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醫院院校安全意識教育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安全威脅,各種安全問題層出不窮[1]。在高職擴招背景下,高職在校生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輸送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責任。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培養他們的國家安全觀,增強政治敏銳性及政權安全意識,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學習和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客觀要求和必然選擇[2-3]。
1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研究現狀
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眾多學者對高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分別進行了研究。
1.1理論研究日新月異,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教育
在理論研究方面,曹曉飛[4]指出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戰略意義,即是維護新時代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選擇。實現路徑包括系統構建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內容體系,增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趙慶寺[5]指出新時代強化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需要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核心理念,遵循國家安全教育獨特的內在邏輯,即確立知識、價值、能力三位一體的目標要求,形成權利、義務、責任有機統一的行為準則,培育學習、工作與生活始終如一的安全意識,提升防范、化解、塑造一以貫之的安全能力。具體對策包括以整體治理推進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以效果導向引領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以學科建設支撐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以法治教育協同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以隊伍建設推動話語轉變和方法創新。任重威等[6]探究總體國家安全觀新發展以及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對策,包括高校革新國家安全教育理念,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設置,加強師資建設,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以及完善評價體系等。李楠等[7]認為高校是實施國家安全教育的前沿陣地,高校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者。高校必須把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總指導,從主體意識培養、課程內容豐富及教學手段聯動等多方面筑牢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的思想基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增強國家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李猷藝[8]通過研究中美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情況,總結對我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有利的經驗,包括提升國家安全教育認識,豐富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拓寬國家安全教育渠道和注重國家安全能力培養等。陳錫敏[9]認為當前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需在以下方面著力:全面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整體性、人民性和統籌性的顯著特征;正確認識非傳統國家安全威脅的隱秘性、嚴重性、普遍性和應對的特殊性,引導國家安全觀的更新和轉變;充分認識政治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始終把政治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視國家文化安全,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1.2實踐研究有理有據,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在實踐研究方面,安春元[10]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分析當今高校平安校園建設所面臨的挑戰的基礎上,從意識形態、消防、交通、食品衛生等方面探索了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的現實路徑,以期達到高校和諧穩定發展的目的。吳躍東[11]通過對10所上海高校1246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受外部、內部場域及自身意識的影響,多數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相關知識了解不多,對時政關心程度偏低。其認為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需要政府、高校、學生密切配合,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式提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李芳[12]指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對跨境民族青少年國家認同學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構建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的國家認同學校教育理論框架,凝練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核;重視“人”的因素,充分調動教育對象的積極體驗;從政治、文化、心理3個維度,概括出國家認同教育的內容。方禧堯[13]以天津6所高校的部分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進行調研分析,發現高校存在授課形式單一、授課課時不足以及缺少專職授課教師等問題。并從政府、高校、大學生及家庭教育4個層面提出具體對策建議,引導大學生自覺參與維護國家安全的建設。吳丹[14]認為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建設是提升公安院校相關課程教學水平的必要保障。當前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目標定位不清、師資力量建設不強、教學方式創新不夠、教學資源保障不足等。為此,通過明確課程定位、提升教師國家安全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發揮各類教學資源的課程建設支撐功能、采取多元教學實施路徑和創新教學方式,以促進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深度建設。馬麗[15]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實證研究法設計問卷進行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高校教師工作隊伍要把握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要求、創新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方法、拓寬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路徑、健全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機制等解決對策。陳春峰[16]以問卷形式對10所全日制民辦本科高校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了解民辦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民辦高校的現實特點、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以及青年成長的現實需求,提出民辦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對策建議。魯韡[17]以青海省高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調查了國家安全教育現狀,分析青海省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現實困境與成因,認為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必須進一步探索建立完善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為其開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加快基礎建設和專業化建設,全力提升青海省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水平。
2醫藥類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前期研究基礎上,編制醫藥類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校、專業及政治面貌)和問卷部分(包括總體國家安全觀掌握情況、個人學習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情況、學校開展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宣傳情況等)。通過問卷星開展調研。以浙江藥科職業大學、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兩校260名高職生為研究對象,專業涵蓋護理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中醫學、化學制藥技術、生物制藥技術、中藥學、中藥制藥技術和藥品經營與管理。從性別比例看,男生102人(39.23%),女生158人(60.77%);從年齡看,18~20歲192人(73.85%),21~22歲68人(26.15%);從政治面貌看,中共黨員(包括預備黨員)4人(1.54%),共青團員221人(85.00%),群眾及其他35人(13.46%)。調研數據采用SPSS20.0進行分析。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總體國家安全意識薄弱,學校對國家安全意識教育重視不夠,跟不上國情世情的變化,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2.1國家安全意識教育重視不夠
據調查,雖然兩所學校均開設了相關思政及軍事理論課,但受課時影響,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內容往往被壓縮,甚至未被提及。在校園文化中,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也常常被忽略,很少開展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電子屏、橫幅和海報幾乎沒有相關宣傳;開展的活動一般也以傳統的講座、演講等形式為主,活動通常流于形式,難以契合“00后”的特點。
2.2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課程設置片面,教育體系單一
課程設置方面,兩所學校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和軍事課開展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并未開設專門課程。教學內容方面,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內容包括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及太空、深海、極地、海外利益等以及不斷拓展的新型領域安全。然而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難以充分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忽視了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等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成效。教學方式方面,仍沿用傳統課堂講授法,單一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使“00后”的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師資配置方面,基本由思政教師或輔導員兼任,部分教師對國家安全教育知識掌握較為片面,教學效果不理想。
