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景觀園林施工設計研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景觀園林工程建設對城市形象有效美化,提升了生活水平,發揮了一定作用,所以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景觀工程建設工作。由于這項施工流程相對復雜,表現出建設時間長、牽涉范圍廣、施工成本高等特性,相應增加了項目建設難度。有關部門需要整體分析項目建設情況,認真做好施工維護工作。
1景觀工程特點
對我國當前的園林建筑來講,缺少一個植物材料應用的明確計價方法,以及相同的價格標準,無形中增加了管理造價的難度[1]。風景園林建筑最明顯的特點是增加了養護實踐,整體操作系統包括施肥、修剪、澆水、病蟲害防治等。當前,我國在養護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具體表現為嚴重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降低了植物成活率。
2施工設計
2.1施工設計方面
園林景觀施工設計在一定程度對建設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在開展設計過程中,要求有關人員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統籌安排,綜合考慮氣候、水源等各種客觀因素,優化施工設計,積極改進施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建設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整體把握施工環境,進一步選擇適合的材料與設備,在保證設計綜合效果的前提下提升設計美觀水平[3]。
2.2施工技術方面
在設計中,要求有關人員整體思考施工技術影響程度。為了充分保證施工效果,應科學布置施工流程,防止發生交叉和重疊操作,進一步減少安全威脅。在施工中,需要綜合考慮施工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情況,確保施工不會影響居民日常通行。因此,在施工中,需要選擇一些擁有豐富施工經驗的人員完成施工。在施工開展之前,組織相應培訓,進一步提升施工效率,確保降低施工成本,達到預期設計要求。同時,應根據施工要求強化技術管理,科學配置人員與設備,保證有關工作人員在施工中做好相應工作。
2.3施工管理
在建設中,首先保證苗木選擇的合適性,進一步提升建設園林效果。在正式開展施工之前,安排專業人員全面掌握苗木施工,與設計方法緊密聯系,綜合考慮土壤、氣候與環境等影響種植苗木客觀因素,保證品種的適合性。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苗木的特點,科學布局,為苗木正常生長創造適宜環境,降低苗木大量死亡的幾率。在實際施工中,還應嚴格監管施工程序,全面監管施工質量,提升建設效率。
3養護要點
3.1優先選擇本土植物
按照地理環境的氣候特點和土壤理化特性,應優先選擇本地的地被植物。本地區的地被植物可以有效適應土壤和氣候,即便是種植地點從深山轉移至城市,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表現相對于外來引進植物要優秀很多。此外,在建設中應用本地植物,無論在前期投入上,還是在后期維護上,都能節省很大的成本和精力,既降低了成本,又幫助了企業得到更多的收益。本土野生地被植物生態各不相同,在投入利用的前期就應根據當地特色與園林景觀的建設要求進行植被的選擇,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同時,對本土資源的利用能夠減少外來植被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外來物種過度生長造成破壞性侵入的可能性,有利于植被的良好生長與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并能夠最大化地展現當地特色。
3.2實行生態配置
應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需要整體思考本地區環境因子,選擇適應性強的地被植物,結合選擇地被植物的生態習性、生長速度與成長以后產生的覆蓋范圍,有效搭配喬、灌和草,有利于各類生物各得其所,建立穩定的植物群落。常綠樹由于擁有較高的郁閉度,樹下面經常產生禿斑或空地,這部分地區可以種植山麥冬,其成活率較高。在林分密度較小的樹林中,可以選擇種植開花的地被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落葉樹林。在巖石上可配置虎耳草等巖生地被植物。臺階、石隙間種植石蒜類、闊葉山麥冬等。
3.3植物養護
在進行植物種植時,為了保證土壤肥力充足,應及時施加基肥;搬運植物時,認真做好防護措施,輕拿輕放,避免對植物碰撞產生額外傷害。種植填土時,保證苗木擺放端正,固定土球以后去除包裝材料,之后開展填土操作,填滿搗實土球附近的土壤,及時澆水保墑;為了保證植物端正直立,避免發生歪倒,還要為植物提供支撐保護。此外,在后期養護中,安排專人進行護理,確定工作職責,提升植物后期綠化的效率。在病蟲害預防和治理過程中,應做到事先預防和及時治理的措施相結合,首先要做好植物檢疫工作。其次要科學用藥,應詳細了解病害原因和害蟲特點,針對性用藥,盡量選擇污染性小的農藥,并嚴格控制使用量。再次,通過施肥、控肥、灌水、控水、修剪、除草、清園、引進有益微生物等措施,幫助林木健康生長,增強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
3.4維護設施
除了景觀植物之外,建設園林還包括其他方面的設施建設,需要強化管理養護工作。比如,混凝土結構容易發展大規模裂縫,凝結水泥中產生大量水化熱是引發裂縫的關鍵因素,混凝土結構由于體積龐大降低了散熱能力,進一步產生內外溫差,結合物體熱脹冷縮原理,在混凝土內部發生較大膨脹,但外部較小,造成變形不均缺陷,這是裂縫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施工中應對溫度嚴格控制,定期對混凝土設施開展灑水降溫操作。在完全凝固和定型混凝土之前提高防護水平,盡可能防止出現碾壓與踩踏現象。
