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建筑工人現狀對建筑質量的影響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研究背景
據新聞媒體、官方消息統計報道,新建房屋兩年內出現質量問題分為以下幾類:(1)房屋建筑漏水,概率約為70%(個項目)。(2)室內抹灰空鼓、裂縫,概率約為90%(戶)。(3)給水管道漏水、水量偏小,概率約為10%(戶)。(4)門窗欄桿焊縫脫落、生銹、安裝不穩固,概率約為20%(戶)。(5)市政道路路面沉陷、破損,概率約為30‰(條)。(6)雨污管道漏水,概率約為5%(項目)。(7)外墻磚脫落除設計缺陷外,人工操作引起概率達30%以上,外墻磚脫落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財務損壞事故,2016年僅成都市就發生了上百起。以上數據觸目驚心,映證了一個事實,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實在令人勘憂。
2建筑施工企業操作工人現狀分析
建筑施工企業操作工人用人慌,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建筑工地施工作業,因為一般建筑工地的工作環境差,操作工人每天接觸的是河沙、水泥、泥土、鋼筋、混泥土以及各種建筑機械的噪聲,工作辛苦而收入卻很低,因此10幾歲、20幾歲的年輕人,寧愿去送快遞、送外賣也不愿意進工地。建筑施工企業用工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直接表現在:技術工種人力不夠、工地的工人年齡偏大、工地工期無法突擊。現在工地從事一線施工的工人基本上是70后、60后、50后的工人,大約有80%的工人是40歲、50歲左右,60歲左右的工人比20歲左右的工人數量多幾倍。42個工人中,60歲左右的工人有5個,50歲左右的工人有12個,40歲左右的工人有18個,而20歲左右的工人只有3個。40歲以上的工人占民工總數的83.33%,20歲左右的年輕人只占民工總數的7.14%,導致工地的進度、安全,特別是安全問題,有相當大的隱患。例如:2018年6月7日,某個建筑工地上,一位55歲和一位60歲的工人相繼到剛建成尚未驗收的污水井內作業,因缺氧當場死亡。
3.1技術工種人力不夠對建筑質量的影響
勞動用工制度多為勞務外包,操作工人多數為文化程序不高,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區域的農民或非農閑散的工人,他們一般不愿自己花錢學習,而勞務公司通常是一些小型私營企業,也不會花錢為工人進行職業培訓,導致建筑施工企業操作工人多數缺乏專業知識,缺少技術工種,難以獨立完成技術類施工,建筑質量不符合規范標準。
3.2操作工人年齡偏大對建筑質量的影響
操作工人缺乏“新鮮血液”,新一代的年輕人吃苦意識不夠,加之施工作業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工資卻很低,導致他們不愿意從事操作工人的工作,一些更科學的設計理念、更精湛的施工技術無法融入到建筑施工中,老一代的操作工人仍然使用落后的、甚至不科學的方法進行建筑施工,建筑質量水準較之以往沒有明顯的進步,達不到人們對建筑質量越來越高標準的要求,還有可能出現更多的建筑質量安全事故。
3.3工地工期無法突擊對建筑質量的影響
建筑施工中技術工種流動性大,大多數技術工種可能施工中途因為工資低或建筑企業拖欠工資就轉崗或轉行,或因缺乏專業知識缺乏等因素導致施工進度緩慢,工程無法按照工期節點完工,這時就需要操作工人進行工期突擊,但因多數操作工人年齡都偏大,身體素質無法跟上工期突擊時的施工強度,故而無法進行工地工期突擊,工期滯后會造成搶工則無法保證建筑質量安全。
4改進對策
4.1完善用人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完善用人制度,應有成建制的、相對固定的、經嚴格專業培訓考核的自有員工作為操作工人,提升操作工人技術水平。主管部門對企業資質審查除審查管理人員資格,也應審查工人的資質及在崗情況。
4.2引導年輕人進入建筑施工企業
面向各大高校招生,積極引導年輕人進入建筑施工企業,從思想觀念上轉變年輕人對建筑施工企業操作工人的看法。建筑施工企業還應定期組織專業培訓,加大對年輕人的栽培,注重對年輕人實際經驗的積累。
4.3提高操作工人的福利待遇
提升操作工人的福利待遇,按時發放工資,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操作工人的工作,形成較為合理的年齡結構和技術層級,以便提高建筑標準、進行工期突擊等,確保建筑質量安全。
4.4加強工人的職業技能培訓
引導年輕人通過職業教育、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專業、針對性的技能,整體提高進入建筑行業的工人操作水平,倡導“工匠”精神,從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水平。實現“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