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研究表明: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是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大勢所趨,兩者的融合的價值在促進身心健康、經濟發展、提升影響力上均有表現,但是我國的體育旅游在缺乏創新、產業鏈不完善,規模小,宣傳不足,影響力小、投入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上存在不足,提出了要創新體育旅游產品,發揮區間特色,打造特色體育旅游、加大體育旅游投入,平衡區域發展,加強體育旅游宣傳,提升產品的影響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完善產業融合與發展等策略來提升我國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狀況。
2009年頒布的《促進中國體育旅游發展倡議書》提出:“創新體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積極引導體育旅游產業健康發展[1]。隨著人們物質精神逐步提高,人們對旅游發展要求也提升,為了提高游客的體驗感與滿足感,所以我國體育與旅游出現相融合的狀態。它的融合是響應國家全民健身計劃、貫徹踐行“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表現,它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體育與旅游的需求、同時還推動了體育與旅游的大發展和大開放。
1.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的條件
1.1我國體育的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發展及人們體育活動認知提升,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更講究體育活動的豐富性和創造性,為進一步滿足人們體育精神文明,國家頒布了“十三五規劃”、“全民健身計劃”、“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推動了體育的大發展。與此同時,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增強,及群眾健身意識的逐步提升,使人們身體健康需求增大,給體育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1.2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2018年,據國家文旅局統計,國內旅游人數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隨著我國人均收入和閑暇時間增加,及我國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人們對旅游質量要求逐步增高。傳統的以觀賞為主的體育活動已不能滿足人們要求,對豐富體育旅游產品體系、拓展旅游消費空間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旅游業注入新活力、催生新產品,從而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為滿足人們高質量的旅游需求,國務院頒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旅游+”概念。這個概念的提出,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是旅游業轉型的一大機遇,這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使命、新動力、新方向。
1.3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的政策支持
人們旅游需求逐步提升,使我國旅游業面臨轉型升級,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協調推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發揮體育產業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推動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的復合經營,促進體育旅游相關業態的發展[2]。在旅游業急劇轉型的今天,體育與旅游的融合是產業聯動發展的形態,是促進產業轉型,充分挖掘體育資源,實現全民健身的必要法寶;是整個社會轉型的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2.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的價值
2.1促進國民身心健康
體育與旅游存在相關點,兩者都通過實踐獲得體驗感與滿足感,達到自我精神滿足,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將傳統旅游活動中融入如滑雪、沖浪等體育元素,使人們在欣賞風景時,避免單一旅游活動枯燥感,使人的感官在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之間轉移,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參與滑雪、騎行等體育活動,使人們基本身體活動得到滿足,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2.2推動經濟發展
旅游與體育融合帶動旅游六大要素發展,從而拉動經濟增長。2016年頒布的《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體育與旅游總消費規模超過一萬億元。目前,據市場調查,我國體育旅游市場正以30%-40%的速度逐步增長,高于全球體育旅游市場發展速度。體育旅游的發展,一方面,表現在體育賽事上,大量賽事吸引了游客,帶動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發展,刺激了賽事地經濟發展,同時賽事出游、球隊交流等旅游線路推出,打開體育旅游市場。另一方面,為提高旅游者的服務體驗,國家及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了人們進行體育旅游的基本保障,增加了游客數量,提高了人們的經濟收入。
2.3提升旅游地知名度
旅游地知名度,直接影響游客體育旅游選擇。一方面,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是產業優化的結果,有利于打造體育旅游特色產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形成當地獨有的特色,吸引游客的眼球,刺激游客旅游欲望。另一方面,體育賽事游,聯動周圍景點,通過宣傳的方式增加游客對體育旅游的認知,帶動體育文化傳播與交流,將體育的特色展現,提升旅游氛圍,從而提升旅游地知名度。
3.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瓶頸
3.1產品創新不夠,缺乏特色
產品創新是產業永葆生機的重要手段。秦海生提到我國體育旅游的問題是缺乏特色,且開展雷同,層次低[3]。近幾年,我國在體育旅游創新上雖有突破,但在因地制宜利用資源打造體育旅游產品、引入智能技術等方面創新不夠。我國產業的多元發展,要求體育旅游多元發展,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方式仍局限在體育賽事游,這種據體育賽事來制定體育旅游活動的方式,在種類和內容上不能刺激人們感官,更不能滿足人們的體育文化精神要求,難以形成特色。
3.2投入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
