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煤炭企業的全面預算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從體系成本的角度來研究煤炭企業全面預算,描述了煤炭行業發展的現狀,分析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四個問題,并構建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的體系成本框架,提出三大對策,以此促進煤炭企業預算管理,改善煤炭企業經營,提高煤炭企業經濟效益,為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一、引言
煤炭行業是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煤炭企業則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我國煤炭流通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主要分布于內蒙古、山西、陜西、云南、新疆等地區,但規模偏小。2015年我國針對經濟新常態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規劃了新的經濟導向。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煤炭等能源企業改革,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形成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經濟戰略任務。近幾年,我國煤炭供需形勢發生逆轉,煤炭價格快速下滑,連續10年的繁榮戛然而止,已表現出明顯的買方市場格局。2016年,煤炭上市公司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增加迅速且數值較高,尤其是應收賬款增加了15781億元,增幅高達17.96%;與此同時,營業收入卻減少了405.89億元,是2008年以來的首次降低,種種跡象表明煤炭產業的經濟效益急需引起關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年虧損的煤炭企業數量占整體的50%,目前煤炭企業涉及的稅收、行政收費近50項,稅費嚴重。繁重的稅費使原本就虧損的煤炭企業雪上加霜,煤炭企業如何整合資源、扭虧為盈,是整個煤炭行業工作的重點。煤炭市場的低迷,對煤炭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對煤炭企業全面預算進行管理顯得格外重要。
二、煤炭企業發展與全面預算概況
(一)煤炭行業發展現狀
1.煤炭需求旺盛,但產能釋放不足。近期我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煤炭需求量與產量均比同期有所增長,其中煤炭增速達5.11%,若按此增長速度,2018年全年煤電消費量將達到2億噸,這也是近10年來少有的數據。然而,整體上煤炭是需求大但是產能釋放不足,達不到預期值。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雖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不斷加深,但是產能仍不足。2.煤價過高導致企業成本增加。《2018年前3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CECI5500大卡綜合價在571元/噸~635元/噸,顯然高于合理的綠色價位區間,這也是導致煤炭企業采購成本提高的直接原因,從而影響到煤炭企業的財務數據。數據還顯示,煤炭企業的采購成本將在2017年大幅上升的基礎上繼續增加,會進一步影響煤炭企業的收益。3.煤炭進口需求量大導致定價權小。我國一直是煤炭進口大國。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煤炭需求量大,而且煤炭價格持續走高。原本煤炭的進口會對我國的煤價產生巨大的調節作用,但是,根據2018年我國供給側改革的總體部署與要求,國家能源部逐步加強了對煤炭進口的控制,這也直接影響我國煤炭進口量。我國煤炭需求的進口數據雖然很大,但是煤炭定價的話語權卻很小。此外,隨著進口煤炭分配指標向直接進口的電廠傾斜,分配規則更加明確具體,預計進口煤平抑國內煤炭市場價格的作用會有所減弱。另外,不僅在我國,世界各國的煤炭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也直接導致煤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強。
(二)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的作用效果不明顯。對一個企業來說,實行預算管理,其作用不容置疑,很多企業的真實案例都已經證明其意義。但是,單個預算還不能極大地發揮預算的效益,單一預算效果受到限制和制約。其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部分預算只是企業運作預算中的一個部分,而且這部分預算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還受到其他業務的影響和干擾。第二,其他業務的負面影響可能直接超過這部分預算的作用,得不償失,如企業的籌資預算。對于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保證資金的正常運作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但是,一旦銷售收入資金沒有按時回籠,對企業來說影響重大,可能直接導致企業破產。2.統計資料缺乏,預算過程及程序沒有標準,預算誤差較大。企業預算是在籌資預算、日常經營預算以及資本運作預算的基礎之上進行編制的,一旦這三部分預算誤差偏大、數據不準確,企業其他財務預算的準確性或者說預算精度就會大打折扣,導致預算不準確,數據相差太大,不利于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的預算主要是依據上一年度的財務數據,然后把財務數據細分到各個部門或者其他預算之中,這樣就會導致預算過程的顛倒情況———財務預算應該是根據各個部門的預算整理匯總成公司的總預算。此外,企業的全面預算還會因為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能力達不到專業水平,而產生數據偏差甚至錯誤。3.預算缺乏相關標準,執行過程中“責權不明”。大多數企業在制定計劃或者預算的過程中只是根據以往經驗,缺乏相關定制和執行標準;企業有些部門在匯總預算數據時,“拍腦袋”“敲桌子”等現象層出不窮,信息反饋不及時、計算標準和口徑不一、數據報錯或者數據報假,這直接導致企業預算的不真實、不準確甚至是“走過場”。出現這些問題時,也會因為標準的缺失造成責任不明確,不利于企業預算的提出以及解決實際問題措施的實施。
