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當前公立醫院需要醫院內部樹立科學的成本管理理念,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體系,引進科學的成本核算方法,為公立醫院提高成本核算水平,有效控制各成本支出,提高公立醫院經營效益提供有效路徑。
一、引言
隨著公立醫院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改變,公立醫院應重視對各成本支出的控制,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其自身經營效益,從而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方法體系的建設是公立醫院完善內部管理系統,提高財務資源以及非財務資源配置與使用效率的關鍵。因此,為提高公立醫院對科室成本、項目成本、病種成本等核算的準確性及科學性,相應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亟需通過有效措施進行完善。同時,當前公立醫院整體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較為粗放,未能全面覆蓋公立醫院成本核算的要求,并且信息化水平較低,未能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信息平臺,造成成本核算效率仍處于較低水平。本文在分析各成本核算的方法基礎上,為公立醫院建立科學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體系提供相關建議,以期為公立醫院做好各成本核算,建立競爭優勢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
二、各成本核算方法探討
(一)科室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公立醫院科室成本核算未能全面落實權責發生制、成本費用配比等原則,造成成本核算的混亂。根據該原則,公立醫院應對實際已經發生而并未支付的科室成本進行預提處理,即公立醫院應根據已經發生的科室成本進行核算,使各科室成本能夠實際反映其資源消耗情況。對此,公立醫院可以在臨床科室及病區引入三級庫存進行管理,每月末及時對科室及病區內的庫存物資進行盤點,以確定科室成本的實際消耗,并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以期真實反映其資源消耗情況。同時,科室成本核算還應考慮管理費用的實際責任人,而不能只是按人頭將管理費用分攤給各科室,避免扭曲科室成本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對科室成本中的管理費用進行核算時,公立醫院應將各科室的成本費用與收入進行合理配比,落實管理費用的實際發生環節,避免將不合理的費用支出計入科室成本內,從而為未來公立醫院進行科室成本控制提供決策依據。另外,在科室成本核算中還要保證醫療業務成本的入賬完整,根據成本收入合理配比原則,確認相應的醫療業務成本,避免收入與成本的不匹配,為科室成本的正確核算增加困難。在規模較大的公立醫院中,由于科室成本的信息較為復雜,因此應通過先進的信息平臺收集處理各科室成本情況,建立完善的業務及財務信息系統,實現二者的對接,保證各成本信息傳送的及時性及準確性。另外,應分別核算科室門診和科室住院成本,從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結果的分析與應用,找出科室成本管理的不足之處,采取措施進行改進。
(二)項目成本核算方法
在項目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對于不能直接歸集的間接成本,公立醫院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適合本單位的核算方法,本文在此探討的為作業成本法。公立醫院可依據各項目的資金大小、復雜程度情況,或時間、工作量驅動情況采用不同的作業成本法,使其能夠適合不同性質的項目成本核算。項目成本核算的具體公式為:某服務項目單位成本=∑該項目所采用的某項目的單位成本×該項目所需要的某作業次數。作業成本法主要是根據項目相關財務數據,以醫療作業為中心,對各項目成本支出原因進行確認,進而分配各項目的動因成本,從而準確的核算各項目成本。在計算項目成本時,對于每個項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時間、工作量情況、人員的配備、材料的使用、設備等方面都需要各核算科室的密切配合,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由于在對資源成本庫、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的選擇上存在著許多的不確定性,如對行政后勤和醫療輔助科室成本的分攤,以及水電費等公共成本的分攤上,不同等級醫院在同一項目上存在的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差異等,都需要醫院結合實際情況慎重進行選擇。采用作業成本法可以有效調動公立醫院各部門控制項目成本的積極性,提高項目效益。采用作業成本法對項目成本進行核算可以追溯成本發生的根源,幫助公立醫院進行成本管理,實施有效的項目成本控制。但由于采用這種方法工作量較大,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無法完全保證科學的進行項目成本核算,因此公立醫院應根據各項目的數據信息,確定項目成本核算標準,對數額較小、相對復雜的項目成本可以采用簡化的作業成本法,以提高項目成本核算效率。
(三)病種成本核算方法
公立醫院進行病種成本的核算的一種方法是疊加法,即將某一病種的醫療項目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進行加總得到該病種成本。采用該方法要注意對病種成本進行核算的會計期間,同時要對相關基礎數據進行搜集。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臨床路徑對病種成本進行核算。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控制患者醫療成本,為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建立有效途徑。病種成本核算的具體公式為:某病種成本=∑同一病種的病例成本÷同一病種的病例數。公立醫院在進行病種成本的核算時不能僅依靠財務部門。它首先需要醫務部門加強對醫院臨床路徑的管理,規范醫療行為,同時需要臨床科室、護理單元、醫技科室等其他部門的共同參與,確保各病種能夠采用一個比較規范的臨床路徑,從而明確各病種的醫療服務項目,使財務部門能夠對各病種所對應的成本進行歸集。對于單獨收費的藥品、材料等成本我們可以直接計入,而其他的醫療成本則需醫院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攤。在進行病種成本的核算時要加強實踐探索,使相關核算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從而提高病種成本核算的質量。要通過信息共享與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病種成本核算信息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從而確保通過病種成本核算來降低資金消耗,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完善成本核算體系建議
公立醫院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要提高成本核算的標準化、規范化,使核算部門在對各成本核算的過程中能夠根據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核算工作,減少核算人員的操作失誤。同時要建立一體化的信息平臺,綜合處理各成本的核算信息,形成貫通各部門的互通網絡,減少財務部門收集信息的工作量。公立醫院一體化的信息平臺應將財務管理系統、藥品管理系統、績效考核系統等與成本核算系統建立內部聯系,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與處理,從根本上確保在對各成本核算過程中的信息真實性與完整性。其次,公立醫院進行成本核算還應提高各部門的思想認識,加強核算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對專業人員的相關成本核算方法的培訓,增強專業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并且要將對各成本核算的結果與績效考核評價工作聯系起來,將其作為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對各部門以及人員進行相應的獎懲,從而充分調動各個部門,使其參與其中,為公立醫院進行下一步的任務分配與落實提供依據。同時,公立醫院應做好對內部管理系統的構建,為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公立醫院應根據當前組織運行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需求,形成完善的具有強大執行力的整體組織架構,從而為公立醫院開展成本核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服務水平等提供有利條件。要完善核算制度,形成一套規范完整的操作辦法和細則。公立醫院應針對不同的層次建立相應的核算制度,比如總成本和各科室成本核算制度應分開設立。并合理分配管理費用等間接成本。另外,公立醫院完善會計核算體系還應重視監督制度的構建,實現對各部門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與監督。通過監督制度可以防范各部門做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導致公立醫院成本增加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