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對思政課改的啟示

時間:2022-11-20 03:37:33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茶文化對思政課改的啟示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茶文化對思政課改的啟示

在思政課改革過程中,在知行合一的角度下引入傳統茶文化,既拓寬了大學生知識面,又豐富了思政課程教學內容,諸多枯燥的理論因為茶文化的引入,而變得更為直觀和生動,更容易為當代大學生所接受。

“知行合一”,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命題,簡而言之就是理論要和實踐相統一。具體到思政教育工作中,知行合一指的就是道德認知與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實際行為的統一。站在知行合一的角度下,用茶文化思維去審視高校的思政教育現狀,學生提不起興趣,理論只停留在概念,實踐活動嚴重匱乏等問題被清晰的擺在面前。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對其專業技能的培養,思政教育課程的開設,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但流于形式和理論灌輸的思政課程,已經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識,也無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因此,思政課改迫在眉睫,如何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到知行合一,成為思政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本文將從知行合一的釋義和內涵說起,借助知行合一理論在我國傳統茶文化中的體現,為高校思政課改提出淺顯的見解來。

1知行合一的釋義和哲學內涵

1.1知行合一的釋義

知行合一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哲學問題,是由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首先提出的。這一理論的提出,是基于對南宋理學家朱熹“知先行后”之說的批判而提出的。朱熹的“知先行后”,強調知與行是兩個階段,有割裂二者的意思。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則彌補了“知先行后”存在割裂感的缺陷,強調了知與行二者的統一關系,這為后世知行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思路和有益啟迪。王守仁,又稱王陽明,其以“知行合一”為代表的學說,在后世中又被稱為“陽明學”。“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所有一切都是在追尋大道的基礎上,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礎上,而不是為了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借口。通俗的講,知行合一講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有的人認為知易行難,也就是大道理誰都懂,但實踐起來卻很難;而有的人則認為知難行易,好多事做起來也很簡單,但其中的道理領悟起來卻存在難度。而王守仁則認為,懂道理固然很重要,但實踐也很重要,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關系。總得來說,“知行合一”的本質上是集道德、倫理、政治于一體的道德人文哲學。在歲月的長河中,不少先賢針對知行合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時至今日,人們對知行合一的看法仍是眾說紛紜,人和人之間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1.2知行合一的哲學內涵

在“知”與“行”的關系問題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在三個方面具有獨特的哲學內涵。首先是“知”與“行”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知必須通過行才能知,行必須通過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其實不算真正知。其次,王守仁在強調“知”與“行”就是一個整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是一事之兩面,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覺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切實用力的方面叫做行,兩者是不能分開的。還有就是“知行之合一并進”,即知與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知”是“行”的出發點,是指導“行”的準則,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知”的過程和必經階段,真切篤實的“行”,一定會有明覺精察的“知”在起著指引作用。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并不是空洞虛幻的哲學思想,而是實用主義,適用于各行各業。它博大精深,可以從各個方面來解讀。“知行合一”的思想不僅在國內哲學界一直占據著極高的地位,也因其豐富的內涵而被遠播海外,特別是對日本學術界的影響很大。日本著名的大將東鄉平八郎最為信仰明陽學,并制作了一塊刻有“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終日掛在的腰牌形影不離。

2知行合一在我國茶文化中的體現

我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的茶文化汲取了眾多傳統文化精髓,最終形成包含了佛、儒、道諸派思想而獨成一體的茶文化體系。通過對知行合一內涵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我國茶文化的內涵高度貼合,在茶文化中幾乎無處不在,并對茶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1知行合一體現在茶文化表象上

知行合一首先和茶文化表象的高度貼合。有人認為,了解了茶的種類和沖泡方式,有了好茶和茶具就會喝茶了,其實不然,影響茶湯口感的因素很多,只要有一個步驟出現瑕疵,就很難沖泡出一杯合格的好茶來。茶、茶具、茶的沖泡過程,是我國茶文化最基本的外在表象。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的發展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按照茶葉的制作方法和茶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茶葉分可為綠茶、白茶、紅茶、黑茶、青茶和黃茶。即便是同一類茶葉,又因產地的不同,茶樹品種不同,茶葉原材料品質的不同,加工工藝上的細微差異,也會有著更為詳細的劃分,在茶葉的色、香、味、形等各種外部特征上存在很大差異。舉例說明:同為綠茶,西湖龍井的形狀扁平挺秀,葉底成朵似蘭花。干茶綠中帶黃,呈嫩綠色,湯色黃綠明亮,香氣高爽持久,有濃濃的豆香和板栗香,味道甘鮮醇厚,回味悠遠。而洞庭山碧螺春在外觀上則是細卷呈螺,俗稱“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顏色上呈銀綠隱翠,湯色嫩綠明亮,香氣高爽持久,口感較為鮮爽味醇。在茶具的使用上,各種茶葉也都有著不同的選擇。如沖泡綠茶當配置玻璃杯,沖泡鐵觀音、普洱茶,當選老巖泥茶壺、紫砂壺,如泡黑茶,則用帶煮制功能的陶壺為宜。泡茶時要每一款茶葉的茶性不同,對沖泡的方法,水溫的控制、沖泡時間的把握也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如烏龍茶要用沸水,還要洗茶;綠茶要90℃的水為宜,而且要后投;紅茶要80攝氏度左右的水,出水時間要控制在10秒以內等等。只有大量實踐,反復練習才能真正掌握泡茶的要領。在這一點上,和知行合一的內涵有著高度契合。

