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建設創新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0引言
2012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指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2015年,在兩會期間,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自此,“互聯網+”行業百花齊放,爭奇斗艷,也催生了一系列和互聯網相關的產業,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教育行業也已經有所滲透。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人才的重要基地,順應“互聯網+”應用模式是做好職業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高職院校的發展,并推動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建設,希望實現高職院校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但是在高職院校對于教育資源庫的使用上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育資源庫不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本文從當前“互聯網+”的應用現狀入手進行研究,以期為高職院校優質教育資源庫建設提供一些建議和合理借鑒。
1“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資源庫的應用現狀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的處理和整合,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中運行的教學材料。而教育資源庫是指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規范,對媒體素材的教育資源進行收集、加工和管理,為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提供資源服務支持的系統。
1.1平臺建設實際情況與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創建高職教育資源庫的目標是充分利用資源,為學生創建各個專業的服務平臺,但在實際應用中,一些教育資源庫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專業要求。創建資源庫是由各個院校的自主負責完成,每個建設者只負責自己的專業領域,導致課程的主要教學資源只是一個簡單的總和。同時,建設完成的教育資源庫提供的知識體系缺乏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聯,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庫沒有形成一個獨特的有機整體。
1.2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庫應用推廣實效性差
目前,我國只有部分高職院校實現了教育資源建設,有一定數量的注冊用戶,但是教師和學生很少應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資源下載量最多的是文檔和PPT課件資源,下載最少的是視頻。在注冊用戶的使用中,參與了專業項目建設的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應用較多,其他高職院校人員應用相對較少,表明目前的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建設與其辦學實力、辦學規模有一定的關系,資源的應用效率和有效性不高。
1.3資源素材品質不高,缺乏完善的資源庫共建共享機制
多年來,國家一直高度重視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庫建設,但建設過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第一,不重視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及課程體系的資源創新。很多學校由于忽視了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的及時更新,部分資源庫必須重建。第二,不利于互動。目前,已經建成的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文本材料內容居多,院校考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具體的現場培訓視頻課件相對較少,從而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難以實現教師間、師生間、校企間的良性互動。
2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
2.1實現“四化”設計
創新高職院校的“互聯網+”應用模式,構建教育資源庫,需要針對具體的學校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各院校應遵循自己的辦學理念,在建設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庫的過程中應遵循“四化”理念。
2.1.1數字化
所謂數字化是高職院校應建立各種資源的數字資源,要求各級管理層的教學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員做好數字資源的記錄工作。現實中的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等物資,都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包括教師的教學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也要朝著數字化邁進。
2.1.2體系化
體系化是指資源庫應該根據自己的完整體系進行建設,其設計方案是每個院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參與人員、服務對象和人員培訓等因素進行量身打造,針對服務人群、搜索功能構建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體系化要求每個系統的數據無誤,也不會出現不同系統間的數據重合問題。
2.1.3模塊化
模塊化是指將數字資源根據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網絡應用平臺,并分為不同的功能模塊,每個模塊數據都可能會對其他模塊產生影響。模塊間的聯系相對單一,模塊化將資源根據使用目的進行分類,也可能會出現某個資源屬于多個模塊的情況。但是每個模塊都有1個相應的資源網絡平臺模塊,使其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
2.1.4生態化
生態化是指資源庫的使用應該像人類自然資源一樣,需要實現動態平衡。資源生長不是一蹴而就,資源利用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在使用中遵循資源平衡的發展理念,使教學、學習和管理實現高度契合。
2.2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本著跨界、開放、融合的思路,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庫不僅是為了學校自身發展,也是為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資源庫共建共享。高職院校應集合學校優勢,建立各種形式的共享系統,創新數字存儲庫內容的頂部設計,以實現學生就業為基礎,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建立符合當前社會專業人才培養的資源機制。同時,在使用資源庫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明確資源提供者和維護者的權利和義務,確保共建共享順利進行。
(1)共建。在學校統一規劃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本著體系化、生態化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尋求與優勢資源進行合作,積極開展校行、校企等合作新模式。在企業的支持下,促進高校資源建設的先進性、實用性,同時將高校原本零散的資源管理方式變得全面化、具體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是一種雙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2)共享。教育資源庫的價值,就在于它可以實現共享應用,開放的資源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深造、個人發展,同時也能夠吸收各方的反饋意見,幫助高校不斷完善資源庫建設。高職院校若要充分開發教育資源庫的利用價值,做到使用價值最大化,進而不斷完善自身,共享的建設模式是必經之路。若要共建,首先要共享,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開放共享,是跬步千里,眾人拾柴的長遠大計。優質教育資源庫共享技術早已成熟,現在需要進行有效規劃和系統組織,開放即是對教育資源庫進行建設和改進。只有開放共享,不斷獲取外來反饋,才能幫助開發者不斷完善,實現教育資源庫的更新換代和可持續發展。
2.3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
(1)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要建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專業教學資源庫,高職院校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專業,吸收各個專業所需的資源,為學生提供當前社會所需的人才培養資源,要涵蓋各種行業標準庫(企業、行業標準)、課程資源庫(試題、教學設計)、基礎素材庫等。同時,高職院校還要為學生提供專門的視頻講解庫,添加實訓基地的講解視頻,以調動學生使用資源庫的興趣,也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專業競賽資源,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
(2)建設職業培訓資源庫。高職院校應本著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與政府、企業進行通力合作,構建職業培訓資源庫,包括職業資格認證庫、職業能力提升庫、企業員工培訓庫、技能競賽庫等,方便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在社會環境中持續不斷地提升自我。
2.4建立數字圖書館
在現有圖書館數據庫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應與政府、企業進行合作,擴充和更新已有的圖書資源,并與國家、省市圖書館進行對接,實現資料文獻共享。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專業合作渠道實現專業領域文獻資料共享,進而獲得專業領域、科研機構的圖書期刊資源,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圖書館。
3結語
信息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同時也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轉變。高職院校應當緊抓機遇,發揮創新意識,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尋求合作,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職能,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庫建設。針對教育資源庫建設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更新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明確職責,更重要的是要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以滿足現代職業教育對優質專業教育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