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劇中的應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本文試從音樂劇的特點角度出發,探尋民族民間音樂的應用策略。我國音樂劇的起源時間并不久遠,即20世紀20年代,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創作了一系列兒童歌舞劇,如《小小畫家》《麻雀和小孩》等,正是這些早期兒童歌舞劇的誕生,為我國音樂劇的后期發展奠定了基礎,[1]從此,我國音樂劇走上了不斷向前發展的道路,但是由于音樂劇在歐美等國家的起源時間早、發展時間長,歐美音樂劇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于我們,所以我國很多音樂劇都借鑒了西方的藝術特征。這一路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現代音樂劇的成長,但是要想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必須創造有自己文化屬性的音樂劇,所以我們要針對民族民間音樂在音樂劇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1音樂劇中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藝術的傳播已經改變了傳統的傳達方式。例如,音樂很多時候不僅靠聲音傳遞,還將聽覺和視覺融合,其中,音樂劇就是一種重要的形式。音樂劇最早被人們稱為歌舞劇,是一種將歌曲、舞蹈、戲劇等融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但是它不同于傳統的戲劇,音樂劇是更加強調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對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更為看重。我國在傳統戲劇中也有類似這樣的表演,但是兩者并不相同。如果在音樂劇中運用民族民間音樂,不僅有利于我國民族特色藝術的繼承和傳承,還可以增強音樂劇本身的藝術感染力,民族音樂本身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可以和音樂劇的藝術性完美融合,注定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民族民間音樂有扎根本土的優勢,對于推動音樂劇在我國的發展也有著強勁的動力。[2]
2音樂劇中民族民間音樂的運用策略
2.1利用民間戲劇文學,創新音樂劇題材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民間戲劇被創作出來,這些傳統民間文學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充分利用這樣的歷史文化優勢來創作、創新音樂劇題材,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現代藝術的創新。例如,《馬蘭花》就是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童話故事片,其講述的是善良勇敢的小蘭和馬郎在小動物和樹公公的幫助下打敗壞人的故事。[3]這個故事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其中的故事結構和音樂歌曲都具有很好的劇場效果,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要保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和故事結構,然后通過現代童話故事的講述方法進行編輯。我們在選取民間戲劇文學時,不能以“復制粘貼”的方式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符合我們時代特征和時代審美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保留民間文學中的精華,再根據當前市場的需求進行加工,以達到創新和發展的目的。
2.2借鑒民族音樂的鄉土元素,構建音樂劇的輪廓
如果說故事是音樂劇的骨架,那么音樂就是音樂劇的靈魂,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音樂劇的“靈魂”不能單單依靠音樂傳達,還需要舞蹈、演唱等一同進行綜合表現。在我國的傳統音樂劇中,音樂和舞蹈通常依附于故事的結構,在表現形式上更突出通俗性和流行性,很多時候會給我們一種缺少民族音樂韻味的感受。[4]民族音樂起源于民間,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寫照或者美好愿景,這也是自我文化的最好體現,我們在創作現代音樂劇時,要更多地借鑒民族音樂中的鄉土元素,讓鄉土元素成為音樂劇輪廓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浙江嘉興地區有傳統的嘉善田歌,它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鄉土音樂的代表,這樣的民間音樂被應用在音樂劇《五姑娘》中,民族音樂構建了整部音樂劇的主題框架,同時還摻雜了一些桐鄉民樂、嘉興牌曲、平湖音調等。我們可以看出音樂劇中使用民族音樂鄉土元素進行音樂結構搭建,不僅可以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而且為音樂劇的創新提供了嶄新的思路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5]
3結語
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祖輩們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這樣的寶藏還沒有被我們發掘和保護,因此,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性和重要性,然后將其與現代的音樂劇進行藝術搭設和構建,讓傳統藝術形式和當代藝術表演碰撞出火花。我們要針對不同民族民間音樂的特征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在音樂劇創作中對故事結構進行梳理,讓民樂元素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促使音樂劇中的民族民間音樂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和變革。
參考文獻:
[1]馮霞.音樂劇中民族民間音樂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22):114-115.
[2]杜嘉儉.中國原創音樂劇本土化創新分析與探索[J].大眾文藝,2018(17):134-135.
[3]吳靜寅.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民族化道路探索[J].貴州民族研究,2015,36(12):73-76.
[4]周靖杰,鄭婉霞.中國音樂劇的民族化發展分析[J].戲劇之家,2018(6):32.
[5]王小知.基于全球化視域的中國音樂劇的民族化發展分析[J].北方音樂,2018,38(8):22-24.
作者:周小青 單位:阿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