2.2知行合一體現在茶文化內涵上

知行合一的思想同樣體現在我國茶文化和靜怡真的內涵上。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千百年來,茶文化就像是一盞明燈,為人們的思想道德和品行修為指引著方向。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和、靜、怡、真四個字,其中和是中國傳統哲學理論的核心,同樣是儒釋道三家共通的哲學理念,更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指導思想,其中包括著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茶禪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等理論。靜,指的是研究茶道的必經之路,中國茶道目的是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學習茶道的必由途徑。小小的茶壺蘊含著宇宙的奧秘,淡淡的茶湯包含了人生的五味雜陳,儀式感的茶事活動中可以明心見性,而實現這一切渠道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靜。怡是愉悅的意思,指的是喝茶的身心感受。中國茶道雅俗共賞,是普通百姓的開門七件事之一,形式可繁可簡,不拘一格。突出體現了道家“自恣以適己”的隨意性。同時,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社會經歷,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有不同的追求,從中領略到的感受也不盡相同。真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終極追求,有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的意味。和靜怡真即是習茶者的四個步驟,也是習茶者的四種精神境界,同時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組成了的中國茶文化內涵。對于習茶者來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知行合一,靜下心來反復的泡茶、品茶,才會體會到茶文化的真諦。

3基于知行合一思想探索茶文化在思政課改中的運用

在黨的上,提出了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理論的提出,同時為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盡管大多數高校非常注重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但由于缺乏對學生真實思想的把握和了解,苦于找不到合適的理論載體,思政教學起到的實際效果一直并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基于知行合一思想,將茶文化運用到思政課改中,不妨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3.1加強理論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當下,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課程,都是以填鴨式的理論教學為主。理論枯燥,抽象難懂,是思政課程的主要特點,也是大學生們對思政課程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因此,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大膽摒棄原來的教學模式,通過各種渠道去為大學生創造思政理論的社會實踐機會,通過社會實踐既能讓大學生對思政理論有了直觀的認識,又能在實踐活動中找到了理論的落腳點,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例如,可以組織大學生們去慈善福利機構開展志愿活動,引導學生去關注弱勢群體;可以開展黨員團員志愿活動,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

3.2引入茶文化知識普及知行合一思想

在我國傳統茶文化中,有眾多與茶有關的哲理故事和典故,而這些內涵豐富的典故,即能準確地對知行合一的思想做出解釋,又能和高校思政課程中的一些理論相契合。如孫皓以茶代酒的故事,闡述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要學會尊重人才,大膽啟用人才的道理。再如趙州吃茶去的典故,留給一句“吃茶去”作為后世傳送的機鋒語,闡述了“極平常的事物中也蘊含著真諦”的道理。與茶文化相關的類似故事還有很多,拿來當做資源,利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即豐富了課堂氣氛和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眼界,也會讓知行合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3.3拓寬教學模式開展茶文化實踐

前文提到,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我國茶文化的核心內涵有著極高的契合度。因此,通過各種茶文化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參與到茶事活動中,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對知行合一思想的認識,從而更好的對思政課程中的枯燥的理論有更為直觀的認知。隨著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的提高,在不少高校中都有以興趣作為支撐的茶文化社團,但僅僅是停留在對各種茶的品飲和茶禮茶俗的研究上,很少有社團能夠上升到理論高度,對茶文化的精髓做出研究來。思政教育的開展,不妨依托這樣的社團作為第二課堂開展知行合一思想的傳播。在深刻感受到知行合一的內涵同時,茶文化社團的開展也有了理論的支撐,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4結語

知行合一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個重要哲學命題,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二者在思想內核上的交融,為當下眾多社會難題的解決之道提供著理論基礎和破解方向。在多個場合強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在思政課程中貫穿知行合一的理念,借助茶文化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行合一的精髓,必然能夠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人才做出貢獻來。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综合天天色|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国产三级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老少配性视频播放| 他强行给我开了苞|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国产91精品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国产真实迷j在线播放| 13一14周岁毛片免费|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99精品偷自拍|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开始疼痛的小小花蕾3| 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最新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 久久久高清日本道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日韩爽爽视频爽爽|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在线看片二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