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一、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現狀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一直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地區也大力投入人財物,提供各種政策支持,深入技術研究,大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體系逐漸完善,但區域建設規模與水平仍存在很大差異,與滿足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仍存在需要補足的差距。其中,在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施工質量無可靠保障
保障施工質量是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內容。當前,在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涉及的環節比較多,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施工現場受自然環境、地理特征、氣候要素、水文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讓施工質量的控制存在很大難度,倘若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有限,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后續安全運行就無法得到保障。
(二)缺乏安全管理意識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地理位置特殊,建設周期比較長,參與施工人員較多,且現階段施工人員大多為農民工,其施工安全意識較低,缺乏專業的施工安全教育,在整個施工過程很難做到有效的自我保護,施工管理上也缺乏相應的突發事件處理機制,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施工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不僅會對施工人員人身安全構成威脅,還會延誤工期以及間接影響到施工質量。此外,農民缺乏對集體財產保護意識,缺乏對農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維修和保養意識,造成農田水利工程多項功能衰減,直接影響工程的灌溉效益。
(三)缺乏資金投入保障
偏遠或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地區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項目時,資金投入單一,又缺乏良性投資機制,使得工程建設過程的資金得不到保障,施工材料的質量得不到保障,所用的設備得不到更新,直接影響到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有些建設完工的農田水利工程滿足不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發展需求,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二、強化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強化施工質量意識
農田水利工程的質量監管過關,是工程正常發揮其作用的基本保障。目前,農田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監控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質量不過關的現象仍然存在,施工企業、人員的質量意識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施工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提高質量管控的標準,強化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具體施工人員的質量教育;同時,也要制定質量管控措施,將責任落實到人,讓參建人員及后期使用管理人員都熟知管控措施的具體內容。日常施工過程中,要設置專門的質量監管小組,不定期對施工項目進行調研評估。對于質量不達標的項目組,要進行適當處罰,時刻敲響質量警鐘。
(二)嚴格施工單位的選擇管理
1.落實工程施工招投標制度
要嚴格落實農田水利工程的招標制度,確保招投標的信息公開透明,根據工程實際需要規定投標企業的資質,選擇資歷實力符合要求的施工單位,并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機械、施工技術人員構成、整體技術與管理水平進行全方位審查,加強對施工單位建設過程的監管,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施工方來強化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
2.嚴格審查施工材料與機械
當前,農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材料用量大、種類多,施工設備的性能要求高,現代化農業發展對信息化智能化也提出新的要求,市場上的材料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有些施工企業為縮減成本選擇替代材料或者更換成成本更低的機械。因此,施工過程中,要找專業人員對施工單位的施工機械、材料進行評估,包括施工材料的質量、種類,施工設備的數量、性能、是否在有效使用年限內等,對不合格的材料設備一律打回,既保障工程的施工質量,也為施工安全保駕護航。
(三)加強現場監理力度
要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工程質檢,保證現場技術力量和管理力度,做好施工重要步驟以及施工過程及時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要求施工方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要加強對施工工藝的監督,確保施工按照施工方案、相關技術規定進行建設施工,保障施工工藝的高要求高標準。要發揮監理抽檢的作用,在具體抽樣的過程中排除不相關的干擾因素,做到日常隨機抽樣,并提供準確真實的審查報告。
三、結束語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提升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設質量與水平,保障其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出經濟效益和實用效益至關重要。本文從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現狀出發,結合工作實踐,從不同角度提出強化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對策建議,以期提供相關經驗借鑒。
作者:朱龍 陶龍驤 單位:宿州市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篇2
1平涼市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情況
平涼市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主要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為主,全市地勢總的來看呈現出西高東低、南北傾斜、中南部突出的特點,均海拔高度為1870m,受地質條件影響,平涼市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土壤類型也比較多樣化,受黃土高原影響比較明顯;氣候屬于涇渭河冷溫帶亞濕潤區,在農業氣候區劃中,屬于隴東溫和半濕潤農業氣候區,總的氣候特點呈現出南濕、北干、東暖、西涼的特點,雨熱同季,并且受地形和境內海拔高度影響,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差異性,年均氣溫8℃~11℃之間,年均降雨量510mm左右。相對來說,平涼市水資源較為緊缺,據資料顯示現有水資源總量有16.7億m3,全市河流年徑流量達13.8億m3,地下水資源有2.9億m3,理論上全市水能蘊藏量達11.2萬kW。近些年來,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下,平涼市以興利除害、興水富民為總體目標,以“改土、興水、抓生態”為主攻重點,引水開源、疏洪防災、改善生態、灌溉增收、供水惠民,干群一心,苦干實干,興修了大量的蓄水灌溉、防洪保安、農村飲水和水土保持等工程,有效緩解了階段性、區域性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在防御水旱災害、服務提升工農業生產和城鄉生活發展方面發揮了堅實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現有中小型水庫35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33座)、總庫容1.87億m3,塘壩10座,泵站20座,規模以上機電井2218眼,萬畝以上灌區19處,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393處;水閘工程141座,水電站1座。累計發展有效灌溉面積401.4km2,節水灌溉面積377km2,治理河堤838.25km。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70.9km2,興修梯田2828.67km2,建設淤地壩124座。此外,平涼市在農田水利高層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蓄水、防洪、減災能力,同時大力推廣管灌、滴灌高效節水技術,加快供水計量體系建設,興建了一大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截止目前,全市累計發展有效灌溉面積401.4km2,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8.8km2,極大的改善了全市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為推進平涼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提高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現代化水平提供了堅強的水利支撐和保障,農業產業結構趨于優化,現代化發展進程加快。
