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高原牧草引種栽培試驗狀況分析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草地的等級是根據草群中各類牧草適口性、可消化營養物質、利用程度等指標,將草地劃分為優、良、中、低、劣5個等級。在前期引種栽培工作基礎上,2019年~2021年引進高產優質牧草品種土壤養分栽培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從牧草生長還是從土壤水分、養分狀況來看,局部試驗小區牧草長勢在土壤水分一致的情況下,土壤養分含量高的明顯好于土壤養分含量低的區域,局部部分草地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速效鉀等含量都很豐富,土壤偏堿性[1]。
1試驗小區概況
試驗小區位于那曲市色尼區迎賓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N:31°44'41.57'',E:92°01'81.05',海拔4510m,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9℃~3.4℃,年相對濕度為48%~51%。氣候干冷,年平均降水量為246.7mm~513.6mm,年蒸發量在1500mm~2300mm之間,年日照時數為2852.6h~2881.7h,植物全年生長期為100d左右。試驗種植區土壤樣品養分微量元素分析結果,見表1。
2試驗材料和方法
2.1試驗材料
試驗牧草品種5種,種子均來源于青海大學農牧學院,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
2.2試驗方法
小區試驗在那曲市色尼區迎賓東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試驗種植小區30(5×6)m,并做三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試驗小區間隔55cm,區組間人行走道設75cm;采用自主研發的開溝器開溝,行距20cm,播種深3cm~4cm,播種量為16kg/667m2,施有機肥(羊板糞)1000kg/667m2。5月31日播種,10月3日收割。
2.3觀測內容
觀測生育期、收獲期產量、高度(見表2)。試驗種植5個牧草品種試驗小區生育期天數(如圖2),從圖2和表2中可以看出冬小麥播種后17d完成出苗期,林納播種后21d完成出苗期;原種17播種后22d完成出苗期;5種牧草發芽所需時間范圍在17d~27d,冬小麥發芽最早,各品種間出苗間隔4d~5d。由于藏北高原下半年9月開始氣溫驟降,5種牧草生育期表現不明顯,10月3日~7日集中收割。結合圖1中在土壤pH值差異不明顯的情況下,土壤養分含量微量元素D>G>Y>H>Z情況下,從圖3中可以看出5種牧草品種植株從高到低依次為: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原種17在藏北高原試驗小區種植區域植株高度平均能達到122.0cm,冬小麥僅為100.6cm,其余均在110cm~117cm。從圖4中可以看出,各牧草品種鮮草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原種17每0.01km2產鮮草產量高達76038kg。
3結論
5種牧草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在藏北高原海拔4500m的試驗種植區域均能完成抽穗期生育過程,如海拔低于4500m,水熱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均可開展區域化人工種草,如棚圈暖棚、房前屋后等區域,人工種草牧草品種可參考以下結論來選擇考慮藏北高原條件下,建議推廣種植:原種17、林納、甜燕麥;5種牧草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在藏北高原推廣示范種植優先考慮生育期長短問題,綜上試驗數據,優先考慮生育期天數長的,選擇牧草種植原種17、林納、甜燕麥;5種牧草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在藏北高原那曲種植,如果優先考慮機械化操作問題,則優先選擇植株高大的品種,參考順序如下:原種17(122cm)>林納(117.4cm)>甜燕麥(115.6cm);5種牧草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在藏北高原那曲種植,如果優先考慮產量問題,則優先考慮牧草單位面積產出大的品種,參考順序如下: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如果優先考慮產量經濟效益問題,則優先考慮牧草單位面積產出大的品種,結合那曲牧草市場價格,原種17產量3300元/t、林納產量3200元/t、甜燕麥3100元/t,故從圖4種可以看出,經濟效益原種17>林納>甜燕麥;結合圖1、2、3、4,5種牧草在土壤pH值數值相差不明顯的情況下,土壤養分微量元素D>G>Y>H>Z情況下,由于調查樣方數不多,土壤樣品也有限,只能大體上反映試驗小區牧草的生長情況和土壤養分情況。但是從結果分析來看,土壤養分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低對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有著明顯差異[2]。結合那曲東部、西部、中部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等因素參考分析,那曲屬青藏高寒氣候區域的一部分,基本特點:氣溫低,空去稀薄,大氣干潔,太陽輻射強。那曲東部:氣候較為溫和而濕潤,年平均氣溫1.5℃~3.5℃,年積溫(0℃以上)1500℃~1800℃,年降水量582.7mm~694.1mm,年蒸發量1410.1mm~1648.6mm,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38d~67d,牧草生長期約為180d~220d;那曲中部:氣候寒冷而干燥,年平均氣溫-0.9℃~-3.3℃,年積溫(0℃以上)850℃~1033℃,年降水量400mm,年蒸發量1810.6mm,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92d~115d,牧草生長期約為170d~200d;那曲西部:氣候寒冷,日照強烈,冬季嚴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5℃~-9.3℃,年積溫(0℃以上)1018℃~1151℃,年降水量289.2mm~292.4mm,年蒸發量1993.4mm~2104.1mm,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48d~63d,牧草生長期約為170d~180d[3]。總體來看,那曲自然條件嚴酷,氣候寒冷,干旱,海拔高,風速大。從牧草生長期、地理條件、年蒸發量、降水量考慮,那曲東部適宜種植原種17、林納、甜燕麥、冬麥、冬小麥5種牧草品種;那曲中部適宜種植原種17、林納、甜燕麥3種牧草品種;那曲西部適宜種植冬麥、林納2種牧草品種。那曲危害較大的鼠種主要為高原鼠兔和喜馬拉雅旱獺。高原鼠兔分布廣、數量多危害大,具有很強的挖掘能力,有些地區草地上鼠洞密布洞道縱橫貫通,洞穴數一般達40個/667m2~100個/667m2,最多可達300個。據我們在班戈縣的樣方調查鼠洞達85個/667m2。鼠兔不僅挖洞破草根、翻出的新土壓蓋牧草,在草地上形成土丘易引起風蝕和水土流失,而且破壞草皮。據資料,每只鼠兔每日食鮮草77.36g,大約50只鼠兔1年吃掉的牧草可飼養1只綿羊。旱獺挖掘能力極強,洞穴較高原鼠兔的洞穴大,并且食量也大,日食鮮草量可達1500g的3只喜馬拉雅旱獺每年所食鮮草可飼養一只綿羊,建議推廣種植植株高度較高、影響高原鼠兔觀察天敵視野的牧草品種,比如,原種17、林納、甜燕麥3種牧草品種。
4結束語
草原的平衡與穩定均直接關系到我國整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牧民生活質量的好壞,草地在環境保護、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等有著重要作用,防風能力市林地的2倍~6倍,并且涵養水源的能力是林地的0.5倍~3倍,況且在藏北高原絕大部分區域只適宜種草與草地生態修復工作,但卻并不適宜種樹,所以草會成為我國未來國土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其生態效益高于經濟效益,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作者:馬登科 旦久羅布 張海鵬 王有俠 何世丞 高科 單位:西藏那曲市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