2.3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安全不容小覷
在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傳播方式、輿論生態等也發生著深刻變化,“萬物皆媒”的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全媒體時代,網絡的開放性和便利性不僅為高職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也容易使不少高職生在網絡文化洪流中迷失自我,沖擊其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水準等。調查顯示,大部分醫藥類高職生能夠遵守網絡中道德和法律規范,但部分高職生防范意識不強。因此,加強醫藥類高職生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緩。
3加強醫藥類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對策分析
3.1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重視國家安全意識教育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長期以來,高校都是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前沿陣地,為確保這一陣地的安全,就需要高校做好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政治和領導責任體制機制。醫藥類高職院校需要提高對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視度,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2構建價值、知識與能力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
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生往往缺乏刻苦學習精神、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興趣。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醫藥類高職院校可構建價值、知識與能力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從多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在價值觀培養方面,首要及必要任務便是積極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學生是否具備深刻的愛國情感是能否更好地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前提。在知識傳授方面,一是需要根據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特點,將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滲透至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采用必修(選修)的方式開設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課程,制訂相關課程標準,規范考核評價制度。二是不斷更新、豐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內容,及時增添非傳統國家安全內容,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資源安全等,也要及時將新的關于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與課程體系相結合。三是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多形式并存的多元化教育模式,除傳統課堂教學形式之外,可積極利用網絡搭建課程平臺,建立網上論壇,舉行網絡競賽,開展線上教學,增強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效性。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等形式及時推送相關時事新聞,正確引導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的輿論導向,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普及。此外,構建完善的“三全”育人體系,將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相關內容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中,充分發揮高校育人主陣地的作用。比如,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將生物安全內容有效融入醫藥類專業基礎課微生物學課程思政中。四是重視實踐教育,通過參觀紅色革命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訪國家安全部門、軍事營地,走進社區及中小學開展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宣講,使學生對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現實意義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五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進或培養專職教師,聘請地方部隊軍官、軍事或公安院校教師及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定期舉辦專題講座。
3.3加強高校校園文化頂層設計
各高校應將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融入校園這個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活動場所之中,增強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同感。譬如,以每年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節日為契機,開展知識競賽、主題演講、辯論賽、征文、微視頻創作以及影片展播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校園的電子屏、橫幅、櫥窗及海報等宣傳國家安全教育,讓廣大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力量,定期開展融合國情世情、時事熱點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主題活動。
3.4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全媒體平臺建設,掌握輿論話語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無疑是把雙刃劍,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數據顯示,78.5%的學生每天花費在網上的時間超過他們的學習時間。因此,凈化網絡環境、重視網絡安全不但對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至關重要,對于維護國家安全也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重視網絡空間管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對網絡“防火墻”技術的開發,有效隔絕西方腐朽思想,抵御敵對勢力的滲透,保護網絡空間的安全;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網絡鑒別力,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大腦,抵御敵對勢力“糖衣炮彈”的誘惑。目前,除少數高校,大部分高校全媒體平臺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醫藥類高職院校可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全媒體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和功能,主動占據全媒體思想前沿,掌握輿論話語權。除紙媒、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外,積極開拓校園App、抖音、快手、B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以“00后”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國家安全意識教育。
參考文獻:
[1]張麗.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加強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多維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1(11):99-104.
[2]陳曦.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國家安全觀教育現狀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6):55-57.
[3]馬克,杜立群.高職院校工程測量專業中“國家安全觀”的思政教育[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5):226-227.
[4]曹曉飛.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戰略意義及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2):125-129.
[5]趙慶寺.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理念、邏輯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9(7):99-105.
[6]任重威,花樹洋,周勛勛.總體安全觀視角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路徑探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9(5):44-46,53.
[7]李楠,楊闖.高校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意義及實現路徑[J].學理論,2020(11):124-125.
[8]李猷藝.中美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比較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4):75-77.
[9]陳錫敏.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需把握的幾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21(5):97-101.
[10]安春元.“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高校平安校園建設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64-66.
[11]吳躍東.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19(3):39-45.
[12]李芳.跨境民族青少年國家認同學校教育探析: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視角[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2(1):148-156.
[13]方禧堯.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20.
[14]吳丹.總體國家安全觀背景下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課程建設[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21,34(1):117-121.
[15]馬麗.少數民族大學生國家安全觀教育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21.
[16]陳春峰.民辦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2021(16):135-137.
[17]魯韡.青海省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現實困境及對策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22.
作者:王翰華 林世杰 孟振豪 謝欣嘉 陸雨天 林柔希 單位:浙江藥科職業大學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