我國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在人才和資金上投入不足,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樸勇惠提到我國體育旅游人才多為非專業人員,從事體育旅游管理與培訓工作的極少,嚴重制約我國體育旅游業的后續發展。我國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乏專業人才,難以滿足市場所需,導致良好的旅游資源浪費,進行體育旅游活動受阻。另外,在基礎設施不健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飲食差異、場館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凸顯。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上,東西發展差異大,東部沿海地區交通、住宿、基礎場館建設相對完善,體育旅游融合發展快,西部及農村地區交通閉塞,住房緊張,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必要物質資源,因此體育融合發展緩慢。
3.3宣傳力度不夠,產業品牌影響力低
宣傳力可提升游客體育旅游認知水平。我國體育旅游宣傳手段單一較少且缺少創新,沒有通過體育旅游宣傳來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產品影響力影響著整個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李春芳提到我國的體育旅游產品單一,難以滿足各個階層需求[4],且我國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導致體育旅游發展觀念較弱較弱,難以形成鮮明的品牌[5]。目前我國體育與旅游業融合仍處于發展階段,產業品牌影響力低,體育旅游產業品牌打造不成熟,在市場營銷、廣告宣傳、產品創新方面相對薄弱,在體育旅游產品建設上缺乏品牌優勢。另外,我國體育旅游服務相對較差,游客體驗感與滿足感相對較低。
3.4產業鏈不完善,規模小
產業鏈是產業與產業間相互銜接的一種方式,有利于形成系統完整的生產模式。胡建忠提到我國體育旅游市場資源整合較紊亂[6]。目前,我國體育旅游仍處于發展階段,從體育資源生產到體育產業運營、傳播、衍生,再到體育產品的產生,各要素間關聯性相對較低,加上各產業市場運營、監管機制等方面不力,造成各個要素銜接不充分,產業鏈不完善,且體育旅游與其他產業的銜接不夠,發展不成熟,因此難以形成發展規模。
4.我國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對策
4.1創新體育旅游產品,發揮區間特色,打造特色體育旅游
我國體育旅游很長一段時間局限在體育賽事游,但現階段體育與旅游融合賦予了更深刻意義。體育與旅游的融合要長久發展,必須要創新體育旅游產品,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區域資源,打造特色體育旅游,如在西部少數民族地方,可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合理利用有吸引力的傳統體育項目,并通過體育賽事、精品旅游線路推薦方式,以體育促進旅游加大體育旅游的傳播。在東部沿海地區,旅游資源發達,可以利用旅游資源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打造特色海上體育旅游活動,如海上沖浪、環島騎行等特色體育活動,用旅游促進體育發展。
4.2加大體育旅游投入,平衡區域發展
我國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離不開國家、政府、企業的支持與協調發展。國家要加強對我國體育旅游的資金人才投入,企業要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落實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對中西部落后地區及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應完善基礎設施,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用地方特色體育文化、旅游文化吸引游客,打開消費市場,拉動經濟發展。對于發展較快的東部沿海地區,國家加大體育與旅游融合創新模式,推進體育與旅游的深入融合,形成體育旅游產業規模,以城市體育旅游帶動鄉村體育旅游業發展,提升體育旅游的影響力,縮小區域發展差異。
4.3加強體育旅游宣傳,提升產品的影響力
體育旅游的宣傳可以提升人們的認知水平。體育旅游的宣傳,一方面,通過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吸引游客,并制定高端賽事游、觀摩球隊訓練等服務,來滿足游客多種需求,提高游客對體育旅游認知水平,達到宣傳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虛擬技術在空間和視覺上感染觀眾,據情感需求特點,結合體育旅游產品策劃特定產品等營銷手段來促進體育旅游的宣傳。提升我國體育旅游產品的影響力,可以通過加強體育旅游產品服務與質量提升。首先,完善交通設施、提升飲食和住宿水平、建設相關娛樂、購物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游客基本需求。其次,利用區間特色,創新特色體育旅游產品,用特色推動產品影響力。最后,加強游客在體育旅游中服務,滿足游客的體驗感與滿足感,并據游客反饋,對產品進行改造升級,來提升我國體育旅游產品在市場的影響力。
4.4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完善產業融合與發展
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間各要素協調運行能力的一個合理化格局。想加快體育旅游融合步伐,應協調各要素,通過規范體育旅游經營者與管理者,來優化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在優化體育旅游產品產業結構上,充分利用特色文化和區域資源,通過體育節日游,休閑賽事觀光游等拉動體育旅游發展;在優化體育旅游內容布局上,將體育融入旅游業、文化產業各個部門整合發展,形成完整產業鏈;在體育旅游產品的空間布局上,要推陳出新,打造休閑、娛樂、觀光旅行與一體的產品,加大產品品牌建設,打造多渠道市場銷售,形成統一的體育旅游市場。
5.總結
我國體育與旅游的融合,是順應意識發展的潮流、是實現全面健身與全面健康的重要途徑、更是產業轉型的一大機遇。目前為止,我國體育旅游的融合在推動了經濟的發展、促進國民身心健康、提升旅游地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的體育與旅游的融合仍有不足,因此要求國家、政府、企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創新體育旅游產品,完善體育旅游體系,來促進體育與旅游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雷波.我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互動融合模式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報,2012,35(09):40-44.
[2]何豐,張秀萍,王光.上海體育賽事與城市旅游互動融合研究[J].體育科研,2017,38(02):33-43.
[3]秦海生.我國航空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體育文化刊,2017,(12):107-111.
[4]李春芳.廣東省濱海體育旅游產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報,2010,36(01):40-43.
[5]江偉,曲進.一帶一路背景下廣東濱海體育旅游發展策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06):61-64.
[6]胡建忠,邱海洪,鄧水堅.“體育+旅游”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品牌賽事產業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01):42-46+66.
作者:龐自甲 李旭天 單位: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