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引言
2016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并且在此之前國務院于2015年7月1日曾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都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繼續推動”互聯網+“的決心。“互聯網+”日前受到了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已成為社會的熱議。“互聯網+”說的是一套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涵蓋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與傳統經濟社會中的其他行業的整合。這整套信息技術慢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重大而深刻的作用。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授課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時間以及空間約束。然而“互聯網+”的策略在教育中的應用程度還不是很高,特別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許多學校依舊遵循“粉筆+黑板”老舊的教育模式。在如此的環境中,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應積極適應“互聯網+”背景的教學方式,探索怎樣讓現代信息科技深入整合到高中數學教學環節中,以便有效增強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率。
二、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需要提升
伴隨現代社會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逐漸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工具。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與互聯網聯系較少,他們普遍使用講書本和寫板書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保守傳統,但因處在那樣一個社會大環境之下,學生通常可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電子設備和移動終端,他們也習慣了如此方便快捷的生活節奏。如此一來,一些學生在面對教師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時會感到不適應。所以就需要教師盡可能增強自身的教學水平,完善教學形式,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
(二)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興趣不高
根據上文內容,新時期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出現了相應的變化。然而與此同時,許多教師并不能及時的了解并及時理解學生的狀態。他們仍然沿襲舊的教學方法以及教育思維,這使得學生變得厭倦,隨之也就失去了對數學課程的興趣。在時代的宏觀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人人都應該知曉并學習的一門學問,高中生也包含在其中。由于他們從小就從網絡中接收到了各種信息,所以心理變得更成熟,再加上他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征,造就了對互聯網的高感知度。但是,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實際需求有很強的沖突,學生可能會認為老師已經落伍,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他們自然對高中數學課程失去了興趣,導致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較欠缺
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其實就是從“學習”過渡到“實踐”的過程,也可以理解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這也正是老師的教學目標之一,同時這也是學生目前比較缺乏的能力。若是學生只知道學習理論知識,卻學不會如何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并以此來引導自身的生活,那么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尊重學生差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因為學生個人理解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差異,還有不同學生對相同知識點的理解掌握能力不同,再加之數學課程教學時間的局限性,數學教師也就不方便反復講解課堂知識,這樣不僅會跟不上教學進程,也無法解決學生相應的問題。但使用網絡教學就可以較好地處理這個問題。老師使用網絡教學就能夠把分類好的疑難知識點轉化為相應的電子課件,并將其保存到云共享中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想要突破的知識點,并自己學會展開具體性的學習擴展。
(二)豐富多彩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
互聯網的發展讓很多現代信息技術都逐漸開始應用于教學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及一些電子設備,教師可以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圖片或視頻,方便了教師在課堂上用PPT講解,也讓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時方便重復觀看。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中加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有趣圖片、動畫還有小故事。這樣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能幫助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他們慢慢突破疑難知識點,更好的改進自身的學習方式。
(一)做好發展規劃建設
“互聯網+教育”的形式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因此,如果學校想要更好地利用這個模式就必須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糟粕,互聯網技術就是學校需要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部分。整合創新教學模式是當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學校有必要對日后的教學工作開展進行布局、展開合理規劃,根據自身需求構建滿足發展需求的評估體系、制定合理的激勵體系,實現“互聯網+教育”的模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支持教師及整個團隊盡可能的參與其中。
(二)建設信息化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形式的構建,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基本支撐,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是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信息技術學校具備加速信息技術建設的能力非常重要。學校要完善信息化構建所必備的基礎設施,投入部分資金到信息技術中去,還需要展開相應的技術培訓。信息化技術不單單只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持,還需要有其實際應用的功能。此外,學校還應建立自己的云服務平臺,使大數據技術服務于教學工作,為整體教育改革和創新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合理使用云平臺可以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例如案例庫,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給教師帶去更有效的教學支持。此外,學校還有必要加強對網絡硬件設備優化的投入。首先學校應該擁有相應的信息技術設備,其次要確保網絡寬帶的支持以及學校無線網絡的覆蓋率。這就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整體條件,多功能錄音棚以及電子白板等都是能夠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現代技術方法。
(三)大力開展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是教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較好地落實“互聯網+教育”的形式,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已刻不容緩。師資隊伍必須向信息化方向進行培養,要求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并能夠達到較高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水平。培訓內容必須是一個逐層遞進的系統,有利于教師更快、更準確地了解信息技術并構建全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評估體系和獎懲制度,并以此鼓勵老師學習信息技術,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將培訓內容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重中之重,老師要把學生當作是課堂的核心主體。例如,在“函數”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允許學生攜帶電子產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老師發送的學習課程,或者讓學生自己去搜索發現。這使復雜的函數模型能夠在電子產品上進行多維的顯示,這樣一來提升了學生的熱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同時教師也應盡可能的引導,防止學生收到錯誤負面的信息。如此一來,就能夠緩解課堂上教師講課枯燥乏味的現狀,增強學生的課堂互動以及參與體驗。
五、結語
互聯網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已日趨完善。技術的發展為高中數學教師帶來了較多的發展空間,為教學改革注入了新能量,使高中數學教學進入了里程碑式的新發展道路。在實踐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也應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思考,以便對教育教學提出更多實質性的建議,從而進一步推動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現階段,基于“互聯網+”的高中數學教學獲得了較大的成果,但在后續的發展壯大中,“互聯網+”與高中數學的整合尚未呈現積極的狀態。這就有必要對現階段模型展開持續的分析及研究,以期提出更具創新性的發展規劃,進而持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