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檔案文獻資料管理中的數字縮微技術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縮微影像技術
縮微影像技術,是在感光材料(通常指膠片)上記錄縮微影像的技術過程。制作、管理和使用縮微影像的相關技術統稱為“縮微影像技術”。縮微影像技術是檔案文獻資料管理的一種傳統手段,它是運用專業的設備、載體和工藝,把檔案資料文獻以縮小影像的形式拍攝在感光材料上,經加工制作成縮微品長期保存和使用。這一傳統技術的應用為保護檔案文獻資料原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縮微影像技術起源于歐洲,這項傳統的技術已有180年的歷史,是一項成熟、安全和穩定的技術,已在世界各地得到普及應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78年成立了縮微攝影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會先后了幾十項標準,為這一技術在國際范圍內統一標準,開展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我國縮微技術起步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于七八十年代,1980年中國縮微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編寫和制定了多項縮微攝影技術國家標準,對檔案和圖書部門順利開展縮微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縮微影像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各國檔案館、圖書館及信息行業對該技術的應用一直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重視。進入數字網絡時代后,雖然數字存儲及應用技術已經滲透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各個方面,但縮微技術仍然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美國,超過20個州要求所有的重要信息都要求眼睛可讀復制,這就必須是紙張或者縮微膠卷;政府機關如環境保護局、航天航空局、教育部以及所有的聯邦刊物也都是以縮微膠片的形式進入圖書館保存和利用;美國還制定了以國會圖書館為主體的預計10年完成的報紙縮微拍攝計劃,將對美國及其托管地出版的所有報紙進行縮微化。美國和英國大量人口普查的數據都儲存在縮微膠片上。日本目前對其930個都、道、府、縣的圖書館文獻進行了大范圍縮微化。新加坡政府明文規定,所有政府間重要的電子數據都要儲存到縮微膠片上,雖然規模只相當于電子數據的5%,但政府對縮微品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我國縮微技術大量應用于檔案館和圖書館,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并進行人才培養。由此,運用縮微技術對檔案文獻資料進行保存是國際公認的安全長期、科學有效和節約成本的利用和存儲方式。縮微影像技術不僅是一種解決原件有效復制和安全存儲問題的技術方法,它也是實現信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縮微影像技術特點
1.存儲密度大,技術成熟
縮微技術經歷了180年的歷史傳承,其設備和拍攝載體已經越來越趨于成熟和穩定。縮微翻拍的縮小比率從1/7-1/48的中低倍率,已經發展到現在的1/90-1/250的超高倍率。縮微膠片的存儲密度目前已經接近光盤的信息存儲密度,一個藏儲幾萬卷檔案文獻資料的庫房,縮微化后只要一至兩節文件柜便可替代。
2.存儲壽命長,記錄效果好
人類發明膠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0年前,最早的膠片已經證明了該載體可以保存上百年之久。而現在滌綸片基(聚酯片基),通過科學的老化試驗,發現其預期壽命在500年以上,即使在使用過程中膠片上出現如劃痕、斷裂等現象,那也只是局部損傷畫面,大部分信息不受影響,仍然可以閱讀,具有現代數字產品無法替代的優勢。
3.標準化程度高,便于交流
縮微影像技術在長期的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從生產制作到安全存儲已經形成一系列的標準和規范,根據國際國內配套標準制作完成的縮微品,不僅保證了品質,也為其廣泛交流和應用帶來便利。不同規格形式的縮微品只要按照國際國內先后頒布的各種標準制作,便可以相互交流使用。
4.便于還原和多功能使用
記錄在縮微膠片上的影像可以通過各種設備方便地進行放大閱讀、復印打印、拷貝和數字化。利用閱讀復印機放大復印一張紙印件只需幾秒鐘,拷貝一盤膠片只需十幾分鐘,也可將膠片經掃描加工成光盤,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使用,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
5.具備法律憑證作用
