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研究3篇

時間:2022-12-30 10:07:40

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研究3篇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篇1

1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產教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培養出的人才數量和質量都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1.1學校與企業產教融合理念未達成一致

學校與企業進行深入協作,通過產教融合來培養人才,既可以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也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合適的人才,本是一件多贏的事情,卻因為校企雙方理念不一致,導致產教融合效果不佳。一方面,很多學校領導者認識存在偏差,把產教融合簡單的理解為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一種方式,而對于如何通過產業融合來培養人才則沒有仔細的考慮。在與企業的合作中也下意識的把自身當做產教融合的主體,不能深入的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與合理化建議。還有部分學校在校企合作的對象上挑挑揀揀,只與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進行合作,而忽略了其他類型的企業。當民營企業或者合資企業有與學校進行協作的意愿時,往往會受到冷落,影響了產教融合深入發展。另一方面,企業具有趨利性的特點,而產教融合必然需要企業投入必要的資源,并且由于人才培養的周期性較長,很多企業不愿意在產教融合中投入精力和資源,無法形成通過產教融合培養人才的理念。

1.2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要求存在偏差

產教融合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要符合企業發展要求,培養出應用型人才。而現階段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要求存在偏差。第一,企業參與到產教融合的程度不夠,沒有深入參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F階段很多學校與企業開展的產教融合程度還比較淺,大多開展模式都是“學校進行培養后,通過到企業進行實習進行實踐”的模式,而在校培養中卻多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企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和實踐性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自然培養的人才也無法做到讓企業滿意。第二,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不足。目前很多學校通過與企業的深入溝通,已經有意識的設定了人才培養目標,然而在具體實踐上卻無法落地。部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還是采用傳統的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不重視學生實踐水平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學校則過于重視實踐能力,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猶不及。事實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出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理論、實踐只選其一的人才培養方式顯然是不科學的。

1.3學校課程體系與企業發展脫節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有效進行產教融合,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的保證。而現階段很多學校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并不完善,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一方面,學校課程內容沒有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部分學校課程開設遵循學科邏輯,強調學科研究和理論知識,缺少與服裝設計崗位有關的實操性內容。而部分學校則與之相反,過度強調學生實操性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科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很多學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存在滯后性,很多知識和理論都是多年前的內容,缺少服裝設計行業前沿性的內容,這就導致學生的能力培養與企業發展脫節,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1.4師資力量不足

服裝設計專業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對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大部分專業老師由于與企業生產、管理脫節,理論水平很高,然而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卻不足,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產教融合實踐過程中,本來應該學校教師和企業設計才共同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并且雙方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然而,一方面,學校教師對于實踐能力的認識不足,不愿意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后再到企業進行深入的實踐學習,提升實踐能力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學校與企業的交流不深,企業中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也很少能直接到學校進行經驗講授。

2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2.1校企深入協作,建立互利共贏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

建立雙贏的產教融合理念是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前提。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占據了主動的地位,因此產教融合中學校要率先轉變思想觀念,主動邀請企業對學校進行考察,采用平等、開放的態度聽取不同類型服裝設計企業意見,在調研服裝設計企業具備產教融合的意愿和能力后,充分發揮不同類型企業的特點和優勢,進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同時,學??梢赃M入企業進行產教融合的宣傳,解答企業在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上的疑問,同時深入了解服裝設計崗位需求和崗位特點。在校企雙方接洽初期,學??梢圆捎脤嵙暤男问窖埰髽I參與到產教融合中來,之后再采用合同的形式對產教融合的內容進行規范,既能保障校企雙方利益,也能讓企業更加安心。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根據服裝設計企業現階段的實際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建立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學校、企業、行業專家和政府機構多方的參與和充分交流溝通,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性。

