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fā)表云整理的1篇農村財務管理問題與審計對策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fā)。
一、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的必要性
1.加強定期審計可以增強農村干部的自我約束力
農村土地實行家庭承包后,以土地為主的村集體資源絕大部分分配到農戶手中,農民已習慣了單干,集體觀念淡薄,沒有形成參與管理的意識。村民民主理財小組人員基本沒有接受過財務管理方面的培訓,多數(shù)不懂財務專業(yè)知識。民主監(jiān)督往往流于形式給予個別不廉潔的村干部可乘之機。為了達到關心和保護農村干部的目的,使村干部增強“紅線意識”,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這就需要開展定期財務審計。
2.必要的離任審計可以有效甄別村干部履職情況
農村“兩委”每3年一次換屆選舉,是農村政治管理的大事。換屆選舉是農村財務審計發(fā)揮最大作用的地方,通過審計做到“財務家底盤清,各項收支結清”,指出財務管理問題,肯定工作成績。如果財務審計不到位,將遺留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無人問津,使得農民利益受損,國家政策難以落地。因此,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之前,離任審計是必行之舉,可以給村干部一個清白,給村民一個明白。
3.加強財務審計可以規(guī)范村級財務管理
基層財會人員專業(yè)素質普遍較低,在會計科目運用、成本結轉、費用歸集上較為隨意,不能完整清晰的反應經濟業(yè)務。加之村干部掌管的經濟權力較大,致使很多工作不合理,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為了逐步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應當開展農村財務審計,發(fā)現(xiàn)農村財務管理與核算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更正,及時理順財務關系,清理農村財務的混亂局面,改善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為農村財務的規(guī)范化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提升工作能力與水平。
4.專項審計可以促進農村集體資金合理使用
近年來,各地加大了對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扶持力度,涉農資金投入增加,各項扶持集體經濟的項目資金落地。但在使用涉農扶持資金過程中出現(xiàn)許多不合理的現(xiàn)象。例如,資金支出較隨意,項目缺少規(guī)劃,集體工程建設手續(xù)不規(guī)范等問題,使原本有限的資金不能被合理使用,造成資金損失。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村級財政補助資金審計對農村集體資金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促使集體資金分配使用更合理、有效,不但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將資金運用到農村最急需的地方,促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
二、開展農村財務審計的要點
1.從財務收支入手
一是確定收入是否入賬,資金存款情況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坐收坐支問題;二是查看賬目上收入與支出是否真實,支付是否合理。結合多年的賬,查看每年常規(guī)收錢的項目是否差異較大,是否有原始票據(jù)支撐,有無存在賬外資金的可能;三是大額的銀行存款轉為現(xiàn)金后有無及時支付和使用,防范資金的安全風險;四是要對賬目收支中的賬目用途、審批程序、經手人等進行具體分析,走訪詢問附近農戶,核實賬目收支的真實性。
2.從資產清查入手
物資清查時要對賬目及物資情況進行對比實物資金是否相符。首先對資金資產進行盤點,以核查是否有白條現(xiàn)象存在;其次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或者已竣工需及時轉入固定資產,并要查證已竣工的是否有竣工驗收證明文件。許多村部分已竣工或竣工后使用至待報廢的資產仍以在建工程的形式存在,這種賬實不符是資產內部的變動,會影響到所有者權益,甚至會引起產權糾紛的風險;第三關注報廢的固定資產。有沒有報廢、毀損、盤盈、盤虧等問題存在,關注是否存在利用清產核資的機會多報損失的情況。
3.從債權債務入手
重點審計內部的債權債務關系是否一致,往來款項是否合理。對于村內部的往來款項,或對外的給付款項等未及時清理的,若干年來經過新一任會計和老財務人員的交接等,對于較為復雜的往來款項難免產生疏漏。同時由于年代久遠債權債務關系已經無從考證,也就導致目前新一任會計難以理清所有往來款項,未進行賬務處理,因而需在清產核資過程中核銷部分往來款項。對于陳年舊賬確因無法收回或償付的,應當進行核銷處理。
4.從承包合同入手
查看承包合同是否合理。檢查村里的資產臺賬,關注村里的資產發(fā)包情況,包括土地、堰塘、湖泊等集體資產,是否存在村集體資產低價變賣的問題,取得承包合同,查看合同的承包年限,承包費的收取方式等,防止承包收入不上賬或者少上賬。
5.從財務管理制度入手
關注財務公開執(zhí)行情況,重點審計大額開支是否經集體討論,否有效執(zhí)行有關“規(guī)范性措施和文件”,諸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出臺的“農村財務管理辦法”、“農村三資管理辦法”等。
6.從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入手
重點審計專項補助費,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糧食直補資金、土地補償費等等。重點審計村級補助資金,如辦公費補助、村干部工資補貼等。重點審計村集體自籌款資金、“一事一議”資金的使用情況等等。通過審查這些款項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可以保證各級政府發(fā)放到村、戶的資金安全、規(guī)范和高效使用,有利于提高村級組織對財政資金管理工作的認識和重視。
三、強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建議
1.加強審計組織領導
在實行村會計制的情況下,村級財務全部由鄉(xiāng)鎮(zhèn)經管站(辦)來審核記賬,鄉(xiāng)鎮(zhèn)經管站就同時喪失了對農村財務的審計資格。鄉(xiāng)鎮(zhèn)政府應建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并承擔起村組財務審計、村組干部離任審計及重大事項專項審計等各項工作。上級相關部門要做好鄉(xiāng)鎮(zhèn)農村財務審計機構的管理和監(jiān)督工作,并對其進行業(yè)務上的培訓和指導??h級審計部門每年應進行抽審,重點審計經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經濟條件好的村,不僅審計村級經濟業(yè)務財務收支是否合規(guī),同時還審計是否有增加村集體負擔的行為,糾正和防止向村集體亂收費、亂攤派的行為??h級審計部門應當三年至少全面審計一次。通過審計,規(guī)范對農村財務的管理,確保農村財務工作能夠有章可循,避免管理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促進各項管理制度落到實處。
2.強化審計人員培訓和考核
加強審計人員培訓,不斷拓寬審計人員的知識面,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業(yè)務技能。強化審計實務培訓,選取經濟業(yè)務復雜的村開展審計培訓現(xiàn)場會,提高審計實務,保證審計人員看懂村級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會議記錄等資料。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考核,在考核審計理論基礎上將村集體經濟各項收支、債權債務等是否屬實,是否建立并真正執(zhí)行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等審計實務納入考核的范圍當中,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3.規(guī)范審計程序提高審計質量
首先制定縣(鄉(xiāng))審計工作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縣(鄉(xiāng))審計對象、審計任務,職責及權限等;其次要遵循一定的審計程序,把握好審計的方案、通知、報告、立卷歸檔等環(huán)節(jié),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最后要實行審計公開,當出具審計報告后,當?shù)卣凑辗e極穩(wěn)妥的原則,將審計結果對所有村民進行公示,讓村民主動參與到財務工作監(jiān)督中,形成監(jiān)督合力。
綜上所述,為了產權制度改革鋪好路打好基礎,有效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進一步發(fā)展,應當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并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審計監(jiān)督意識,為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減少阻力和干擾。同時提高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幫助指導農村財務基礎工作逐步提升,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改進農村發(fā)展現(xiàn)狀,實現(xiàn)整體財務管理水平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