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探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基于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的教育現狀,深刻入微地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所在,進而探究了最佳的人才培養模式。
“互聯網+”的概念是于2012年由易觀國際提出,于2015年被政府工作報告收錄,其本質就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地位應屬國家發展重要戰略[2]。“互聯網+”的計劃目的是在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其與社會各行各業相融合,重塑社會生產新常態,因此“互聯網+”同樣對于傳統教育模式帶來巨大影響,這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樣也是挑戰[3]。傳統的高職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不僅影響教育水平,也使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為此,如何將“互聯網+”理念與高職教育整合,改革與創新傳統高職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使其能夠滿足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培養應用型與專業型互補的技術人才,成為高職教育新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一、高職院校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模式通常是由院校自身特點決定的,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狀況與特點息息相關,傳統模式是以專業課教學為基礎,以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活動為核心[4]。但是我國現在高職教育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差強人意,同本科院校和部分發達國家的高等院校仍有較大差距。其中關鍵的問題就是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的認識誤區,古板地將創業教育定義為傳統教育的附屬的課程,忽略了教育體系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沒有將其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從而導致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情況與學校實際不相符,這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此外,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真正地全面展開,只是針對一小部分學生,這與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宣傳不到位是分不開的,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創新創業教育的優勢與特點,與當地本土企業相結合,建構新型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強化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一)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理論意義
高職教育應該逐步進行由表及里的教育改革,從素質教育到通識教育,再由通識教育到創新創業教育,這是眾多教育者們的共同努力的目標。在“互聯網+”背景下,將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隨著科技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時期的學生生活在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他們的思維與創新意識也更加活躍,他們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老師知識的灌輸,所以高職院校教師應該致力于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效率與教育質量,因材施教,采用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教育策略的選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創新創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革新的主要方向,他們終將是社會與企業爭相追捧的素質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突出人才培養特色,將課程計劃、專業建設與教學革新進行結合,使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業潛質得到大幅提高,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從而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
(二)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意義
在“互聯網+”的發展大背景下,高職教育需要不斷保持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方法的改革,教育形式的發展,教育體系的完善。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建構產學一體的教學體系,重點強化實踐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5]。教學內容向工作型實踐人才培養方向傾斜,校企合作,協作制定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在實踐教學與專業課課程設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工學交互、以任務為驅動導向、劃分教學階段目標、分項目、分層次地進行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實踐改革。將合作企業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大力探索實踐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們創業動手能力,最終實現社會資源與教育資源的相互整合,共同發展。當然高職教育改革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于去探索和解決,例如怎么才可以在信息時代“互聯網+”的背景下探索適合學生的最佳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應該如何改革教學方式,才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制定個性培養計劃;如何才能制定更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等。
三、改革與創新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一)院校企業配合協作,制定合理課程體系
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是校企合作,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核心,校企合作的優勢只有依托于課程體系才能表現出來,同時應該重新定義高職院校的課程目標與要求,爭取做到校企聯合互利互惠,確保課程設計既能符合學校的規章制度,又可以滿足企業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6]。第一,高職院校各部門應該相互協助,共心協力一起制定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每一個部門對于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職院校應該全面對合作企業進行考察與研究,確保企業的實際情況能夠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符合,同時明確合作企業的專業方向與用人需求,校企大力合作共同塑造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課程占比,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內容,使其與高職院校專業課相互結合,使得傳統課程可以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同步培養。第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校企合作的課程同樣可以依靠網絡進行便捷建設,信息化的課程也將會為校企合作架構橋梁,學生利用網絡可以感受和了解一線工作的創業情況和創新經驗,將校園教育課程向社會全面拓展。當然,高職院校也需要聘請一些優秀企業家和工作者到學校進行講座,為學生們進行現身說法與答疑解惑。我們還可以適當開展學生答疑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的一線工作情況,使其對專業技術能夠有更深入的認識。第三、高職院校就業指導中心的發展方向也應該看齊校企聯合的發展方向,先進的企業員工與院校優秀教師進行聯合,共同制定課程體系內容,采取多元教育評價體系,將技術人員的豐富經驗與之融合,制定具有創新創業價值和實踐效用的高職課程。課程的制定重心要落在學生身上,以社會實踐性和企業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性為目標,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最終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三方互利共贏,提高學生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認知,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建立信息技術人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順利高效地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就需要先大力提高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知和了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數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所實行的學生管理制度都是學分管理制度,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高職院??梢詫ΜF有學分制度進行改革,轉變向創新創業學分管理制度,高職院校也可以與互聯網平臺進行結合,建構網絡創新創業學分管理制度,如果學生發表相關論文、自主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或者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大賽活動并獲得獎勵,便可以獲得相應的創新創業學分,從而形成“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7]。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類型也在發生著轉變,創新性的信息技術人才將更受到用人企業的歡迎和追捧。因此,高職院校業應該重視對于創新型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同當地企業建立長期親密合作,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課程內容,改革傳統學分制度,完善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國家、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性與創新性結合的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曾陳萍,互聯網+與創新[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59-62.
[2]閆廣芬,張棟科.“互聯網+職業教育”體系架構與創新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8):7-13.
[3]林夕寶,余景波.“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的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22-26.
[4]李春怡,盧惠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智庫時代,2018(10):193-194.
[5]羅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課程教學,2016(18):81-82.
[6]李冰,石晨迪.“互聯網+”背景下區域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時代農機,2018(4):101.
[7]周道.高職院?!盎ヂ摼W+”背景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7):21-23.
作者:孫授卿 單位:山東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