2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2.1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保障
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我國的農業農村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包括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產業帶動等,這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極大推動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國農業面積廣闊,地區間農業生產有很大差異性,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歸根結底來說,這些問題都屬于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范圍,而要解決這一矛盾,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從農業入手,發展農業經濟,實現農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它可以滿足農業生產的水資源需求,改善地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現狀,為農作物高產穩產打下基礎,提高農產品經濟價值。因此,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各項功能,才能使其更好的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才能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為農業經濟增長提供基礎保障。
2.2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充分利用現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方法,提高機械化應用水平,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使現代農業生產變的更加簡單、省時、省力,從而減輕農民的負擔。農業生產中,水資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必要保障,農田水利工程承擔著調配和輸送水資源的重要職責,當前農業發展新形勢下,農業生產中的水灌溉不僅僅是將水資源輸送到農田中,滿足農作物的水分需求,更是要求在水資源輸送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并且在水資源輸送到農田后,也要提高水資源的吸收利用率,減少水分蒸發和損失,從而實現節約用水的目的,這樣就可以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解決了地區水資源利用緊缺的問題,也減輕了農民群眾的勞動投入量,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2.3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逐漸縮小,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得到了開發,并且成為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同時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勞動力進入到城市務工,導致農村耕地的后備力量不足,很多耕地被荒廢。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帶動下,國家對農業土地改革提出了新的政策,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優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量越來越多,農業生產的投入和產出有明顯改善,農業種植效益逐步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蓄水、調水、防洪等功能,并實現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讓更多閑置耕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解決農民種地“澆水難”的問題,這樣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才會得到調動,創造的效益也會增加,進而在此基礎上吸引更多的農業投資,這樣就間接改變了原有農業產業結構,可以以市場為導向開展農業種植,農民的種植收入也會增加,因此,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步伐,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勢在必行。
2.4有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生態環保已成為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環保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是當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個方向。對于地區來說,在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的同時務必要構建一個完整系統的生態環保機制,實現農業經濟和環保的相統一[1]。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并不是單單的考慮到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還要對工程建成后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有所思考,盡可能的降低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在開始施工前,就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工程周邊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和測評,分析利弊,保證工程各個功能正常發揮的同時也可以保護周邊生態環保。例如農田水利工程的蓄水、防控、抗旱等功能的發揮,可以對周邊植被起到保護作用,減少水土流失,從而使農業生產活動正常開展,農作物有一個正常良好的生長條件,為高產穩產打下基礎,從而使農業種植效益持續增加,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2.5有利于耕地資源的科學規劃
耕地資源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因此,加大耕地資源保護力度,提高耕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綜合規劃對農業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從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角度來講,農田水利工程各功能的發揮也是以耕地為中心開展的,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調配和利用,來滿足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需要,從而使耕地資源得到高效利用,農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農村可用的農業灌溉用地面積會大大增加,農業生產效率也會明顯提升,從而為農業經濟效益增加奠定基礎,這樣農民的農業種植效益就會增加,這就需要對有限的耕地資源進行綜合規劃,同時在灌溉水資源充足的前提下,還可以將耕地資源按照功能來劃分為多個區域,例如農業發展區、經濟規劃區等,以發揮出耕地資源最大的利用價值,提高耕地資源綜合利用率。
