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消毒供應室工作中風險管理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結果實行風險管理后濕包發生率、管腔類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與外標簽與包內器械不相符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實行前,綜合滿意度顯著高于實行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風險管理措施應用于消毒供應室的日常工作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規范無菌物品貯存標準,提升消毒供應室的安全管理控制水平,避免病菌感染,滿意度高,值得進一步推廣。
0引言
風險管理即一種針對醫務護理人員、患者、醫院各科室及相應制度的全面安全管控措施,應用于消毒供應室內,能夠安全完成多種類型的醫療器材的回收、分揀、滅菌、保存、發放等多種操作,從而降低醫院消毒供應室的病菌傳播。醫院消毒供應室在醫院中的作用較為特殊,承載著多個科室的儀器、藥品的滅菌工作,是醫院預防感染的重要場所,其一旦發生病菌感染,將直接輻射多個科室,造成嚴重醫療事故,因此加強消毒供應室的滅菌護理與風險管控至關重要[1]。本次研究針對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實行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綜合分析,探析其實際應用價值,現將具體內容匯總,并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消毒供應室內開展風險管理,分析實行風險管理前后我院消毒供應室內濕包發生情況、管腔類器械清洗情況與外標簽等方面的器械不相符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合臨床科室消毒滅菌標準,調查其各科室的滿意度狀況,本次研究共選擇醫務人員1000例,來自我院各個科室,調查內容包括服務意識、差錯防范意識與安全識別能力。
1.2消毒供應室風險管理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秉持“零缺點”的管理理念,對安全問題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強調自身工作質量的決心,確定質量第一的工作目標,執行完善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完善各級人員的工作職責,設置科學的日??己藰藴剩偈垢鱾€環節能夠有章可循,有標準可依;同時需結合工作標準,對現存的問題進行梳理,嚴查各個科室安全防范方面的薄弱環節,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記錄,統一糾正,落實相關的糾正方案,并定期監察,確定其制度的落實力度,促使護理人員能夠做到自查自糾,同時能夠做到互相監督,相互抽查[2]。(2)完善培訓環節,從而提升消毒供應室護理的安全防范意識,定期組織全科護士學習相關的安全防范知識,選擇資料類型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使其明確消毒衛生管理的重要性。所有護理人員均需通過崗前培訓,在保障其專業技術的同時,還需開展個人素質培訓,使其明確自身工作的社會責任,從而促使其能夠用理性的態度面對日常滅菌工作,以法律法規要求自己,從而做到處變不驚,冷靜面對安全風險問題。通過完善后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綜合考量,每周進行一次記錄考量,每月進行一次綜合性考量,并結合各科護士的日常工作表現,給予適當的獎懲,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危機意識[3]。(3)強化各環節的質量控制,規范化清洗程序,在對各種儀器進行清洗時,需做到有效分類,對分類后的器械,給予適當的清洗方法,可參考規范清洗條例中的相關內容,選擇多酶清洗劑進行清洗,若一般器械經清洗后仍舊具有殘留物,需根據其原清洗步驟重復清洗,若仍舊無效,需替換清洗物品。同時在清洗過程中需做好安全防護,戴好隔離衣、口罩、帽子、手套等,避免自身感染風險,同時在進行清洗過程中,需明確尖銳物位置,以免造成尖銳物損傷[4-5]。(4)嚴格控制包裝過程的程序性,及包裝順序,包裝前需檢查其清洗效果,分析其性能,另外,需綜合清點器械的數量,待核實無誤后方能進行包裝,隨后由交接雙方進行簽字記錄,對相應的物品進行詳細分類,并貼上標簽,便于查詢[6]。(5)嚴把消毒器械的滅菌監測質量,首選需對消毒員進行培訓,并每季度進行專業知識考核,避免其因技術欠缺或操作不當造成的安全風險,建立科學監控體系,保障滅菌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實行風險管理前后的濕包發生率、管腔類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與外標簽與包內器械不相符發生率,同時對其綜合滿意度情況,對象為抽取的1000例醫務人員,包括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百分比進行描述數據,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風險管理實行前后各工作指標對比
實行后濕包發生率、管腔類器械清洗不合格率與外標簽與包內器械不相符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實行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風險管理實行前后各科醫務人員消毒滅菌工作滿意度對比
實行前綜合滿意度為85.00%;實行后為100.00%,組間對比,實行后各科醫務人員消毒滅菌工作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實行前,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經本次研究調查可見,目前消毒供應室內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預見性不足、儀器設備管理、使用不善、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一次性無菌物品安全性不強、缺乏相應的職業安全防范意識等方面[7-8]。通過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有效整理消毒供應室內存在的相關風險因素,明確安全防范處理措施,完善職業防范意識,提強化培訓措施,加強緩解質量控制,保障滅菌物品質量,嚴控清洗、包裝、質量監測等內容,規范無菌物品貯存標準,從而提升消毒供應室的安全管理控制水平,降低醫院病菌感染風險,提升綜合醫療水平,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黎明,魏清風,謝志芬,等.災害脆弱性分析在南昌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供應室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6,36(4):632-636.
[2]施享娥.消毒供應室存在的風險及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242.
[3]陳瓊.消毒供應室存在的風險及管理措施探討[J].醫藥前沿,2016,6(29):388-389.
[4]王娜.細節管理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0):274-275.
[5]倪紅梅.細節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9):182-184.
[6]徐東學.強化護理質量控制在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6):117-118.
作者:韓燕玲 李林芳 程莉 單位:新疆軍區總醫院北京路臨床部供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