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網絡文化下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邊是網絡文化內容多元、形式多樣,深受大學生青睞。一邊是大學生樹立生命價值觀還面臨諸多困境,傳統生命價值觀教育對大學生吸引力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直接影響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效果。為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可將網絡文化優勢轉化為高校生命價值觀重要教育資源,將兩者對接,促使網絡文化建設將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作為建設過程中重要考量內容之一,促進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目標更高效實現。為此,應加快探究理清以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為目的的網絡文化建設方向。
一、優化網絡文化建設以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重要意義
第一,優化網絡文化建設有助于豐富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內容。高校傳統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因教師資源有限且共享功能不強,有關生命價值觀教育信息存在“分布不均”情形,教育內容的傳導也存在不均狀況。除此之外,因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個性化愈發明顯,相對應的,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全面性要求需隨之提高。而網絡文化可承載、傳導大量教育信息,就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而言,網絡文化建設要發揮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作用,在豐富教育內容上,網絡文化具有較大優勢。網絡文化的多元、開放,可創造一個整體的、成系統的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環境,促使教育內容豐富、多元、全面呈現。第二,優化網絡文化建設有助于拓寬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渠道。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采取傳統理論灌輸為主,教育渠道偏單一,而網絡文化包含網絡影視、網絡文學等網絡文化類型,將教育信息注入其中,可促進教育實踐的開展。除此之外,網絡文化的多種類型具有“擬現實”功能,可將教育內容更生動地向教育對象展示,教育影響較深刻,教育目標更易實現。因此,網絡文化的參與可使得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渠道從單一的傳統教育轉變為以傳統教育為主、網絡文化教育為輔的局面,拓寬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渠道。第三,優化網絡文化建設有助于促進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目標實現。高校現有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實際上在“實踐”方面還不夠。生命價值觀涉及的認知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死亡等教育要進行實踐教育難度較大;生命價值觀教育本身在許多高校中都還不夠受重視等等均是阻礙大學生形成正確生命價值觀的因素。為此,網絡文化的參與則具有重要意義。網絡文化可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向大學生展示生命價值觀教育信息,使有關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信息實現“實踐”效果,以虛擬化形式發揮現實性作用。網絡文化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對于高校教育資源的耗費較少,對于高校而言,可選擇性較強。第四,優化網絡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均衡性。各高校因教育資源、力量、方式等不同,對大學生的教育影響也不同,存在不均衡性。優化網絡文化建設,使其參與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可以緩解這樣的不均衡性。一方面,網絡文化是開放多元的環境,是一個共享平臺,可實現各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資源在網絡文化中實現聯結,將優秀的教育課程或教育方式在網絡文化中進行共享。另一方面,大學生可通過網絡文化實現校際之間的交流,將網絡文化作為生命價值觀樹立的交流平臺,充分利用好大學生之間的同輩群體環境,更好地樹立積極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二、以優化網絡文化建設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途徑
(一)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大層面提出了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對于我國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等,一定程度上體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指導意義。網絡文化建設作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必然應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且因其屬于“新”產物,更需要這樣先進價值觀念的指導,使其確立正確方向。“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重大任務,也是創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開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陣地的題中之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網絡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才能從根源上確立網絡文化發展大方向,以此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究其原因,首先,網絡文化環境其虛擬特性凸顯,相較于現實社會環境而言,網絡文化建設更需要思想建設。促進網絡文化將先進思想觀念內化,根據思想指導實踐規律,使其對網絡文化發展發揮導向作用,從根本上、根源上建設網絡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集中體現,必然成為網絡文化建設及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樹立的引領思想也。其次,網絡文化內容紛繁復雜,但大學生以符號在場的方式參與,現實約束和引導相對減弱,若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極可能出現思想行為偏差現象,有礙生命價值觀正確樹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網絡文化建設中的“主心骨”內容加以傳播弘揚,營造積極正向網絡文化氛圍,以熏陶觸發潛移默化教育效果,促進大學生正確生命價值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及時樹立,使得大學生為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準備好思想基礎。
