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課堂上培養中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三個方面均存在影響中學生自主提問的因素,筆者認為可以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提問方法上的指導、科學回應及評價學生的提問、營造民主自由的氛圍、培養學生提問習慣6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自主提問能力的培養。對中學生來說,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是在中高考升學考試制度背景下的中學課堂中,教師長期占據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成了“被牽著鼻子走”的接受對象,課堂上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室問學生答,很少有學生自主提問。這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及中學教學質量均有消極影響。當代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一項能夠幫助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中學課堂上把學生自主提問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培養中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能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同時也能進行一些思考,與新知識能夠產生交互,產生疑問,在解決這些疑問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使其更好地發展自己。并且,自主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其提問能力,促進其創新思維訓練,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中學教學質量,辦好素質教育。
1中學生自主提問現狀及分析
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在中學課堂教學上已經開始注重對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提出問題和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習主動性和課堂參與性的培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生自主提問始終只是停留在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上,無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揮真正的應用。我們可以從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管理三個方面來分析引起該現狀的各種原因。
1.1教師方面
首先,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在教學觀念上教師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把自己看作課堂教學的控制者,整個過程中只顧自己講授,提問都是預先就在教案里設計好了的,主要用來測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這樣進行教學的老師一般以能否考好中高考作為自己的教學評價體系,準備的教學內容也多是按照中高考內容來準備的,教學觀念上缺少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很少把學生自主提問作為自己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自主提問。其次,有些教師雖然考慮到了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自主提問,但其方法過于機械,不夠靈活,沒能培養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腦子里沒有問題可問,或者不善于引導學生組織和表達問題,讓學生有疑問卻問不出來。此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親近,老師對學生的管理過于森嚴,一定程度上也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喪失了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根本不想參與自主提問,同時,由于職業倦怠,教師對學生的質疑置之不理,學生的觀點未能得到及時評價、肯定和表揚,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態度上如果是負面的,便會讓學生對自主提問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導致學生不愿提問。
1.2學生方面
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缺乏懷疑意識,盲從權威,課堂上不敢提問、不善提問也是造成課堂上學生很少自主提問的原因。首先,機械被動的師問生答模式使得學生課堂參與性嚴重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而且,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提問更多被當作一種用來講授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手段。它強調的是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功能和集中學生注意力或懲罰學生的管理功能,而相對忽視了啟發學生思維的智力開發功能,這尤其體現在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反饋評價方面。學生回答問題是一個思辨論證的過程,這個過程直接顯示了學生思維方式的正確與否,所以如果一味追求問題答案,忽視問題過程的教師提問方式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不愿意自主提問,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其次,學生缺乏懷疑意識,盲從于老師、書本,把老師、書本作為一種權威來順從,因此在課堂上自然把老師所講的東西都當作“真理”,不會進一步去思考,缺乏問題意識。另外,學生不敢提問也是一個阻礙學生自主提問的大問題,當學生心理上有許多顧慮時,便會膽怯于在課堂上主動發問,這些心理因素禁錮著學生,使他們有問不敢提,久而久之也就無問可提了。還有就是,由于學生背景各不相同,每位學生的身體和心智存在差異,思維能力參差不齊。
1.3教學管理方面
對教師來說,要教的課程內容比較多,學校給教師安排的課程數量較多,而規定的教學進度又比較緊,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荷。在教學管理制度的壓力下,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完成學校的工作任務,采用灌輸的教育方式,學生沒有時間自主思考,沒有時間提問。因此,缺乏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保障,也是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愿自主提問的間接原因。
2培養中學課堂上學生自主提問的策略
培養中學生課堂上自主提問的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基于以上對中學生自主提問影響因素的分析,可以嘗試著采用一些相應策略來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提問能力,使學生有問可提、有問敢提、有問會提,從而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多地參與進來,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2.1培養學生的主體觀念,使其具有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促使學生發現問題、產生問題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必須要培養其主體觀念,這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要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加強對自身學習的自主和掌控,摒棄依賴教師的錯誤思想,自主調控學習行為和自主評價學習結果。只有牢牢地樹立學生的主體觀念、培養其問題意識,才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主動學習。
2.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疑問
“科學始于問題,問題源于發現,發現源于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往往是學生產生問題的直接因素。良好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能滿足其好奇心的學習中;接著,再開始講解要上的新課,學生便會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識,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那么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則會比較難。
2.3營造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留足交流時間,讓學生能夠提問、愿意提問
如果學生畏懼老師、課堂氛圍太壓抑、怕提問題影響教師教學進程而不敢提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自身首先必須打破“教師就是權威”的陳舊觀念,踐行師生平等的觀念,尊重學生權利,加強自身個性修養,寬容待生,為學生課堂提問營造民主、安全、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有言敢講、有問敢提。
2.4進行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教師在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之時,還要積極促進學生提出高質量問題。對學生的提問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幫助學生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把自己心中的觀點、疑問闡述清楚。
2.5對學生提問及時回應和科學性評價,鼓勵學生發展思維,讓學生樂于提問
受原有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的制約,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沒有價值或根本不成立,作為教師,不應忽視,更不應惡意嘲笑或者責怪,應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引導,幫助其回到正確的思路上,得出具有思考價值的疑問,同時,激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于那些提出的問題具有很高價值或創新性很強的學生,應及時進行肯定評價,并鼓勵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學生對提問有了愉快的情緒體驗,便會樂于提問。
2.6舉行形式多樣的提問活動,培養良好的提問習慣
學生課堂上自主提問的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使學生真正具有自主提問的能力,可以通過舉行形式多樣的提問活動、培養良好的提問習慣來做到。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間段設置一個總結性提問環節,以便學生對當天所學內容中存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提問,既可以使學生及時回顧所學知識點,自我檢查學習情況,也能訓練學生提問能力,久而久之問題意識也就培養起來了。
參考文獻:
[1]張文燕.高校課堂提問主體的轉變:從教師走向學生[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31(5):18-20,44.
[2]胡存華.關于思維導圖激發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7):86-87.
[3]黃禮青.讓問題充滿學生的頭腦———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7-8.
[4]倪愛林.農村初中生英語課堂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4(12):26.
作者:艾潔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