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通過對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生活現狀進行研究,發現存在的問題,筆者以期通過提出相關對策,為寄宿制學校的小學生構建快樂、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
一、小學寄宿生生活學習現狀
(一)小學寄宿制學生學習生活現狀
本課題研究的是寄宿制小學的學生,部分屬于留守兒童,部分父母親人忙于生計,導致學生與家人之間缺少溝通。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一角色缺失的情況下,學生對很多事物的認知和價值觀的樹立會產生偏差。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兒童是一種特殊群體,有別于農村非寄宿制學校和城市寄宿制學校兒童,從與父母的感情、心理負擔和自我認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別。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大部分小學生與父母都欠缺溝通,平時節假日回家與父母的互動很少。并且,這類學生的父母對學生期盼較大,學生心理壓力較重,在學校生活、學習時間較長,與外界聯系溝通獲得信息的能力和機會較少。除此之外,農村學校資源有限,教師對學生的監督以及學生的自我監督過于寬松,容易沾染不良習氣。
(二)寄宿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農村寄宿制小學近幾年在農村學校中較受歡迎,首先,通過寄宿,能夠緩解家庭負擔;并且,農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及城市,大部分人認為,將兒童送到寄宿制學校,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自我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也不負眾望,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從教師資源、硬件設施等方面不斷努力。但是,不可否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教育依舊是教育研究中的難題之一。由于小學階段正值行為培養階段,兒童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都必須加以重視和規正,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還遠不能夠彌補不足,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缺少資源,設備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展。
(三)農村寄宿制小學心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校單一重視學習。從大環境出發,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庭中,農村兒童更加渴望有一條出路,能夠改變自己的家庭,從學校和家庭出發,單一重視學習,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較大,影響學生其他形態意識的發展,小學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萌芽時期,良好的心理疏導才有助于打下堅實的根基。
2.學生缺少溝通疏導平臺。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普遍與家人和老師缺少溝通,加上心理負擔較重,很容易變得偏激,有些學生少言寡語,畏首畏尾,有的學生為了讓其他人注意到自己,做出違紀行為。寄宿制學校的小學生全天生活在學校,能與他們溝通的只有自己的同學和老師,而缺少合理的溝通平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3.教師缺乏心理疏導經驗。很多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這方面的研究基礎不多,尤其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較強,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并且,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措施了解不足,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形式大于內容。
二、小學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建議
(一)學校與父母保持聯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校、父母、兒童三方缺一不可,學校應當隨時與父母保持聯系,讓雙方都了解學生整體情況。目前,網絡通信十分發達,學??梢越⒁粋€家長溝通群,教師將學生日常生活和表現發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生回家后,家長可以借一些學校話題和孩子互動,教師也可以利用家長群,發一些相關資料,讓家長學習怎樣相互配合,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生訴求
在學生心理干預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關心學生訴求。由于寄宿制學校的特殊性,學生對生活的訴求,大部分時間都是應當讓老師來滿足的。小學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心理呵護訴求較多,教師應當重視這些學生的心理活動,例如,剛入校寄宿的學生離開家庭到一個大環境中,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教師在這段時間,對這類學生的生活起居要加以照顧,讓學生意識到大集體的溫暖,減少對學校的恐懼和孤單感。教師可以在熄燈前,在宿舍帶領學生洗漱,為學生講一些故事,規范學生的休息時間和睡前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護和重視。
(三)增加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培訓
學校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論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教育教學中屬于一門專業,學校和教師應當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和研究,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變化,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心理干涉。教師定期培訓,不定期開展小組討論,并且進行學校交流活動,讓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被每一個教師了解。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實踐。
(四)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應當只拘泥于課堂書本教學。寄宿制學校有寄宿制學校的優勢,教師能夠時時刻刻對學生進行生活心理影響,將心理健康干預落在細節中,利用學生課余活動的時間,陪學生玩游戲,可以教學生“兩人三足”的游戲培養學生團結意識,宿舍每周評優的方式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利用點點滴滴的細節,將心理健康教育潛移默化在生活中,從而規范學生的價值觀、學習觀、人生觀,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綜上所述,農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學校、家長都應當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學生在家家長應當多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心,學生在校時,教師應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斷完善自我學學識和教育功底,增加教師之間的溝通討論,利用生活和游戲進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