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生態建筑的設計與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生態是目前國民較為關注的大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現代生態建筑主要表現為將綠植引入室內、利用自然能源策略等合理將自然與建筑更好的結合以起到更節約資源的方法。將生態與建筑相結合現在已經不再少見,現在我們將生態與建筑結合并以陶瓷的藝術呈現出來,小景觀可以更直白的讓人們在生活中體驗到生態建筑的美妙與益處,同時普及生態建筑在人們心中的觀念,讓更多的人接觸生態建筑。
1生態建筑與陶瓷藝術概述
1.1生態建筑與陶瓷藝術結合的概念
生態建筑與陶瓷藝術相結合,是立足生態建筑將綠植引入室內、利用自然能源等策略,合理的將自然與建筑更好的結合一起,得到更節約資源的方法;本著大型現代生態造景的運用和對未來生活環境的打造及向往,在陶瓷創作當中,利用陶瓷材料將生態建筑微縮化融入陶瓷的藝術當中。進而實現在室內當中或在桌面上能夠直觀的欣賞獨具風格的小型生態。
1.2生態建筑的目前發展
生態建筑是根據生態學原理結合自然生態環境的新型建筑設計,當合理的建筑設計與環境有機的結合,會產生良好的室內外條件,滿足人們回歸自然、擁抱自然、與自然更好生活的心理。建筑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這種需求在不斷放大,目前許多國內外建筑設計也更加重視生態建筑的發展道路,如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辦公樓、法國馬塞爾?塞姆巴特中學、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廠等,在環境問題嚴峻的當代,與自然和平相處一直是我們的愿望,也是我們的創作理念,希望在我們的呼吁下,環境保護會逐步深入人心,生態建筑也將成為建筑設計中的主流文化。
1.3與山水的結合
生態建筑簡單意義上來講是現代的建筑和自然的饋贈更好的融合。山水是中國人們骨子里存在的對自然的感受,是體現人們對生活的意愿。將一塊山水縮小再縮小,用陶瓷藝術的形式把它展現出來,以讓人更直觀的得到感受。因此,在山水之間生活屬于早期人們的一種生態建筑,也是最原始的,最簡單明了的,強調意而非型,也讓陶瓷藝術有更大發展空間。
1.4陶瓷藝術
陶瓷確切的說是地球自然環境當中的一份子,它是土壤、是礦石、是無機物,可以說整個地殼就是一個大型的陶瓷,因此陶瓷的制作被人類最早發現和利用的一項手工活動,發展到現在,陶瓷藝術已經成為現代藝術運動的產物,也開始慢慢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現代陶瓷藝術也更加的追求不拘一格、不求一致,盡其所能的發揮想象與開拓創新,也讓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將生態建筑的觀念與陶瓷藝術相結合是也是一種更為發散的思維。
2生態建筑的自然山水
生態建筑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組織建筑與其他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建筑和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較強的生物氣候調節能力,以滿足人們居住生活的環境舒適。用陶瓷來展現生態建筑,陶瓷作為中華優秀文明的代表之一,將陶瓷與生態建筑相結合也能讓他人更了解生態建筑。陶瓷在現在一般多做裝飾物,微型陶瓷景觀能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愉悅感,在有價值的基礎上適應時代的發展,發揮自己的想象,做出實用且貼合實際的作品。
2.1依山造景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自然山水備受喜愛,尤其在建筑地理的選擇上,總結了一門獨特的風水學理論作為建造的理論依據。在古代建筑當中往往都是依照山勢進行建筑設計,做到盡少量的破壞原有的自然面貌,進而營造符合特定地域、特定地形、特定氣候的建筑或者建筑群。后來為了滿足人們種種的自然情節,人們開始制作山石盆景,將自然納入居室之內。在陶瓷藝術創作當中吸取這種傳統自然山水盆景的樣式,利用陶瓷材料工藝制作山石和建筑,加上綠植種植來完善自然生態環境,學習古人對自然生態情感的表達方式,尋找血液當中的自然意識,結合建筑造型與自然山水的營造方式,研究和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下依山造勢,依水制景的自然情懷。
2.2移山布景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對自然環境開發的能力,人們越來越不滿足純粹自然的地貌和環境,在現代建筑和景觀設計當中通過土石方的搬運來構造設定的地貌,以滿足和達到人們心里的自然環境。在陶瓷藝術的創作當中結合這種營造模式,并學習和探索現代建筑景觀的設計理念,結合傳統山石盆景的制作模式,研究和制作出心中的自然生態的建筑山水。利用微縮的表達方式,制作桌面微型生態建筑。
3結束語
生態建筑作為未來建筑的一個方向,讓生態建筑更好的被人了解,用陶瓷藝術這種古老的傳承技藝來讓它更好的被人熟知,讓傳統和現代接軌,以陶瓷藝術來汲取來自于各個領域的藝術情趣和美的情愫,在時代的前進中不斷探索,繼承陶瓷藝術同時發展活力,促進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讓陶瓷藝術與生態建筑碰撞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