3農業發展中農田水利工程作用發揮的建議
3.1加大監督監管力度,提高工程質量
要保證農田水利工程作用的最大化發揮,就必須要工程單位嚴抓工程質量管理,加大施工的監督監管力度,確保工程質量良好。工程領導管理層要在思想意識上高度重視,開始施工前組織專門人員對施工現場的周邊環境進行考察,根據考察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規劃方案,保證工程不會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充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階段,要按照工程質量管理要求,堅決制止工程掛靠、轉包、分包行為的出現,對于施工資質不達標的施工單位要拒絕入場,同時也要嚴格考核作業人員,不具備施工上崗作業資格的人員不準參與施工,保證整個施工過程安全可靠,規避管理上的遺漏點,對于工程監理單位來說,也要在施工現場派駐專業的監理人員,能夠對每個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進行專業化監理,從而使工程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3.2增加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量
相對于其它工程類型來說,農田水利工程直接關系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不論是從施工角度來講,還是從工程后期維護方面來看,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障,只有資金到位,工作質量才能長久穩定發揮。對于地區政府部門來說,要在國家發展現代化農業的號召下,適當增加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并給予施工單位各項扶持政策,而對于工程單位來說,就需要在施工過程中選擇性能好、質量佳的施工材料,確保各個環節施工質量達到標準,從而為后期功能發揮奠定基礎[2]。此外,在農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也要安排專門的人員負責日常維護,定期檢查工程的關鍵部位,必要時還要進行修補性施工,這一過程中也需要充足的資金作保障,在具體的資金籌集方面,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得,包括政府投入、社會企業等,形成農田水利建設的專項資金,從而保證工程質量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3.3提高技術人才的專業水平
農田水利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對于新時期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要切實發揮農田水利工程作用,就需要水利部門加強建設團隊的管理,尤其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使之可以在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起到技術指導作用。首先,要人才引進方面,要提高人才選拔和引進標準,根據工程質量要求選擇技術過硬,水平較高的人員,并且具備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必要時還要進行崗前培訓,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其次,對于現有技術團隊的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將最新的施工技術、方法進行講解,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也可以邀請專家開展座談交流會,讓技術人員在培訓中明白自身的短板,提高自我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強化專業能力,管理層也要鼓勵和引導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到實踐中,積累實踐經驗,從而更有效的解決水利工程在使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使之更好的促進農業發展。
3.4做好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工作
發展現代化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還需要做好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工作,這也是確保水利工程功能高效發揮的客觀需要。當前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創新,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形式也越來越多,對于地區來說,可以根據本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選擇相適宜的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將節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基層農民群眾進行宣傳和普及,讓更多的農民群眾認識到節水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并且自覺參與到節水實踐中,通過節水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農田水利工程的蓄水和調水作用更好發揮。除此之外,發展節水灌溉技術,也可以對地區農業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避免傳統灌溉形式對耕地資源的破壞,灌溉效果也會更好,有利于實現農作物高產穩產,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也會更加規范有序。
3.5創新和完善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
農田水利工程功能的高效發揮離不開完善的管理作保障,對于地區水利部門來說,要認清當前農業發展形勢,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健全相應的管理機制,從而使各項管理措施的落實有據可循,這樣也可以使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更加完善,減輕后期維護工作的開展難度[3]。除此之外,在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指引下,構建一套系統的管理制度,將具體的管理方案進行明確和細化,使各個工作人員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從而使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護工作向著制度化、有序化方向發展,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增加農業產業效益。
4結束語
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農業經濟增長的基礎保障。對于地區來說,要切實發揮農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就必須要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并做好工程的后期維護工作,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從而使水利工程功能最大化發揮,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
作者:朱靈兔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惠民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篇3
1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的影響
1.1排灌渠道的挖掘會導致邊坡的裸露
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排灌渠道是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挖掘的過程中難免會對地表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挖掘的時候會對周邊的植被產生一定破壞,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坡度的岸坡上開挖,就會造成嚴重的邊坡裸露,使水土保持方面的功能逐漸喪失,同時在田間修建道路的時候也會對原有的植被造成影響,同樣導致其水土保持功能逐漸降低,在一些特殊的地形進行挖掘渠道的時候,例如,在一些地勢較高或者比較陡峭的地段開挖排灌渠道的時候對周圍的植被產生重要的影響,當大雨發生的時候就會造成水土流失現象的出現。
1.2廢土廢渣對原有地表結構影響較大
