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意義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1.1有助于建立農業生產預警機制
天氣預報在災害性天氣到來之前能夠及時將預警信息傳遞給農戶,使其第一時間有效應對,避免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3]。
1.2有利于降低氣象災害損失
天氣預報的能夠確保農民及時采取措施來防御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根據天氣信息,農民可以了解該地區的降水、溫度、濕度以及天氣現象信息,根據這些預報信息選擇適當的播種日期,并在作物種植、設施農業以及畜牧業生產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氣候條件開展農事活動。通過提高作物成活率,促進農牧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農戶能夠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進行除草、施肥、噴藥。尤其是夏季,由于降水強度大、降水相對集中、累積雨量多,農民更需要特別重視天氣預報信息,避免因雨量過多而致使田間積水嚴重,從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此外,在作物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干旱、霜凍、寒潮、洪澇、冰雹、大風等各種類型的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也有所不同。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信息可以較好地提醒農民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減輕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確保作物實現優質高產。
1.3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管理的科學水平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僅依靠農民的辛勤耕作以及種植經驗,還無法較好地保證農作物實現高產豐收,還需要通過科學的天氣預報系統來預測未來的天氣狀況,并為農民提供高精度的天氣預報信息??梢酝ㄟ^對不同地區的農事活動進行分析來制作專題天氣預報,內容包括常規性天氣預報信息、農業專家給出的農業生產指導意見以及作物管理等相關方面。氣象部門將農用天氣預報傳遞到農戶手中,不僅可以加深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科學認識,還可以為農民提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管理的科學水平,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實際效果。
2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類型的影響
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具有多種類型,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資源在各個地方也呈現不同的特征。我國為中、低緯度區域,具備十分充足的熱量條件,雨熱同期,水資源豐富,且具有土地類型較多、耕地質量較好、農墾基礎較好以及多樣的生物資源等優勢,這一系列有利條件是確定農業生產類型的基礎。天氣預報能夠直觀反映這些資源的類型,并能夠對干旱、暴雨、冰雹、寒潮、大風、霜凍等災害性天氣進行預測。因此,農業生產類型的確立應憑借天氣預報對資源進行準確判斷。
2.2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布局的影響
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生產存在較大的差距,北方大多為糧食生產,南方則主要為經濟作物生產。然而,隨著農業生產類型的不斷增加,農業生產也在逐步優化布局,南、北農業的持續融合發展,不管是在北方地區或是在南方地區均會采用不同的品種開展農作物種植試驗,防止越區種植。氣候條件是農業生產布局規劃的主要依據,天氣預報在農業項目生產過程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4]。
2.3天氣預報對農業收成的影響
通過氣象監測數據的分析制定天氣預報,同時依據不同種類農作物生長的特點、生長情況以及對外界條件的需求來指導農民選擇適宜的農作物,并且對農戶種植農作物的最佳時機給予指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農戶因不了解天氣狀況而種植不適宜的作物,影響農業收成以及農民的經濟收入。
3加強天氣預報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對策
3.1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為了減少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氣象部門應采用新方法,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的及時性以及準確性。在農業氣象災害防治中,天氣預報起到及其關鍵的作用。例如大風、冰雹、暴雨、洪澇、霜凍等災害對作物的破壞力極強,導致大多數作物產量減少,甚至導致大量作物絕收。因此,應不斷建立健全氣象觀測系統,加強天氣的全方位監測,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確保農民針對氣象災害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5]。
3.2拓寬天氣預報信息傳播渠道
要實現天氣預報為農業生產服務效益的最大化,推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氣象部門就應該加強新聞媒體、電視、網站、通訊等媒體間的合作,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應有效融合,揚長避短,不斷拓寬天氣預報信息傳播渠道,充分利用手機、電視、微信、微博等途徑,第一時間將災害性天氣預報傳輸給用戶,為農牧民避險、安全轉移爭取時間,盡可能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馬繼偉.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7,37(22):243.
[2]賀玲.天氣預報如何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芻議[J].天津科技,2014,41(1):51-53.
[3]胡錫英,王占勇.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15,35(3):210.
[4]馬樹慶.現代農用天氣預報業務及其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農業氣象,2012,33(2):278-282.
[5]汪作成.氣象為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6):179.
作者:王丹蕊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