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某復合型地質災害治理案例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隨著我國工程建設的發展,工程建設場地不斷擴張,建設場地所面臨的復合型地質災害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治理措施也越來越綜合化。結合工程實例,分析了某復合型地質災害的成因和特征,針對性地提出了工程治理方案,可為其它復合型地質災害的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復合型;地質災害;治理方案
0引言
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山地丘陵占全省陸域面積87%,地質環境條件較復雜、地質構造發育,是地質災害多發的省份[1]。福建省的大部分地質災害表現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或二種及多種地質災害形式共存的復合型地質災害。伴隨著人類活動不斷擴展,工程建設對于大自然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地質災害也逐漸由單一模式向復合模式轉變,其治理措施也越來越綜合化[2]。本文結合某復合型地質災害點為案例,介紹了復合型地質災害永久綜合治理措施,為其它復合型地質災害的治理提供參考。
1地質災害點概況
該地質災害點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山區腹地,經現場調查,主要由淺層土質滑坡、崩塌隱患及滾石隱患組成。滑坡長約40m,寬約35m,厚度約3m,滑坡方量約3500m3,滑坡體前緣脫離坡面堆積在屋后及地勢低洼處,滑坡體主要物質組成以塊石、碎石為主,含少量的粘性土,塊石粒徑約20~100cm,后緣出現兩條拉張裂縫,陡壁下錯,滑坡在平面上呈半圓弧狀。崩塌隱患位于坡腳出露巖質邊坡,滾石隱患則來源于滑坡體及后緣散落在崩坡積堆積層的孤石(如圖1)。按《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GB/T32864-2016)表3,滑坡防治工程分級為二級,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復雜。
1.1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本場地屬于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低山地貌,滑坡發生位置接近坡腳。滑坡區域地勢總體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差最大32m,整體坡度約35°。滑坡范圍海拔高程在168~186m,海拔高差18m。其西北側坡腳基巖陡壁出露,高度8~13m。滑坡區內主要地層巖性為崩坡積堆積體(Q4dl+col)、下伏基巖為白堊系下統黃坑組上段凝灰巖(K1h2)。表層為塊石(粒徑大于200mm的顆粒質量約占總質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