在對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建設的時候會產生較多的廢棄物,例如,挖掘出來的泥土、舊水利工程拆除時的一些廢渣等都能夠對原有的地表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農田溝渠進行挖掘的時候挖掘出來的一些泥沙或者土壤需要進行運輸到其他區域或者將其進行回填。如果這些廢棄物沒有得到及時且合理的處理就會對原有的地表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雨季的時候雨量較大這些廢棄物就會逐漸的流失,對農田產生影響。
1.3水利工程運行時對水土產生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會進行大面積的防滲襯砌,在對水資源進行輸送的過程中產生浪費的現象較少,但是在溝渠內如果水流的速度過大時,由于坡降較大,一些下游地區的溝渠往往沒有進行襯砌,就會產生侵蝕的現象,而由于防滲設施的設置導致農田的地下水水位逐漸降低,滲入到地下的水源比較少,導致土地蘊含的水源也會較少,不能真正地實現節水的效果,進入到地下的水源減少導致地表水流失的速度加快。
2農田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對水體環境產生的影響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對水體產生的影響是最為直接,也是最大的。在農田區域具有一定的水體分布,而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改變了傳統的水系分布,在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農田周圍的水系比較穩定,但是水系情況也會呈現出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田區域的水體系統比較穩定,而農田水利的建設或大或小的對水體系統產生影響[1]。同時,在傳統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會使用到化肥和農藥,而此類物質的使用能夠對農作物的生長起到良好輔助作用,但是如果大量使用,就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現象,進而導致水體中的有害物質逐漸增多。由于溝渠進行了襯砌處理,這樣的溝渠環境不利于一些水生植物的生長,并且溝渠水流較大時,水中攜帶的泥沙等物質不能夠沉留,使水中微生物所需要的環境逐漸發生變化,導致水體的凈化能力逐漸減弱,從而加劇了水體污染的情況。
2.2對生物產生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涉及的程序和內容比較多,對生物及其生存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對農田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會進行溝渠的挖掘修建以及在田間進行臨時道路的修建,此類工程的開展對于生態環境和生物能夠產生直接的影響,溝渠在進行修建的過程中其深度和長度比較大,一些生物如果跌入溝渠就會出現淹沒的情況,對生物的生命造成威脅,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生物棲息和繁殖生存的環境。而排灌渠道的修建往往會進行防滲襯砌,使溝渠的粗糙率降低,過快的水流容易導致土質溝渠和水體之間的交換,嚴重的影響到溝渠生物的生長環境[2]。
2.3對土地的影響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工程量大,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不論規模的大小都會對林地、草地以及農田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需要占用一定規模的土地進行清地工作,很難避免對土地的影響,當土地的規模受到沖擊的時候便會對修建水利工程區域內的動物或者植物之間的生態平衡性造成破壞,導致周圍自然界的食物鏈受到破壞。因此,在修建農田水利工程的時候對土地資源產生的影響較大,一些土地在反復的碾壓之下便會發生硬化,不再適合生物的生長。因此,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對土地的影響需要加強重視,采取合適的措施確保能夠降低對土地的影響。
3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影響的解決對策
農田水利設施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價值和優勢,但是其在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處理和解決就會造成嚴重的問題,因此,應該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不斷提升農田水利建設的質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3]。
3.1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前期的評估工作
任何一個重大工程的開展都不會離開前期的考察工作,良好的前期考察能夠為后續施工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如果前期的考察工作不完善,在后期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就會造成一定的困擾,阻礙工程的建設速度。因此,在水利工程進行建設的前期就應該做好前期的考察評估工作,為水利工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條件,農田水利工程具有較高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水利工程特點的掌握程度對于建設質量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建設前期需要將各種情況進行有效的勘察和評估,尤其是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涉及的重要環節,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4]。在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開展之前,前期的評估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脫離實際情況的評估將對水利工程的建設毫無意義,因此,在進行評估的時候應該將水利工程建設的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納入到具體的實施環節,真正的將這些內容與水利工程建設進行有效融合,對于后期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水土流失的現象以及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在對一些關鍵點的評估上應該做到細致和全面,在評估的基礎上根據搜集的信息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在對渠道挖掘的評估基礎上設定合適的防護措施,減少了后期施工過程中相關問題的產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期通過全面而細致的評估能夠有效的降低對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產生的影響。
3.2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的體制
任何一項重大工程的建設都離不開完善的體制機制,其中也包括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設體制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對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完善的建設機制對于工程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保障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發揮到最大值,將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及時的處理,為農田水利工程的開展提供條件支持。在對農田水利建設的體制機制進行設定的時候需要綜合的考慮,其中環保評價指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方面,在水利工程項目開展之前就需要對一些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的問題進行預測,針對存在的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能夠有效的提升問題的處理能力;其次,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涉及較多的資金,如果資金管理不善就會對施工造成嚴重的影響,在對相關項目進行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投資措施,并且這些措施應該在整個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得到體現,為有效的降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在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方面產生的影響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在水利工程建設完成之后需要進行驗收和評估,需要根據相關的驗收措施進行,應該不斷增強相關部門對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在完善的農田水利建設體制機制下實現良好的控制。
