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職會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995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創辦,標志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起步。近30多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職教育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辦學規模越來越大,辦學質量也越來越高,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已達到1346所,從招生數和在校人數看,高職教育已接近高等教育的一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迅速地將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推進到了大眾化普及教育階段。另外,在“十一五”期間,我國迅速完成了108所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任務,有力地促進了高職教育質量的提高。當然,我國在短時間內新建了1000多所高職院校,有部分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逐步去解決和改善。企業會計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記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幫助企業和國家完成納稅征稅任務。會計人員是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守護者,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和國家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種原始憑證和經濟數據。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對《會計法》做出了修改。將會計法第38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修改為“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很顯然,這一改動,對高職會計教育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必將促進我國高職會計教育進入一個“如何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新時代。
1“雙證書”制度對學生的傷害
會計法改革前,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推行“雙證書”制度,即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在畢業時取得高職畢業證書。為了讓學生早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學校不得不違背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提前安排會計電算化、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等考證課程的教學任務,無形中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有的學校為了提高會計上崗證通過率,經常會增加考證課程的教學工作量,壓縮主要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時間。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校規定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就不能取得畢業證書,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參加會計上崗證考試,把大量的青春年華耗費在考證上,從而影響了學生專業素質和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的提高。
2會計崗位職業能力的主要內容
崗位職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特有的專門能力,包括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崗位職業能力是日積月累,經過長期的工作鍛煉逐漸培養出來的。在人才招聘中,專業領導經常會重點考察應聘人員的崗位職業能力。因此,會計專業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會計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將來從事的會計崗位有哪些。在教學分工上,高職學生通常從事會計行業的中低端工作,如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業務審核崗位、成本計算崗位、稅務處理崗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在中小企業從事初級會計工作。他們從事會計崗位主要有:(1)出納崗位。主要負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現金收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庫存現金的保管和記錄,銀行存款的核對等工作。(2)業務核算崗位。主要負責企業各種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即編制各種經濟業務的會計憑證。(3)成本計算崗位。高職會計學生主要面向地方中小企業就業,這些中小企業領導最關心的產品成本的計算和核算工作。(4)稅務處理崗位。主要負責本期各種應納稅款的計算,納稅報表的編制和申報。其次,要弄清楚這些會計崗位應具備哪些能力,應該學習哪些課程和進行哪些會計實踐活動,以保證學生在畢業時具備一定的崗位職業能力。很顯然,成本會計、稅法和稅務會計等課程應成為高職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這兩門課程也是初級會計師的主考課程。會計上崗證取消后,學校的教學方向和教學內容勢必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第三,會計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職業判斷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企業會計準則》是會計工作的行為準則,它要求會計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即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靈活處理實際的會計業務。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的會計業務也會不斷發展和深化,企業會計準則也經常會調整和修訂,同時,高職會計畢業生的知識底蘊通常比較淺薄,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將來的工作,因此高職學生必須具備繼續學習的能力。
3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現狀分析
3.1生源競爭激烈,招生形式多樣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我國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招生數大于考生數的情況。由于高職院校的教育層次低,辦學時間短,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弱,因此,部分高職院校生源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搶生源,只能不斷降低錄取標準,不擇手段完成招生任務,嚴重影響高職教育的質量和聲譽。一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來源渠道廣泛,有來自高中的學生,也有來自中職職高的學生;有符合一定錄取標準的學生,也有單獨招生的學生,還有注冊入學的學生,學生的入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難度大,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3.2學習能力弱,不愛學習
現在的高職院校已經演變成了未成年人的收容所,什么樣的讀書人都可以進去。很多學生學習能力弱,不愛學習,自律性差,需要在老師的督促和循循善誘下完成學習任務。有的學生還必須采取嚴厲措施,才會去學習一點東西。主動學習的學生較少,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持消極態度,老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要求較低。遇到困難時,缺乏解決問題的決心和信心,往往懶于思考,得過且過,難于勝任多變的工作。
3.3部分學生不適合學習會計專業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的門檻越來越低,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越來越低,以致會計專業學生的成才率也越來越低了。有的學生入學不久,就發現大學課程太難了,會計專業課程太難了,老師一上課就云里霧里,無精打采。
4提高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途徑
4.1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心
高職學生素質良莠不齊,部分班級學生自律能力弱,紀律性差,班主任應經常下班級督促指導學生生活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時刻提醒學生應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起碼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其次,讓學生與會計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多接觸,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心,讓學生了解會計專業,熱愛會計專業,提高學生的專業自信心,激發學生學好專業的動力。
4.2實施分層分類培養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必須立足生源狀況,實施分類培養。在教學內容上,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實施分層教學。對于素質較高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求知欲旺盛,可以按高標準嚴要求的方式教學,教學內容要全面而有深度。而對于注冊班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低,對知識的需求低,因此,對他們不能有太高的要求,只能循序漸進,初級會計師可能就是他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在課程考核方式上加大過程考核力度,逐步讓他們養成愛學習的習慣,逐步養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幫助他們順利成才。
4.3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開發課程內容
會計上崗證取消后,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成為新時期會計教學的首要任務。高職院校必須重新梳理會計教學內容,弄清楚哪些課程才是高職會計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開發課程內容,在兼顧學生參加初級會計師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作為會計老師必須深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深入了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培養會計人才,以企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盡量拉近理論與企業實際的距離,讓學生盡早適應企業環境。
4.4健全實踐教學體系
會計工作人員除了需要專門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有深厚的企業工作經驗,即了解會計理論知識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狀況。為了實現學校教育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融合,學校可以聘請中小企業的骨干會計人才,定期到學校進行講學,指導學生完成實訓教學任務。高職院校要與中小企業建立完善合作關系,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參加會計實踐活動,對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由指導教師和企業會計人員進行答疑解惑,以滿足學生不同方面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實現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曉麗.基于企業會計崗位需求的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時代金融,2018,(06).
[2]謝平華.基于崗位勝任力的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8,(1).
[3]曾華琴.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J].漢字文化,2018,(10).
[4]肖薇.高職會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探析[J].中國市場,2017,(07).
[5]肖海越.高職會計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J].新經濟,2016,(01).
作者:王一中 單位:江蘇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