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綠色環保智慧型文明工地的建設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山水·馨居(羊村安置小區)項目具有單體多、面積大、專業多、工期短的特點。在建設初期,項目部設立了“智能管理數字化,質量創新科技化———建設綠色環保智慧型工地”的管理目標。在設計階段,各專業采用BIM三維設計軟件協同工作,實現各專業的密切合作,提高圖紙質量。施工階段基于BIM的施工模擬和配合,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項目管理水平。BIM作為整個項目的數據載體,包含各個階段有效信息,滿足運維階段的數據支撐,通過對能耗管理、設備的智慧管理,實現智慧科技型工地的理念。
1工程概況
山水·馨居(羊村安置小區)位于西安市國家民用航天基地,建筑面積約24.4萬m2。由高層住宅樓區、商業區、地下車庫構成,結構類型為剪力墻結構。項目于2015年11月10日開工,計劃2019年3月竣工。主要設計等級: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二級,屋面防水等級為一級,建筑物耐火等級均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8級,人防抗力等級為甲類核6級常6級,建筑設計使用年限50y。工程主要做法:地基采用素土擠密樁和鉆孔灌注樁。基礎形式為樁筏。砌體材料為承重多孔磚和加氣混凝土砌塊。外墻保溫材料為50mm厚巖棉板。安裝工程主要有建筑給水排水及供暖、建筑電氣、通風與空調、智能建筑、電梯安裝等五個分部工程。
2施工管理情況
(1)項目部以公司為依托,與管理公司結合,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并建立文明工地領導小組。(2)項目部開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文明工地創建活動的教育。(3)編寫詳盡可行的《文明工地創建計劃》,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4)建立文明工地和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將創建工作計劃進行目標分解,并責任落實到人。
3工程難點及特點
(1)場地高差大、作業面重疊。(2)住宅基礎高低跨多、構造復雜。
4新技術應用情況
項目部積極采用住建部推廣的“建筑業10項新技術”,本工程在施工中采用了其中的9大項31小項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文明工地創建亮點
5.1安全智能化、標準化管理
(1)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為規范和加強施工現場人員動態管控,建立人員實名制管理系統,將所有進場人員身份信息、工種、安全教育、考勤、合同簽約及違章情況納入系統管理。(2)VR安全4D體驗系統:現場設置VR安全4D體驗中心,模擬7種不同安全事故現場,通過模擬操作,讓工人知道違章操作帶來的傷害。(3)安全巡查系統:結合危險源建立樓層安全巡查點,安全員每日巡查,動態跟蹤安全隱患,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與及時性。(4)大型設備安全管理系統:通過采集塔吊運行過程中吊運次數、吊重、碰撞報警等數據,規范塔吊司機操作行為,保證安全施工。(5)360°安全可視化監控系統:項目利用固定球形監控平臺與無人機、手持執法儀等移動設備采集工人違章行為,實現全天候、全時段360°無縫監控。(6)臨電分區報警系統:項目部應用電氣火災監控探測器與斷電停電報警設備,建立現場臨電分區報警系統,從而方便電路隱患排查與定點預警。(7)安全教育實訓中心:設立安全教育實訓中心,通過多種狀態體驗,增強作業工人的安全意識。(8)定型化工具:采用定型化作業車間、臨邊防護、圍擋隔離、安全通道,實現防護設施安全穩固、標準統一、美觀大方的效果。(9)應急物資中心:建立應急物資中心站,保證消防應急物品的有效管理與使用。
5.2自主創新引領技術質量管理
(1)樣板引領:項目部以創新思維、技術革新作為提質增效的抓手,設立樣板展示區與實體樣板。AR應用展示。(2)“四新”技術的應用:針對結構特點與施工部署,首次使用拉片式鋁合金模板及快拆體系,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并優化企口節點,混凝土觀感質量達到清水效果。使用全自動數控彎箍機,箍筋加工快捷、標準。設置PC構件加工車間,利用余料制作各種PC構件,實現構件工廠化、標準化、流程化制作。采用粉刷機器人與專用抹具,提高粉刷質量與工效。安裝班組配備專用測堵儀,快速定位線管堵塞位置,提高施工效率。初步實現現場工廠化加工支管系統。在車庫采用裝配式管線支吊架系統,實現安裝便捷、安全可靠。(3)技術創新:項目部積極開展“小、實、活、新”的QC小組活動,自主研發多項實用工具。在地下車庫應用組合式支架燈安裝技術,安裝快捷、整齊美觀。(4)工法、專利技術應用:項目部積極推廣集團已有工法與專利。使用配電箱十字內支撐模具專利技術、配電箱氣體引導穿線專利技術、伸縮縫橋架補償等專利技術。(5)BIM技術的應用:用BIM技術完成樣板策劃、工程量提取、綜合管線排布、復雜節點可視化交底等工作。(6)二維碼應用:項目在材料溯源、工藝閱讀、質量驗收記錄等信息采集工作中使用二維碼,提高了工作效率與準確度。
5.3人文底蘊引領現場文明施工
(1)統一策劃部署現場:結合地勢統籌布置現場,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適用、永臨結合的理念,按照“兩流水、三階段”原則,做到分區合理、功能完善。(2)環境動態監控系統:現場設置環境動態監控系統,與現場三級噴霧降塵系統進行聯動,并配備手持風速儀、聲貝儀,實行全天動態環境監測。(3)智能化一卡通系統:智能卡集成門禁、考勤、就餐、會議簽到、違章記錄等功能。(4)紅外感應發聲器:在生產區入口設置紅外感應發聲器,提醒工作人員佩戴安全帽、規范操作行為。(5)智能化、自動化機具:自主創新研發自動體感洇磚機,打造自動化、智能型設施。(6)人文設施:辦公、生活區布置堅持以人為本、節約實用的原則,設置娛樂室、圖書閱覽室,充實員工的業余生活。
5.4資源優化創建綠色家園
(1)環境保護、防污治霾:項目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強力治霾,設置三級立體式智能噴淋系統。在噪音敏感區采用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降噪方式,即使用變頻低噪音機械、遮音簾、降噪屏等多種措施。還建立了建筑垃圾回收處理系統。(2)節材及資源利用: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項目部改變傳統施工工藝與材料,使用鋁合金模板、快拆體系、定型化鋼板網、定尺鋼架板、閉合箍筋、預拌砂漿等新工藝新材料,切實降低項目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3)節水及水資源利用:依地勢布置數個滯蓄槽、溢流口、三級沉淀池,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辦公、生活區100%使用節水器具,最大限度節約水資源。(4)節能及能源利用:現場采用智能電表、LED燈具、感應式燈具,充分利用空氣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嚴格執行分區計量。(5)節地及土地資源利用:采用可折疊箱式活動房、裝配式活動基礎地面、鋼板地面,合理布置加工棚,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上述措施提高了項目綠色建造水平,實現了節能減排。
作者:劉銘 單位:陜西建工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