2.2建立基于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

科學的課程體系是有效進行產教融合的保證。首先,課程體系要與產業價值鏈對接,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加強校企合作力度。企業要充分參與到服裝設計專業核心課程中來,學校要深入企業去了解服裝設計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產業人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等,以此為基礎進行課程內容建設。其次,要建立三級項目課程體系,三級項目指的是一個周期較短的小項目,其目的是掌握某個環節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是一個大項目分解出的一個組成部分。三級項目要經常進行,形成常規化訓練。而二級項目的周期更大,涵蓋的知識點更多,通??梢栽趩慰普n程學期結束時進行,提升學生對于課程核心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一級項目指的是一個內容、體系都比較完整的項目,學生要獨自完成從設計規劃到實踐結果的整個過程。一級項目通常以年度為單位,其項目內容最好是來源于企業的真實案例,例如年度論文設計中對服裝設計企業真實情況進行調研,問題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等。三級項目要有機的形成一個整體,第一級項目要掌握的知識點涵蓋第二級項目,二級項目涵蓋的知識點要包含第三級項目,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2.3打造校內外實踐創新基地

服裝設計是個實操性非常強的專業,其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實踐。因此,要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出服裝行業需要的人才,必須要打造校內外實踐創新基地。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參與課程實踐,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而實訓基地的打造要具有針對性,由校企雙方深入協作后建設。學校要深入調研企業生產、運營流程,實訓基地盡量還原產業內標桿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可以引進優秀企業的生產線和先進的智能化設備,通過對企業生產、運營環境的模擬,提高實訓所得到的既能與企業崗位的契合度。其次,要豐富校外實習基地。現階段大多數學校的校外實習就是把學生放到企業去上崗一段時間,對于實習的效果無法把握。因此,學校要與企業進行密切協作,對服裝設計專業對口崗位所需要掌握的既能進行崗位分析,之后建立教師、幫帶師傅、學生個人和家長多方監督和評價機制,及時掌握學生崗位實踐的情況,確保實習的效果。

2.4打造出一支實力雄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針對學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現狀,一方面可以要求服裝設計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學習,了解服裝設計企業一線的真實狀況和企業前沿的設計成果。例如,每位教師每個學期必須有一個月的時間在服裝設計企業進行調研和學習。當然,對于教師實踐的要求必須與教師的考評機制相結合。目前教師的考評主要與授課為主,因此教師對參與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可以將參與企業實踐納入教師考評內容,并直接與教師的薪酬、年度評選等掛鉤,提高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服裝設計人員到學校進行兼職授課,將行業專家們豐富的服裝設計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學校要為兼職教師提供必要的薪酬待遇,同時,由于兼職教師沒有專業授課經驗,可能出現授課技巧不足的問題,因此學校可以對兼職教師的授課技巧進行培訓,提升授課效果。

2.5健全產教融合多元化評價機制

學校和企業進行深入的產教融合活動,其根本出發點和動力都是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學校的利益訴求是培養出符合教學目標的人才,而企業的訴求是獲得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由于校企雙方參與產教融合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因此在產教融合實踐過程中要從多角度的對雙方進行多元化評價,從而獲取并改善產教融合效果。首先,學校和企業要建立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內部評價機制。學校的內部評價可以從學生參與的滿意程度、應屆畢業生進入服裝設計企業的就業率、企業的支持力度等角度出發,探究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企業的內部評價可以從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招聘的數量和質量的角度進行。其次,要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例如行業協會對服裝設計專業產業融合情況進行評估,分析雙方在協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的保證評價的公平性,促進雙方的改進。最后是教育部門要對產教融合狀況進行評估,并且建立相關獎勵機制,對于因產教融合而培養專業人才、促進就業的校企雙方予以獎勵,從而激勵校企雙方產教融合的動力。

3總結

產教深入融合是培養服裝設計人才的有效途徑,然而,現階段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中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學校與企業產教融合理念未達成一致;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要求存在偏差;學校課程體系與企業發展脫節;師資力量不足等。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行產教融合改革,包括:校企深入協作,建立互利共贏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基于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打造校內外實踐創新基地;打造出一支實力雄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健全產教融合多元化評價機制等。

作者:黃晶晶 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篇2

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該規劃還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的服裝產業要實現創新,亟需加強對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和設計的創新,以及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原創設計人才的培養。目前,北京服裝學院開設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還建立了包括本科、碩士學位為一體的中國傳統服飾搶救傳承與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對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國家文化形象傳播做了有益探索[1]。

