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后,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可使孕產婦的負性情緒有效改善。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產房收治的孕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隨機將60例孕產婦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各30例孕產婦;對照組30例孕產婦年齡在23~34歲,平均年齡為(26.84±3.64)歲,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40.26±0.29)周,其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觀察組30例孕產婦年齡在24~35歲,平均年齡為(27.09±2.86)歲,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41.08±0.72)周,其中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孕產婦在年齡、性別、孕周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在產婦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即采用產房環境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模式,護理服務措施包括:心理護理、一對一全程分娩陪伴護理、基礎指導以及實施創新特色護理服務等護理服務措施。
1.3評定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孕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與抑郁改善情況進行測評,兩項測評量表分數越高代表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越嚴重,反之,分數越低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越輕。采用我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孕產婦圍產期內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調查統計,總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一般滿意,70~79分代表滿意,7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等于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以及滿意三者所占比率之和。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軟件對兩組間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評分情況
觀察組孕產婦經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分別為(41.19±4.29)分;(20.58±5.29)分;(41.29±3.28)分;(25.39±4.18)分;對照組孕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分別為(40.26±3.26)分;(31.25±4.29)分;(40.39±4.29)分;(36.28±4.19)分;護理前,兩組孕產婦的抑郁與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效果更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滿意程度
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6.67%和7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產婦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較大,孕產婦在情緒與心理方面存在較大波動,同時胎盤膽固醇水平降低,也會導致孕產婦出現抑郁以及心理障礙的發生。部分孕產婦由于對完美形象與個性心理特征的影響,加以家庭關系、胎兒養育、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易出現焦慮與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威脅著產婦與胎兒的安全。因此,在產房護理管理過程中開展優質護理模式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可使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等負性情緒有效改善,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保障母嬰安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應用優質護理模式,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優質護理模式在產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可有效改善孕產婦的焦慮與抑郁情況,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