三、構建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的體系成本框架
1.構建全面預算框架,改進企業預算編制的方法。傳統預算方法大都是基于上一年的財務數據,將企業的預算細化為四大模塊,即企業經營預算、企業籌資預算、企業資本預算以及財務預算,然后把預算的數據下發或者分解到每一個部門,各個部門根據分解的預算數據再編制本部門的預算,這種“自上而下”的預算制度顯然不合理,也不適應當今企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的發展以及發展速度的快慢取決于計劃目標的切實可行以及適當的企業預算。基于企業的預算研究,根據“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預算編制原則,本文提出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的體系成本框架,如圖1所示。體系成本管理框架為煤炭企業提供了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全體系的預算管理模式,把煤炭企業分為七大業務部門,根據七大業務部門的分級目標,建立四大模塊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進行企業預算編制,可以匯總出比較準確的數據,很好地對企業預算進行編制,由此可以對煤炭企業全局進行優化,對企業的實際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2.基于企業全面預算的架構,建立企業數據中心,加大對數據尤其是財務相關數據的搜集、獲取、統計、分析以及反饋的投入。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的特征,大數據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與技術支持,因此利用計算機相關科技與技術進行預算,儼然成為時代和企業的熱點。建立企業的數據中心,對企業的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等人力、物力、財力的數據統計與分析,是現代企業尤其是煤炭企業的工作重心,投資建立企業的財務數據系統或者企業ERP刻不容緩。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企業進行全面預算可以減少人工的工作量與誤差,提高預算的準確性。3.完善預算編制標準,明確員工職責。煤炭企業一般屬于國家或地方企業,即國企,曾受到我國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低而且競爭意識差,管理制度混亂,因此,需要對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重新梳理,尤其是制定標準化預算制度。根據全面預算體系成本框架,從預算基本數據搜集到數據傳遞和數據信息反饋,都需要明確編制方法和標準,明確部門、員工職責。煤炭企業的全面預算體系成本架構,按照企業生產要素分解到各個生產方面,實現了煤炭企業的全面預算、全過程控制的成本管理體系。
四、結論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結合煤炭企業的資源整合與轉型升級,傳統的預算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煤炭企業的需要。本文從體系成本的角度來研究煤炭企業全面預算,描述了煤炭行業發展的現狀,分析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四個問題,基于此,構建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的體系成本框架,從全職工、全過程、全要素對企業的預算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并提出三個對策,以此促進煤炭企業預算管理,并為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冬嵬,陳佳鵬.煤炭礦井“體系成本”管控探索與實證研究[J].煤炭工程,2018(3):164-168.
[2]蘇永明.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煤炭企業內控體系的構建[J].財會學習,2018(10):230-232.
[3]劉海平,孟國勝.煤礦企業“343”生產全面預算過程管控體系設計與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297-304.
[4]董睿智,曹蒿興,郝睿凝.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問題研究———基于S公司的案例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8(6):95-99.
[5]高櫻.煤炭企業現金預算編制的優化———基于財務風險內部傳導的視角[J].會計之友,2016(9):36-38.
[6]管恒善,柏笑寒.基于AHP法的煤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績效評價[J].煤炭工程,2017(12):314-317.
作者:連曉煜 單位:潞安集團司馬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