(二)加強網絡文化中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制度建設
制度對于任何一個領域均不可或缺,它一定程度上規范制約人的行為,推動社會和諧有序發展。網絡文化也需要相應制度的設立、建設,來促進網絡文化健康有序發展,進言之,要以優化網絡文化建設來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需要加強網絡文化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制度建設。可以從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的角度促進網絡文化制度建設。首先,要有面向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網絡文化制度的設立,“制訂出臺諸如《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的規定》《校園網絡新聞管理的規定》等規章制度。”從宏觀高度來促進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約束有礙正確生命價值觀樹立的行為。其次,高校應該在相應辦法、規定出臺基礎上,加強管理,充分發揮這一系列制度的約束作用,促進網絡文化的建設,從而使其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這就需要高校加快相應管理制度的設立和踐行,可以通過如校紀、校規等明文規定來約束大學生在網絡文化中的偏差行為,尤其是約束有礙大學生正確生命價值觀樹立的行為。除此之外,高校還應就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進行校園網絡文化內容、形式等的制度制定,也即對校園網絡文化規制,根據本校的情形針對性地制定校園網絡文化管理辦法,通過校園網絡文化的管制,使其有針對性地服務于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效果。最后,大學生要自覺參與相應制度制定并積極踐行,提高網絡文化中樹立正確生命價值觀的主人翁意識,根據自己與網絡文化聯系更為密切的優勢,為網絡文化建設以及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提供更為契合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學習思維的制度制定意見和建議。
(三)加強網絡文化中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平臺建設
網絡文化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平臺的建設是促進高校生命價值觀線上教育實踐的重要工作,是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首先,以互聯網為媒介開展教育已不可逆,網絡文化也隨之逐漸成為育人的重要環境。通過網絡文化開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不僅拓寬了傳統教育渠道,且科學合理運用還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且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傳統教育形式———理論灌輸對大學生的教育影響深刻度不高,而大學生越來越呈現出對網絡文化的較高主動性,借助這一趨勢,則可將網絡文化打造成為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育人環境。最后,網絡文化在時間、空間以及教育對象上的限制相較于傳統教育形式而言,表現出“低門檻”特點,網絡文化可以容納廣泛、全面的關于生命價值觀教育的信息,大學生可以在網絡文化中搜索、查找不同高校、名師有關生命價值觀教育課程,開展學習實踐。且網絡文化還能容納數目龐大的教育對象,可以從整體性實現教育目標。而要發揮好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教育功能,必須建設好網絡文化中的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平臺。可見,在網絡文化中打造專門的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平臺意義重大,通過建立建設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網站、論壇等,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創造線上教育平臺,由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者主導,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表意見,教育者針對相應問題答疑解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促進更高效實現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目標。
(四)加強網絡文化中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隊伍建設
要將網絡文化作為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的育人環境,離不開網絡文化隊伍的參與,而網絡文化要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也必須要網絡文化中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隊伍的參與。以網絡文化建設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這歸根結底是一個教育目標實現的過程,在這里,網絡文化建設最終是要服務于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過程的,而教育過程必然離不開教育者參與。要將網絡文化建設成為促進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的育人空間,教育者不僅要有較高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專業素質,還需要對網絡文化有較豐富的了解,較熟練的操作,并能合理準確地將網絡文化用于生命價值觀教育,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積極功能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因此,加強網絡文化加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雙料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必要的,通過培訓、考級等形式選拔出工作能力較強的教育隊伍,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相較于基礎教育階段而言,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重視度相對較低,但大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后備軍、生力軍,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尤為重要,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應積極提上教育日程。網絡文化在大學生中具有較強滲透優勢,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可將網絡文化建設成為生命價值觀教育空間,發揮教育功能,推動高校生命價值觀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