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的定位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創客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踐基礎與重要方式,由于占據主體地位的中小學校是推進教育變革創新的關鍵性力量,要想實現教育信息化高水平發展,就離不開中小學校創客教育體系的構建。本文重在檢視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的錯位問題,以促其持續健康發展。
一、中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定位
1.中小學創客教育的歷史定位———第四次教育革命。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為媒介,教育從規模化走向分散化、網絡化、生命化的個性化教育屬于第四次教育革命。按照發展階段論,創客教育正處于第四次教育革命中。“網絡化”與“分散化”使學習模式呈現小班化、個性化、協作化等特點,意味著“班級授課制”的核心教育模式需發生變革。“生命化”指從人類個體發展出發,注重知識、素養的同時,強調個體創新和生命自然情節的培養,這要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發生變革,尋求“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快樂學習生態。創客教育強調學生“從做中學”,在造物中變為主動的知識建構者。中小學校作為創客教育的主場,更要充分認識到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歷史定位與特征,以此為起點開展創客教育實踐活動。2.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目標定位———微創新3.0。創造活動分為類創造與內創造:類創造強調開創、原始、顛覆性的創新,內創造強調以模仿為主的創新。中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多是位于兩者間的微創新水平。微創新1.0—體現在復制(奠基),微創新2.0—體現在微調(近遷移),微創新3.0—體現在重構(遠遷移)[2]。目前總體上中小學生仍處于微創新1.0水平,而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中小學創客教育改革目標應定位在微創新3.0。3.中小學創客教育的內容定位———STEAM4.0。創客教育在真實情境中造物,具有學科融合(STEAM)的天然優勢。根據融合程度,分為STEAM1.0—4.0:學科中心—學科綜合—學科交叉—學科融合,由淺到深提升學生思維水平。中小學創客教育是要推進學科的深度融合,以實現內容維度的STEAM4.0。
二、當前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的錯位
1.認知缺位:創客教育被“拼進”中小學教育。中小學創客教育的內涵是什么?簡述之,以STEAM4.0的學科融合尋求微創新3.0目標定位;其要素包含硬件設備與創客文化;應被納入學校范疇的課程實施方式,而非課外活動。但審視現狀可發現,相關認知的缺位導致創客教育被“拼進”中小學教育。“拼”即連合、湊合,指創客教育以不完整、不充分、不準確的湊合方式進入中小學教育。“不完整”指認知是零碎的;“不充分”指情感認同度低,認知行為不積極;“不準確”指認知存在偏差。第一,對創客教育的內在之義認識不清,雖有相應形式,但內容上缺乏STEAM學科融合。創客教育不能僅是推廣小發明小創造的形式,而應是推進跨學科知識融合的STEAM教育[3]。第二,教師認知行為缺乏積極性,情感認同度較低。片面認為創客教育是“一陣風”,走形式,這與學校缺乏相關發展規劃、職稱評聘等有關。第三,對創客教育認知不準確,重硬件裝備,輕創客文化。通常強調硬件設備,如創客實驗室建設等,卻忽視重要的創客文化。此種類型的實踐錯位是不知創客教育該如何實施,因此未實施或不正確實施。2.價值移位:創客教育被“擠進”中小學教育。創客教育以STEAM學科融合為內容選擇,其核心為通過探究性深度學習培養創新能力,但短期難見應試成績的提升。因此,在外界壓力下,其核心價值被策略性地“移位”,從而在應試教育夾縫中被“擠進”中小學校。第一,創客教育被策略性地泛化為日常教學活動。對應試教育的堅守使得創客教育以其工具性價值被擠進學校,但難以在應試教育實踐場獲得一席之地,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小環節常被定義為創客教育。第二,創客教育的同質化與形式化。在應試教育“升學率”的壓力下,不愿探索本校的實踐之道,忽視教育對象的差異性,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創客教育形式;不少學校創客設備開放有限,創客的結果難以輸出,并存在驗收結果嚴苛、要求高大上的形式,以致學生不得不用應試觀念,從形式上完成創客教育的任務。第三,創客教育的價值迷失。對應試教育的堅守,使得部分教師將創客教育與應試教育置于對立面,在創客教育活動中,依舊充斥著應試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仍難脫離拿高分,以“偽創客”來面對應試教育,忽視創客教育的本真價值。此種實踐錯位是知創客教育該如何實施,但卻因應試教育壓力,未實施或應付實施。3.規范失位:創客教育被“塞進”中小學教育。中小學創客教育應具有連續性、系統性、邏輯性的常規教學形式。近年來雖有可喜變化,但更多停留在理念層面,實效性不樂觀,主要原因在于相關規范失位。第一,創客空間建設的標準缺乏。如何建設?不同定位功能的創客空間,建設側重點在哪里?應有哪些必需的設備?創客教育載體的選擇存在一定誤區[4]。第二,課程體系標準的缺乏。當前課程多樣但無系統的課程設計,相關的創客教育教材大多為國外引進,適用性不強。第三,專業師資培訓體系的缺乏。創客教育需大批具備綜合素質,能夠開設創客課程,指導學生創客活動的專業教師[5]。教師更多地扮演教學設計者、知識講授者和學習引導者等角色[6]。而當前中小學承擔創客課程的教師結構中,大多基于興趣愛好,缺乏專業化培訓,難以對學生進行相關啟發引導。第四,培養路徑不清晰。學科分割與教育進階等應試氛圍,導致學科滲透不夠,培養跨學科思維成效不明顯。總之,缺乏連續性、系統性的規范設置,就難以實現貫通性與循序性,最終創客教育被囫圇“塞進”中小學教育。此種類型的實踐錯位使得不論是否知創客教育應如何實施,但卻因規范失位,難以實施。
三、結語
要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創新思維[7]。創客教育蘊含探索創新與開放共享理念,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創客教育在我國中小學實施后,教育界大多認同其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飽滿生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要推進中小學創客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需要教育界、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力量協同推進,優化教育生態環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系統性工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Z].2018-04-13.
[2]中廣網.創客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微創新與跨學科是怎樣”煉”成[EB/OL].(2018-10-06).
[3]余勝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5,(04):13-22.
[4]王同聚.走出創客教育誤區與破解創客教育難題———以“智創空間”開展中小學創客教育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7,(02):44-51.
[5]楊現民,李冀紅.創客教育的價值潛能及其爭議[J].現代遠程教育究,2015,(2):23-34.
[6]楊曉哲,任友群.數字化時代的STEM教育與創客教育[J].開放教育研究,2015,(5):35-40.
[7]提出新時代教育目標任務[EB/OL].(2018-09-12).
作者:黃方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