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社會轉型期農民思政教育的措施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民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顯著提升和改善,農民政治覺悟得到了提升。可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長久以來,因為對農民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缺陷,部分地方的思政教育工作落后于時展??傮w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于農民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部分領導干部自身的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經濟輕視德育工作的傾向非常的顯著,他們從主觀上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思政工作重要意義以及緊迫性,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軟的實際問題,導致了思政教育工作長期處在可有可無的狀態下。第二,教育方法以及內容不滿足時展的要求。內容上高大空的情況依然存在,缺少感染力以及吸引力。方法過于簡單,片面追求制度管理、娛樂活動以及辦實事,工作不夠系統、缺少層次感。少數的干部作風存在浮漂的問題,群眾觀念意識淡薄,辦事原則性差,不講究方式方法,對黨的形象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損害。第三,教育隊伍亟待提升。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從業人員的素質亟待提升。從業人員不單單要具備一定政治素養,同時也要具備行政管理經驗以及文化素質,具備相對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掌握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有關知識。當前思政工作人員通常是由退休干部兼任,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大,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知識結構無法承擔起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四,資金不充分。思政工作資金投入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所降低與減少,政府撥款的形式通常具備應急性以及隨意性。資金短缺的問題直接導致了文化設施存在嚴重的損壞,工作無法正常的實施??偠灾r民思政教育工作存在著宣傳大于實干的問題,很多地方沒有能夠結合實際開展相關的工作。
2社會轉型期農民思政教育策略
2.1加強思想認知
首先,確定工作目標。結合農村文化、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采用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農民,使其成為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新農民,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服務。其次,加強緊迫感以及時代感。自從改革開放至今,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城鄉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民視野不斷的開闊,思政文化素質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思維形式也表現出多元化的態勢。所以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面向新問題、新情況,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能夠貼近實際、生活以及時代的脈搏。充分引導農民及時的掌握國家的法規以及政策,加強農民維權意識與主人翁意識。最后,加強主動性。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業結構持續調整,城鄉二元制的經濟結構得到了深化,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從現實出發,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嚴格遵照中央精神,有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思政教育工作推動社會和諧發展。農村基層黨支部同樣要發揮戰斗堡壘、模范帶頭作用,幫助農民排憂解難。
2.2完善教育方法
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創新。一方面,要對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進行創新,思想教育方法包括了實踐鍛煉法、說理引導法以及自我教育法等,可是具體選擇何種方法能夠保證思政教育效果,這是思政教育人員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所以,在實踐工作當中,思政教育人員要針對不同個體的差異性做好相應的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多種方法的聯合使用。另一方面,對思政教育實現方法進行創新,在目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其對于思政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思政教育人員在提升自身新載體應用能力的基礎上,也需要對傳統、單向的口頭說教形式進行創新,充分使用廣播、電視與報刊等媒介,對于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合理化的使用電教設施以及網絡等開展多元化、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有效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村鎮文化建設水平。
3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轉型發展的進程中,強化以及改進農村思政教育工作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需要我們立足農村的發展實際情況,堅持黨的領導,開創農村思政教育的新局面,以振興鄉村為己任,為建設健康、和諧的新農村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川,李佳,馮永先,胡美園,王德召.武陵山地區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9(03):42-43.
[2]劉莉,張德宇,水新營.提高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的研究[J].甘肅農業,2018(20):22-24.
[3]李柳紅,李有權,劉麗君,葉俐伶.精準扶貧背景下重視貧困村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廣西興業縣大平山鎮江下村的調查研究[J].農家參謀,2018(19):49+50-51.
[4]張新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廣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24):246+248.
作者:劉院院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