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近幾年,電腦藝術設計教育發展迅速。部分國內設計專業重點院校正在尋求改變,研究課程改革,陸續了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驗的相關資料,讓更多的設計類學校意識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完善的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訓練課程,通過對這類課程的深入分析,構建起較為系統、專業的電腦藝術設計創新教學模式。重新調整專業課程,將激發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電腦設計課程重點。藝術設計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培養自由發揮的設計思維。這種教學改革需要教師掌握創造性思維訓練的技巧與方法,與學生形成互動性課堂,幫助實現現代化課程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創造性人才。
一、電腦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一)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首先應從觀察能力課程開始,將細致觀察方法和素描速寫語言相統一,課上授課和課外相關教學活動相結合,創造性思維與直觀形象思維相結合。課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取有用信息,體會課本知識傳達的意義。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可以從外形觀察、細節觀察以及變化觀察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轉化為形象語言,通過不同角度觀察,賦予事物新的直觀感受,在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有益于對形象思維的培養。
(二)培養細節能力
注重細節是未來電腦藝術設計工作者基礎素質之一。當一些常態理念深入人心時,重新進行細致觀察,就容易發現之前被忽略的細節問題,往往這些細節才是藝術設計的重要點,具有重要的信息性。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容易形成思維定勢,認為眼睛看見的事物什么樣,就應該是什么樣。沒有細致的觀察與細節的體會,就無法發現事物有新的特征出現。這些新的細節特征并不是事物常規的特點,而是人們細節觀察后發現的。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細節能力培養能夠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通過對整體或者局部的細節觀察與體會,就會發現事物新的構成元素,并嘗試進行一些新的延展或組合,最后得到事物不同方面的改變。
(三)掌握科學思維原理
電腦藝術設計課程可分為應用性知識和功能性知識兩類。應用性知識能夠直接用于指導學生藝術設計的實踐,功能性知識是改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間接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注重鍛煉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此作為電腦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二、電腦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效果
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教育部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探索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教學方式也是我國藝術設計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驗證電腦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改革效果,學校建立了仿真藝術設計工作間,同時還根據合作企業的用人要求和崗位需求打造多態化的實訓基地。學校將培養學生藝術創新思維作為教學重點改革內容,在校外利用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加強學校和相關企業之間的深度交流合作,最終通過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改革實現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利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完善教學團隊的教學方法,同時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與實戰經驗豐富的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互補式教育,使得學生既有相關藝術設計理論知識也有熟練的實踐技術,通過教學改革使藝術設計課程與社會接軌,打造新型教學體系。改革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達到理論和實踐雙重統一的標準,兩者共同發展才能符合相關崗位要求。改革后保障機制的建立使得新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管理機制的成熟使得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職業實踐能力的培訓中完成從學生到設計人員的角色轉換。針對傳統藝術設計課程的不足,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繼續加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改革,擴大核心課程的設計教學范圍,對不同時期學生進行分開培養。不斷積累成功的教學方法,建立藝術設計教學資源庫,積累改革后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切實的做到了可持續發展。
三、結束語
根據設計公司對人才的錄用標準和相關工作崗位的要求,結合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基礎內容,對當代教師教學方法進行實際調查和應用對比,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真正實現課程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