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室內設計中環境心理學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人們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和人們心理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規律的學科。老年人身邊的環境的舒適與否會對他們心理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因此,為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老年公寓的環境設計更需要從心理層面進行考慮、給予關懷。
1環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1.1生態知覺理論
艾雷諾·吉布森等心理學家,對生態知覺理論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反映了與生物適應最有關系的環境事實。他們通過實驗的方法,設置一個類似懸崖的情境,上面覆上玻璃和鋪板,觀察剛處于爬行階段的6-15月嬰兒他們對自己爬行路線的選擇,結果大多數嬰兒會繞過鋪板邊緣看起來比較深的一側,證明了相比觸覺來看,更加依賴于感官中的視覺要素。揭示了相對于其他感覺,視覺感官獲得的信息對人們的影響更大。
1.2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為“完形”即表示“整體”的意思,也就是知覺產生作用的最終體現。其主要理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一個主要觀點強調對事物整體的感知,而不是簡單各個部分的拼接。整體由部分構成,然而較部分而言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特點和功能。
1.3應激理論
應激的理論認為,人處在不同環境下,人的心理會隨環境的作用,產生某種特定的行為反應、情緒反應以及生理反應等。其中,生理反應又叫生理應激,情緒和行為,就叫做心理應激。該理論認為,環境存在有許多的因素,都能激起個體的反應。如,黑暗、尖銳、噪音、等。應激理論強調關注環境中應激的“度”,即,合理范圍內的應激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益處,過度的刺激會使人產生厭惡、畏懼、逃避心理,降低對生活的滿意度。
2環境心理學理論在的老年公寓設計的應用
2.1生態知覺理論與老年公寓視覺環境設計
生態知覺理論認為人的視覺優先于觸覺等感官知覺,具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即能顯現出有首因效應,在老年公寓設計中關注視覺環境才能更好的服務老年人。老年人身體較弱,對外來刺激敏感,需要將安全性作為設計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存在安全隱患的居住環境,不僅對適用性帶來嚴重損害,還會對老年人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環境中的安全性,不單單涉及使用的安全性,還具包括視覺帶來的“安全感”。如:樓梯的設計,將扶手下的擋板設計成鋼化透明玻璃材質,雖不影響使用,但由于玻璃可透視強,在梯段中步行的老人在視覺上產生了強烈的高低落差,能使他們步行時產生畏懼,甚至引發摔倒等更嚴重的后果。所以,作為設計人員要有重視視覺胡首因效應,有意識地營造視覺安全的空間環境。
2.2格式塔心理學理論與老年公寓裝飾設計
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給設計師帶來的啟發是要注重空間整體性的設計,對空間進行整體的裝飾設計考慮可以增強老年人心理的歸屬感。由于年齡的增長自身機體機能下降,老年人時常會產生失落、孤獨、壓抑、和焦慮的心理。當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時,這種由陌生環境產生的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使得年老者的孤獨感越發明顯。因此,老年公寓環境的設計中就要考慮給老年人心里一點撫慰,營造出歸屬感。溫馨的居住設計環境有利于形成這樣的歸屬感,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不僅僅考慮在房間、客廳等私密和半私密空間裝飾的環境,同樣在半公共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環境空間也需要注重整體裝飾氛圍的營造。若是只注重,部分之間的功能,可能會打破整體氛圍的主題,這是格式塔心理學帶來的啟示。
2.3應激理論與老年公寓公共空間、公共空間的設計
環境心理學的應激理論為我們指出,環境的變化會產生刺激。刺激過于強烈,超出人們心理接受的合理水平便會產生不安,設計中應考慮進行有效避免。但同時,老年人的生活比較單一,較少參與社會活動,使得日常生活更加沉悶,需要有一種手段來激起老年人對生活的熱愛。這就要求設計師既要,避免突如其來的不合理設計的環境刺激,又得擺脫日常的沉悶。這就需要考慮環境心理學應激理論所指出的“度”的問題。在指示公共交通空間方向功能的提示物設計的方面,也需要有足夠的刺激來使老年人易于察覺。于是,我們可以考慮,在半公共和公共空間中使用這樣的元素來激起人們的應激生理反應。如公寓的公共空間電梯廳吊頂設計中,可以設計應激元素,來呈現這種恰當的生理刺激:帶狀的電梯廳走道盡頭的吊頂的暗藏條形燈帶。在凹槽使用暗藏的LED條形燈帶,外部配合綠植的裝飾,由天蓬頂面隨墻面延伸至立面。在功能性上具備裝飾和凸顯指引功能,清晰明了的指示老年人電梯廳的交通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刺激提示作用。同時,由于綠色是自然環境的象征,在這種公共空間設計的變化帶來視覺感官上的溫和心理刺激是很容易被人所認可的。這樣的應急產生的作用是活躍環境氣氛,而不是讓人產生抗拒的心理。
3結語
環境心理學對環境的研究,始終圍繞著環境對人心理層面的影響而展開。將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用于老年公寓的設計可以營造更好的適老空間環境。對這種生活環境的設計營造,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空間使用空能具有不同的心理層面要求,這就需要靈活地將理論運用到設計實踐的可操作層面,才能體現對老年人這類特殊群體的關懷,體現設計對這一弱勢群體的尊重。
參考文獻:
[1]李斌.環境行為學的環境行為理論及其拓展[J].建筑學報,2008,(2).
[2]張偉琳.基于環境心理學的老年人室內環境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3]史新鵬.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裝修天地,2017(24).
作者:宋揚 單位:江蘇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