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0引言
對于工程造價的定義,因視角不同而有兩種解釋。對于發包方來講,工程造價是指業主從工程項目投資決策階段開始到竣工運營的全部資金投入;而對于承包商來講,工程造價指承包該項工程的價格。從承包方的角度分析,在進行項目建設時結合工程實際的施工預算水平,不斷地測算、評估工程造價是極其重要的,以有效的、強力的措施將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區間內,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動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運營。
1建設項目工程的計價
自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同時為開放建筑市場報價和價格管理體系并使造價管理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我國逐步與世界接軌,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從而引進國際計價模式。目前國內通行的計價模式可劃分為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及定額計價模式。定額計價模式,可以說它是計劃經濟時代下的產物。雖然這種模式相當成熟,但它仍有很大的弊端。在這種模式中,所有的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的消耗量都存在著固定的標準,同時,這些費用的取費標準又被各種文件進行了規定,所以,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限制了工程造價的數額。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工程造價的合理性、規范性和統一性,也可防止出現因惡意競爭帶來的過高或者過低的報價;而它的弊端就是沒有使市場競爭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嚴重影響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技術的創新。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它是我國積極借鑒國外經驗而引進的目前國際最為普遍應用的一種造價管理模式。此方法對項目編碼、項目名稱、計量單位以及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統一規定,而在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和單價方面均不做任何限制。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頒布實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施工企業加強施工管理、提高專業素質、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此來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
2工程造價管理的意義
任何企業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必須對自身的投入與產出進行仔細的衡量。對于建筑施工單位來講,在滿足發包方設計使用要求和現行國家或者行業規范以此來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時,將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有效降低成本,從而使收益最大化。在施工單位進行項目建設時,工程造價的意義就是以較為全面、精準的預算數額來促使施工單位運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為建設工程在合理的預算范圍內持續高效地進行,工程順利施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促使企業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持續整合資源配置,穩步提高盈利能力,維護公司穩定大局,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目前仍然不夠完善。雖然我國幾十年來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不斷建立與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但因政府管理處于多層次環境下的因素導致這一體系仍然不夠完善;不同級別的定額,監管單位的管理體系也不盡相同,因此造成工程造價方式也不相同;由于建筑工程行業的蓬勃興起,目前的法律體系對工程造價管理雖具有管理、監督的作用,但仍然不能阻止發生不正當競爭事件。二是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是一項多學科交叉性很強的綜合性工作。要想在工程造價方面有所建樹,從業人員不僅要有較為專業的知識儲備,還要隨時關注日新月異的市場變化,隨時了解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等應用,更應該隨時關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化。三是工程造價項目分類眾多且施工過程中常常出現工程變更。工程造價必須為“事前算盈”的大事,要謹慎、綜合考慮多種方面的因素,因此導致從業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在某些環節考慮不周或者因施工階段頻繁出現工程變更,則會出現預算與實際數額相差較大的現象。最后是工程造價的觀念落后。現階段,很多企業都存在“重成本,輕技術”或者“重技術,輕成本”的怪現象,沒有做到技術與成本的合理分配。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想要生存與發展必須具有順暢的運營模式與優秀的管理思想。但有些企業不注重市場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有些企業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照搬照抄類似公司的經驗或者模式,從而導致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4結論與展望
作為工程造價從業人員,針對上述問題,個人認為:國家應該頒布實施法律法規從而完善工程造價管理的監督、監管體系;企業應培養新時代下的管理思想,正確定位工程造價管理,加強工程造價的人才培養;從業人員也應不斷學習及時提高自身業務能力,隨時關注市場、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法律法規的動向;注重工程造價工作中的細節,必須做到“事前算盈”,并且要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合理控制工程變更;在工程結算階段,結算審核人員應全面、仔細的審查、分析合同文件與現場資料,減免不必要的損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將建筑工程施工的造價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有效降低成本,從而使收益最大化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想要生存與發展,必須重視工程造價管理工作,遵循動態控制原則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方式,保證企業穩定、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