4結語
隨著城市發展水平的提高,景觀園林建筑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城市建筑內容,不僅平衡了生態環境,還獲得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景觀園林工程復雜且系統,需要控制的點有很多,也對施工提出極高要求。因此,在設計施工中,圍繞以人為本的思想,根據施工地點,綜合思考人文性、生態性和美學性,改進設計計劃,保證工程的規范性。
作者:許振彪 單位:河南省安陽市道路綠化管理站
景觀園林施工設計篇2
1前言
這些年,民眾綠色生活的需求日漸突出,而做好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愈發得到相關政府及單位的重視。同時,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的日趨迫切,后期園林綠化養護工作同樣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對景觀園林施工設計無必要高度重視,同時不斷完善綠化養護工作,以確保城市生態建設的和諧發展。
2景觀園林施工設計
2.1堅持人本的設計理念
景觀園林的設計,最終需要滿足民眾的使用需求。為此,施工設計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好地滿足民眾的功能需求。同時,更應注意整體環境的舒適度,避免出現異怪景觀,尊重大眾的消費需求。2.2遵循生態優先的理念景觀園林的設計,離不開山水的布局。尊重生態優先的原則,應突出園林的靈氣和和諧性。注意禁用死水,做好供水、排水、凈化等生態循環。此外,注意禁用無價值的純人造景觀。
2.3融合地方特色的設計
園林景觀的設計,應體現建筑物與植被的融合,更要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傳統。為體現景觀的地方文化氣質,首先,將地方文化特點、歷史信息列入設計參考中去。第二,掌握地方氣候特點,并能圍繞此組織植被布局。第三,了解景觀植被特點,適時引進地方特色物種,以形成獨特有效的地方景觀。
2.4注意保持景觀的“活力”
景觀設計伊始,同樣配套對應的養護方案,提升景觀布景的“活力”,為民眾的生活提供最大的便捷。比如:選擇植被方面,注意適栽性,確保高存活率。綜合陰陽性、觀賞性、耐病蟲害性、同樹相鄰及分離,考慮干旱的耐受性,確保選擇植被景觀的“活力”。
3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
3.1制定綠化養護規范,按照要求做好日常養護
結合園林綠化管理的相關要求,參照園林工作者的實際經驗情況,制定實施詳細地景觀園林養護標準。尤其注意除草、松土、施肥、修剪、整形、病蟲害防治等指導性標準的制定,確保園藝人員根據標準做好綠化養護。
3.2健全完善綠化供水設施,確保澆灌系統的正常運行
當前景觀園林施工設計中,配用大量的綠籬、花灌木和大面積的大葉油草,加上多數土質較差,保水保肥能力不足,土壤不夠肥沃,后期澆灌需要大量的用水量,頻繁的給水次數。然而,從園林供水系統配置自動噴灌點來看,多數數量不足、分布不夠均勻,而且,還有閥門損壞漏水的情況,加大水資源的浪費。在此,公園應加大檢修力度,注意做好后期保養,完善澆水設施,為綠化用水提供便捷。
3.3做好花草灌木的修剪,營造良好的植物景觀環境
部分景觀設計中,尤其草坪、花木等有被踩踏的可能。加上后期立地條件較差,時常有惡草叢生,影響到苗木長勢,甚至造成高致死率,這樣嚴重影響景觀美化的效果。為此,公園務必要多籌措資金,及時做好補植、補種工作,及時更新那些無價值的草坪,確保景觀苗木的長勢良好。
3.4做好缺失綠籬、花卉等的修剪,確保綠地環境的完整性
公園部分綠籬、草坪和花木因為游人的過度踐踏,或惡性雜草過多,或立地條件差,生長不良,已造成死亡或缺失(如大葉紅草,馬纓丹、龍船花、洋紫蘇等);加上部分已補種但被臺風刮倒扶正后死亡,或蛀干式害蟲破壞的尖葉杜英等喬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綠地的完整和美觀。公園將在春季多渠道籌措資金,補鋪、補種補植死亡或缺失、無更新價值的草坪、花灌木和喬木,爭取在上半年全部綠地完好,生長勢優良。
3.5注意做好病蟲害防治,確保植被作物的生機盎然
園林景觀造景中,不少苗木移栽時,會形成創傷傷口,為天牛、木蠹蛾等鉆蛀枝干式害蟲的內侵提供可能。還有一些天然蟲害的影響,像是白蟻。對此,應加大人工防治力度,配合及時的藥物防治措施。還有一些花木,像是蜘蛛蘭、龍舌蘭等等,感染葉斑病的幾率較大,平時應注意預防,配合及時的藥防措施。個別園林土質較差,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為確保景觀花木長勢良好,建議后期適量追施速效復合肥或者葉面肥料,確保景觀苗木生機勃勃。
3.6完善養護管理技術檔案,方便后期園林樹種的養護管理
建立完整的植物養護技術檔案,內容包括綠地內花草樹木的編號、來源、樹種(含名稱、別名、學名、科屬、產地、習性、用途等內容)、規格、栽種年月、生長勢、日常養護措施、管護成效和自然條件、單項技術資料、統計報表、調查情況、總結報告等。及時收集、積累、整理、分析和總結經驗,分類整理,裝訂成冊,編好目錄,分類歸檔,以便管理。
作者:王昌金 單位:鄒平市韓店鎮林業站
景觀園林施工設計篇3
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的居住環境,景觀園林項目正在快速開展,因此,在現階段的景觀園林施工設計和綠化養護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技術和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做好技術上的升級改進工作,從而更好地服務景觀園林設計和綠化養護工作,為美化城市環境做出更多的貢獻。
1景觀園林施工設計要點
1.1施工設計中的關鍵要點