縮微影像的制作過程是一次性成像,其高保真度的技術特點,賦予了縮微品的無法篡改性。因此,許多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制訂了有關允許縮微品在官方和商業性質的文件中使用的法律條文。我國于1990年11月,由國家檔案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其中第二十一條規定:“各級種類檔案館提供利用的檔案,應當逐步實現以縮微品代替原件,具有與檔案原件同等的效力”。這就為我國檔案原件的法律憑證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
三、數字縮微技術產生的背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光盤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檔案文獻資料信息化技術被普遍運用,大量電子文件的產生和使用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人們對傳統縮微影像技術的應用前景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懷疑。從國內行業發展形勢來看,受數字信息時代的強烈沖擊,人們對縮微影像技術的關注度逐漸降低,行業發展日趨萎縮,設備老化、資源利用率不高、人才流失加劇、資金投入不足等現象越來越嚴重。但業內人士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很突出,但短板也很明顯,比如從信息安全的角度看,電子文件遠不如縮微品。所以,傳統縮微技術仍然具有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為了順應新時代、新技術、新情況的發展要求,傳統縮微影像技術必須不斷更新和發展,在保持這項傳統技術優勢的基礎上,與數字技術相融合,實現縮微影像技術的轉型升級才是傳統縮微技術發展的趨勢。文獻資料、檔案原件通過縮微拍攝的方式,將影像信息存儲在膠片上,抑或將電子文件自動轉換到縮微膠片,即計算機輸出縮微品技術等方式,都更加有效地保證了影像信息的長期安全保存。傳統縮微技術作為一種標準化程度高,安全穩定性好,經過上百年實踐檢驗且行之有效的檔案文獻資料搶救和保護方式,始終在檔案和文獻資料長期保存領域占據著重要位置,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縮微影像技術行業應該以促進和推廣數字技術在傳統縮微工作中的應用為契機,迎接數字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發展。
數字縮微技術是指將傳統縮微技術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新技術,以及應用該技術所開展的檔案文獻資料影像編輯處理工作。從技術層面講,它包含數字技術又包括縮微技術,從工作對象層面講,它包括數字影像信息又包含模擬影像信息,數字縮微技術既具備了傳統縮微技術的穩定性好、安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又擁有數字技術便于讀取、利用和傳輸等諸多優勢。數字縮微技術具體形式:
1.數字影像轉換模擬影像(數轉模)
數字影像轉換模擬影像技術,又稱計算機輸出縮微膠片技術、COM技術(ComputerOutputMicrofilm),是利用光學原理將數字信息轉移到縮微膠片上,從而實現數字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的技術。它主要是通過專業的數模轉換設備將現存的數字信息轉換為縮微膠片上模擬影像的形式來進行長期有效保存。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數字資源長期有效保存的最佳方式,我國已經開始使用計算機輸出彩色縮微品技術。
2.檔案文獻資料縮微品數字化
檔案文獻資料縮微品數字化是指對載有檔案文獻資料模擬信息的縮微膠片進行數字化的過程。即利用光學原理,通過專業縮微膠片掃描儀,將縮微膠片上的模擬信息轉換為數字影像信息,再通過計算機等數字設備進行應用,從而實現信息的方便快捷利用和高效傳輸。傳統縮微技術拍攝的縮微膠片大多為黑白膠片,所以目前檔案文獻資料縮微品數字化后的影像大多為黑白影像。
3.數模(數字縮微)一體化
數模一體化是數字縮微一體化工作站的簡稱,該技術是將縮微技術和數字影像技術合二為一,一次拍攝,完成兩份影像采集,一次性生成縮微影像和數字影像,兩種影像一一對應,互為印證。縮微影像是原件的異質備份,可作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永久保存,數字影像可方便查閱、網絡。
4.彩色縮微技術
彩色縮微技術是將紙質檔案文獻資料信息存儲在彩色縮微膠片上,并進行長期安全保存的一項新型縮微技術。彩色縮微技術是傳統黑白縮微技術的延伸和拓展,實現了彩色紙質檔案文獻資料和彩色數字信息所有色彩細節更加完整和真實地記錄在長期保存的彩色縮微膠片上,該技術是今后縮微技術創新發展的又一趨勢。現階段,彩色縮微技術主要可分為彩色縮微技術和彩色數字存檔技術,即彩色COM技術。
5.便攜式數碼縮微閱讀器開發
傳統縮微膠片的閱讀主要借助于縮微膠片閱讀器。閱讀器是利用光學原理,將縮微膠片上影像按比例放大,即原件按比例縮小拍攝,再按相近比例還原放大在閱讀器進行閱讀。便攜式數碼縮微閱讀器是在傳統縮微膠片閱讀器的基礎上,植入數碼投影儀的功能,從而實現縮微膠片影像投影播放的功能,拓展了縮微膠片的使用方式。
