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電網通信風險管理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0引言
電力通信和電網生產密不可分,是實現電網調度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保證電網安全、調度合理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國內交直流特高壓電網和省級超高壓電網的完善,電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方面對電力通信網的依賴日益加強。對電網通信工程開展精益管理的目的就是安全、優質、及時地為電網生產提供通信手段。因此,如何安全、科學、系統、高效地管理電網通信工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電網通信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1非獨立的工程管理模式
電網通信工程項目管理從屬于電網基建工程整體管理,且電網基建項目建設管理團隊及監理團隊普遍缺乏通信專業技術背景,因此,電網通信工程往往處于缺乏有效管理的狀態,甚至被認為是不影響電網生產的配套附屬項目,不利于與主體項目進行協同管理。
1.2缺乏項目管理的權威性
電力通信職能管理部門在電網通信工程管理中受電網建設、送電計劃影響較大,缺乏管理權威性及考核評價手段,需要相關主管部門賦予一定的權力和職能。且通信部門與其他職能管理部門之間缺乏標準規范的協同途徑,不利于電網基建通信工程項目工作的開展與推進。
1.3缺乏電力通信專業人才
電力通信運行維護壓力較大,人員短缺,而近年來電力通信網發展相對迅速,導致人力資源相對于設備規模、技術需求來說相對落后。因此,在電網通信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方面往往力不從心。運行維護工作與工程管理工作發生沖突時,運行維護工作就顯得更加緊迫,從而忽視了通信工程管理工作。綜上所述,現有的電力通信項目管理模式和組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有電力通信項目的有序發展,需要進行優化和調整,并以適當的組織形式輔以適當的組織行為,實現科學配置。
2電網通信工程標準化原則
2.1標準化的基本原理
標準化的統一應確定一組對象功能等效,從而保證這組對象的一致性和規范性。標準化的確立應當盡量簡化,不斷地提煉和精簡環節,保持整體效率最優。標準化的各個要素之間應該協調統一,以實現相互適應和平衡。
2.2電網通信工程標準化管理的建立
電網通信工程的標準化管理即建設單位根據電力通信工程各項規程要求,在電網通信工程建設管理中,實施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以實現管理機構標準化、設計規范標準化、建設施工標準化、驗收交接標準化。
3電網通信工程風險前置管控模式構建
在傳統模式下,電網建設單位、設計單位、運行單位缺乏管理界面交叉,往往在建轉運環節集中暴露各種問題,又因工程整體進度安排倉促“帶病”投運,給后續運維帶來了巨大風險,運行單位又不得不投入精力克服困難整改消缺,既浪費了人力物力,又影響了電網生產。在電網通信工程風險前置管控模式下,電力通信運行單位在設計階段就介入工程管理,參與設計、建設、驗收、投運到交接全過程管控。
3.1風險前置管控模式的可行性
通過電網通信工程風險前置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流程,電力通信運維單位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前介入工程管理,參與設計、建設、驗收、投運到交接全過程管控,有利于降低風險和投運后的維護工作量,減輕運行壓力;另一方面,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在風險前置管控模式下獲得了專業化的管理手段,暢通了與運行單位的協調溝通機制,有利于通信工程的安全優質投運。因此,風險前置管控模式將原本孤立的建運雙方有機整合,存在同一的管理目標,是可執行、可操作的。
3.2組織方案與職責分工
確立風險前置的通信工程管理組織模式,由建設單位負責工作協調與進度管控,全面推進通信工程管理。通信運行單位負責通信工程全過程技術審核與監督,對建運一體化的通信工程管理執行考核評價。
3.2.1建設單位
建設單位主要負責組織電網通信工程項目施工圖會審、竣工預驗收和啟動驗收;辦理電網通信工程建轉運交接和新增通信固定資產轉資手續,移交設備和竣工資料;提報電網通信工程系統通信接入運行方式申請,執行系統通信接入運行方式單。同時,建設單位還負責提報電網通信工程涉運通信設備和光纜檢修計劃(包括通信檢修票)和施工檢修方案,執行批復的通信檢修票并組織實施檢修;負責電網通信工程驗收問題和質保期問題整改。
3.2.2通信運行單位
通信運行單位主要負責落實電網通信工程運維責任,開展生產準備工作;配合做好電網通信工程設計勘查和收資工作;參加電網通信工程可研評審、初設評審和施工圖會審,提出設計修改意見;參與電網通信工程竣工預驗收和啟動驗收,提出驗收和整改意見;辦理電網通信工程建轉運交接手續,接收移交設備和竣工資料。同時,通信運行單位還負責審查電網通信工程系統通信接入方案,編制、下發和執行系統通信接入運行方式單;統籌安排電網通信工程涉運通信設備和光纜施工檢修工作,審核施工檢修方案;負責電網通信工程新增通信設備和光纜臺賬等資源數據和ERP資產卡片錄入和核對;編制電網通信工程運維工作規范,開展運維技能培訓,配齊備品備件和工器具,完善運維資料,滿足運維工作需要。
3.3風險前置管控模式管理流程
電網通信工程風險前置管控是指通信運行單位從可研、設計、建設、驗收、投運到交接全過程參與工程管理工作,并在初步設計、施工圖、方式安排、檢修提報中負責技術審核與監督,在建轉運交接驗收環節嚴格把關。
3.3.1設計階段
通信運行維護單位配合做好電網通信工程設計勘查工作,配合建設單位參加電網通信工程可研評審、初設評審和施工圖會審,提出設計修改意見。
3.3.2工程實施階段
①通信方式。通信運行單位按照審定的系統通信接入方案和通信調度管轄范圍下發通信網系統通信接入運行方式。②通信檢修。通信運行單位負責組織審核和優化線路光纜開斷和配套通信系統接入的施工檢修方案,統籌安排項目建管單位、施工單位檢修計劃和各運維單位配合工作。
3.3.3交接驗收階段
(1)竣工預驗收。施工單位三級自檢、中間驗收、監理初檢合格后,項目建設單位組織通信運行單位及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開展竣工預驗收。監理單位監督施工單位限期整改問題并完成監理復驗。
(2)啟動驗收。按照輸變電工程啟動委員會工作要求,成立由建設、施工、監理、設計和運行有關責任人組成的通信啟動驗收小組。啟動驗收小組應按照項目驗收相關標準,完成現場質量檢查、竣工資料審查、遺留問題復驗等驗收工作,并履行簽字手續,提交竣工驗收報告。
(3)建轉運交接。在啟動驗收合格后,通信運維單位應核對移交設備和竣工資料,與項目建管單位辦理建轉運交接手續,簽署建轉運交接簽證書。項目建管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提供質保期服務。
4結語
電網通信工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建設中需要協調整體工程與通信工程、現網運行和計劃檢修、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的關系。在電網通信工程風險前置管控模式下,電力通信運行單位在設計階段就提前介入工程管理,以標準化原則參與設計、建設、驗收、投運到交接全過程管控,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設的效率和運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