景觀園林施工設計水平直接決定了園林的整體使用效果和施工質量。在開展園林施工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要提高認識,綜合考慮到客觀環境因素對園林施工的影響,并能夠依據當地具體的施工環境,選擇合適的施工設計方案,以有效提高施工設計的科學經濟性和環境適應性。首先,要加強現場勘查調研工作,明確當地氣候、地址和水文情況,并出具調查報告,作為施工設計的重要文字性依據。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和適合當地地質氣候環境的綠化植物,在保證植物成活率的基礎上提高園林的美觀性。第三,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水文資源,將城市園林景觀建設與城市水資源循環利用相結合,一方面能夠協助城市在強降雨天氣時防洪排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已有水資源對園林綠植進行灌溉。
1.2施工要點分析
在景觀園林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施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景觀園林的施工質量。為了有效地保證園林的施工效果,需要合理地規劃施工流程,盡量避免交叉作業,降低不必要的安全風險因素。在正式施工前,應開展施工培訓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證施工工藝,從而有效地提高其施工效果和質量。在施工過程中,要根據園林景觀功能需要和建設標準,不斷完善相應的技術和管理工作,合理配置相應的人員和施工設備,使相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有效地開展相應的工作,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確保植物能夠健康生長。此外,施工時還需要考慮園林施工對周圍居民正常生活的負面影響,確保景觀園林施工不影響周邊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2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分析
2.1選擇適當的植株種類
提高園林綠化養護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園林植物的成活率和健康度,從而增強園林植物覆蓋率和美學觀賞性,在園林的后期維護工作中,綠化養護是一項必須予以重視的重點工作。在景觀園林綠化養護工作中,應選擇適宜、優良的植物品種,在景觀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地形、氣候、溫度、水分等客觀因素對植物生長的不利影響,科學合理地配置適宜的植物栽培空間,為植物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所以,在園林綠化過程中,要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的植被,在加強景觀建設的同時,可以有效地加強區域生態建設,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景觀園林的美學觀賞性,可以選擇如麥冬、二月蘭、玉簪、酢漿草等植物代替草坪,使園林景觀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此外,對于一些干旱缺水、自然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可以選擇一些節水、耐旱、繁殖能力強的植物,能夠有效地減少景觀園林后期植物養護的工作量,并節約城市水資源。
2.2建立完善的植物生長系統
在開展園林綠化養護工作時,必須科學合理地建立并優化植物生長系統,以提高植株苗木的養護水平。通過生物綜合防治養護技術,可有效減少景觀綠化養護工作量,利用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間的直接和間接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景觀園林的綠化養護水平,并降低工作量。在園林綠化養護過程中,要考慮植物健康生長所需的環境,并根據當地氣候變化特征,加強植物綠化系統的供水、供電設施的建設以確保植物生長系統的完善。另一方面,在綠化植株選用配置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土壤調節季節氣候因素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空間和生長周期,結合適宜當地環境特征的種植方式。此外,合理的密植,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和陽光,有效提高景觀綠化和養護效果。在景觀綠化和養護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地質、水文資源,合理配置景觀園林空間,使景觀園林更加立體和諧,從而有效提高景觀園林美學觀賞價值。
3結語
在開展景觀園林施工設計和綠化養護工作時,相應的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和后期維護人員要依照園林景觀所處的地理條件、自然氣候環境等因素,結合當地居民需求和經濟發展水平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在有效保證園林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增強園林美學欣賞價值和經濟性,為美化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沈慶平.景觀園林施工與養護技術要點[J].裝飾裝修天地,2016(10):479.
[2]陳福學.城市園林景觀施工管理及道路綠化養護[J].花卉,2017(20):37-38.
作者:陶加偉 單位:江蘇金海園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