3.3不斷優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
任何一個大型工程的開展都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劃和設計,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也離不開相關的規劃和設計,在進行具體建設之前規劃和設計可謂是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的基礎性工作,良好的規劃設計能夠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產生的影響,對于提升整體的建設質量和實現工程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詳細的規劃設計中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良好的規劃設計需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開展規劃設計,促使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形成最佳的經濟、社會以及生態效益,在對水利工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將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的理念融入到設計的全過程,并且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工程的需要將最為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融入其中,一方面促使農田水利工程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態化設計。其次,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在進行具體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尤其是對一些單體的工程進行設計過程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比如說其結構的安全性,在進行襯砌防滲工程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做到注重差異性,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尤其是需要注意不能對溝渠進行全硬化的處理,同時為了降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影響就需要設置一些生態型的溝道,確保其能夠具有較高的生態功能。最后,在對水利工程進行具體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盡量減少混凝土的實際使用量,需要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生態孔道的設立,通過多方面為保護生態環境出發進行規劃設計,為有效降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和水土流失問題創造有利的條件。
3.4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力度
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在較強的監督管理之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發揮到最大值,有效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并且對于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的影響將會逐漸降低,因此,需要通過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力度來提升整個工程的質量,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會對農田產生碾壓、周圍植被遭到破壞、農田土壤移動等情況,在雨水較大的時候一些邊坡就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嚴重時會引發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水體污染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因此需要在施工的過程中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促使施工的各個環節能夠符合相關的標準,在嚴格的監督管理之下能夠最大化的降低對周圍生態環境和水土流失的影響;其次,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必然涉及不少的用料或者廢棄物,如果這些物質得不到良好的管理監督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建設用料得不到良好監督管理的話,就會造成嚴重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浪費;最后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監督施工現場各種物品的清理速度,在監督之下科學合理的開展清理工作,在相關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做好綠化工作或者將原有土地進行復原,這樣能夠有效的降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的問題。因此,嚴格的監督管理工作對于農田水利工程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3.5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情況的全面考核評價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的考核評價之下能夠促使后續工程使用的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來對水利工程的建設情況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效果,在后期的建設情況評估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對項目投資效益情況的分析,對自身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尤其是需要找出環境的要點,為以后相關工程的開展提供參考,進而能夠有效的降低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的問題;另外,需要建立相關的評價體系,在嚴格的評價體系下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形成全面的評價,進而為實現農業水利工程的高效建設服務,進而能夠有效的保障農業的生產效率。因此,通過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能夠為后續工程的建設提供相關參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工程作為利國利民的建設項目,雖然其發揮出的價值重大,但是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一些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仍然不能忽視,在未來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重視,可以通過在建設前期開展考察評估工作、注重相關建設機制的完善、提升監督管理力度、進行規劃設計以及建立后期的考核評價體系等,不斷提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任宗賢.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4):143-145.
[2]火統朋.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1):144-146.
[3]田剛.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27):226-227.
[4]陳姝穎.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黑龍江糧食,2020(12):55-56.
作者:赫富雅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綜合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