五、數字縮微技術應用
在當前數字時代的大潮中,如何在檔案文獻資料信息的長期安全保管和高效便捷利用上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一直是業內人士關注的話題和孜孜以求的目標。比如如何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傳統縮微技術、數字縮微技術等相結合,來實現檔案文獻資料信息的長期安全存儲和高效快捷利用。縮微技術在標準化、法律作用、穩定性、長期保存、降低成本等諸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數字技術在檢索速度、處理效率、存儲容量、遠程傳輸等方面具備極強能力,將二者進行融合,優勢互補才是大勢所趨。數字縮微技術將傳統縮微技術與數字技術相融合,一方面對各種規格的紙質檔案文獻資料、縮微膠片進行數字化掃描,即將模擬影像轉換為數字影像;另一方面將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形成的電子文件進行批量處理、運用數模轉換技術將數字影像記錄在縮微膠片上,形成可以長期安全保存的縮微品,即數字影像轉換為模擬影像,通過數模和模數轉換技術從而實現光學掃描和縮微拍攝同步應用,進而實現了信息在各種載體之間的相互轉換,形成各種技術優勢互補、兼容并存的局面,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快速處理利用和長期安全保存的目標。
六、數字縮微技術應用案例
1.上海浦東新區檔案館數模整合項目
數模整合項目是對各種紙質檔案(不同種類、不同幅面、不同格式)運用多種掃描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對影像進行批量整合,最終將電子影像儲存到縮微膠片上;并通過相關軟件開發實現電子影像文件級的瀏覽、精確查詢和模糊查詢,共享電子文檔資源,可進行光盤刻錄利用,也可進行遠程Web。該項目成果獲得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并在全國推廣應用。
2.江蘇省檔案館異地異質備份項目
根據國家防災減災政策的要求,檔案館要對本級重要檔案及電子文件實行異地備份和異質備份,確保電子文件的長期可讀,確保檔案信息資源的絕對安全。根據檔案備份的基本原則,我館選擇湖南省檔案館作為異地備份基地,備份介質為移動硬盤和縮微膠片,將檔案原件的復制件存放在異地,一旦本地檔案信息發生意外,即可啟用異地存放的檔案備份件。我省檔案異地備份工作的亮點之一就是使用縮微膠片作為異質備份重要載體,確保檔案文獻資料信息長期安全保存。為安全、高效、有序開展全省檔案異地備份工作,根據我館工作思路,同時應市、縣檔案館的請求,2013年,我們制訂印發了《江蘇省檔案異地備份暫行辦法》和《江蘇省省、市、縣(市、區)國家綜合檔案館集中開展檔案異地備份工作規程》,各市、縣(市、區)檔案館與我館捆綁,共同將湖南省檔案館作為檔案備份基地,實行集中管理(補充協議)。目前,與我館捆綁集中開展檔案異地備份的市、縣(市、區)檔案館共70家,全省覆蓋率為68%。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我館還完成了檔案異地備份課題(國家局立項項目)研究工作。為了進一步做好全省檔案異地異質備份工作,我館正在醞釀新的思路,準備在省館建立一個服務示范中心,即數模轉換中心,將市、縣(市、區)檔案館珍貴檔案電子數據,按統一標準進行數模轉換,將電子數據記錄在縮微膠片上進行異地保存,實現檔案資源的長期安全存儲。這項工作得到國家檔案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并獲得我省市、縣(市、區)檔案館的大力擁護。
3.湖南省長沙市檔案館數模一體化技術應用
長沙市檔案館在2013年檔案數字化項目中,運用數模(縮微和數字化)一體化技術,完成了400萬頁縮微數字化項目,一次拍攝完成兩種影像,即縮微影像和數字影像,兩份完全相同的影像互相印證。這是行業系統首次運用數模一體化技術進行檔案文獻資料的保護開發,得到業內人士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檔案縮微攝影技術實用手冊》編委會.檔案縮微攝影技術實用手冊[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0.
[2]張陽.彩色縮微技術——縮微品源文獻領域的開拓者[J].數字與縮微影像,2014(1).
[3]魏大威.應用數字技術推進文獻縮微事業轉型發展[J].數字與縮微影像,2014(2).
[4]祝云飛.模擬縮微技術與數字影像技術在檔案異質備份中的應用分析[J].數字與縮微影像,2013(2).
[5]錢娟,張向東.電子及縮微影像整合系統在檔案信息安全保存和快速利用中的研究與應用實踐[J].數字與縮微影像,2008(3).
[6]劉家真,倪麗娟.創建我國文獻的檔案數據災備基地的構想[J].檔案學研究,2006(4).
[7]樊兵.檔案縮微技術與數字技術結合應用的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4(4).
作者:欒寧麗 單位:江蘇省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