一、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成為現代創新所需的基礎資源之一,對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革起到關鍵支撐作用。隨著數據紅利涌現,國際服裝設計資源泛濫,大量國外服裝服飾品牌布局中國市場,占據了高端市場的位置。我國服裝品牌模仿西方品牌,服裝設計和產業多受西方的影響,無法體現中國特色的服裝文化,服裝服飾產品的文化含量較低、原創性匱乏。要想改變這一局面,高校需要重新審視當前的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變革當前的服裝設計教育,將培養具有本國特色的、有原創性的創新設計人才作為設計教育的重點。當前我國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在理論課程體系上大多以西方為主導,設置西洋服裝史、服裝立體裁剪等課程。學生接收到的大多是來自西方的服裝歷史文化、服裝形制、服裝裝飾和服裝造型手段,導致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服裝文化部分的研究不夠深入甚至不了解,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基礎理論知識的儲備不足。學生的設計理念也多受西方服裝的影響,忽略了本國傳統的服飾文化元素,設計作品沒有本國特色,甚至是簡單地抄襲和模仿西方服裝設計。在教學方法上,缺乏理論課程與設計課程間的聯動和拓展,缺少對學生系統性設計思維和創意理念的培養;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知識點相對比較孤立,忽略了傳統服飾文化元素的橫向和縱向發展,沒有真正做到服裝史論知識與設計實踐間的互相貫連、相互影響。

二、在本科教學中探索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創新設計教育的新方式

我國有著深厚的服飾文化,包括精湛的服飾手工技藝、精致的絲綢染整工藝、華麗的錦緞織造工藝等。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設計,必將成為紡織服裝產業的未來創新設計方向和發展趨勢。而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需要融入當代生活,進行當代運用與創新,為服裝產業提供設計創新,提高我國服裝品牌的國際競爭力,賦予傳統服飾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2]。

(一)教育目標和理念

服裝設計本科教學的特色體現在教育目標上,即培養具有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情懷和國際時尚設計視野的復合型創新設計人才。通過教育,培養學生以傳統服飾文化為載體,結合現代設計,設計出有本國特色的服裝作品,從而打造具有本國特色的服裝文化。將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知識講授給學生,既使學生掌握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理論知識和技藝方法,同時又把學生帶到服裝設計的前沿,實現傳統服飾文化與服裝產業創新設計發展的對接,打造有文化內涵、本國特色的時尚產品。

(二)多元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由服裝設計資深和優秀的專業教師、行業內外兼職教授或專家、民族服飾手工藝人或匠人、絲綢博物館的專業人士和行業內優秀的一線設計師組成,建立合理的教學梯隊,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以雙師型教師團隊的授課模式為主,整合教學資源和產業優勢,特別是大量一線服飾手工藝人和設計師參與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傳統服飾文化并緊跟行業動態,實現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同時,在課程中充分利用浙江服裝產業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開展產學研,既可以使服裝設計本科的教學結構更為合理,也使學生更符合市場和行業的需求,擴大就業優勢。

三、構建傳統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的人才培養路徑

(一)形成以創意設計思維培養為中心的啟發式教學

傳統服飾文化資源的優勢并不能直接轉化為我國服飾文化和服裝品牌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設計師需要提升服飾品牌的文化底蘊,提高服裝設計的原創性,合理利用我國深厚的傳統服飾文化,與當代設計和生活方式相結合,不斷加以創新,推出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服飾產品,打造本國服裝服飾品牌。對于服裝本科教育而言,要想培養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能力的人才,對學生系統性思維和創意觀念的培養至關重要。在理論課程體系中,教師可以穿插設計思維訓練和流行趨勢分析環節,讓學生在低年級就養成原創設計的習慣。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選定傳統服飾研究專題,進行廣泛的資料收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梳理,對傳統服飾造型、結構、色彩、材料、紋樣及其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和討論,以此加深對傳統服飾元素的理解,感悟傳統服飾內在的文化和精髓[3]。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西方與東方、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方向展開創意設計,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意理念,提高學生原創設計的主動性。

(二)整合貫通式課程體系的特點和內容

傳統設計教育往往按照先理論課程、后設計實踐課程的順序安排教學,學生很難將理論類課程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在設計實踐課程中,容易形成碎片化的理論知識和設計思維。教師需要整合模式教學,按照加強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的思路,從服裝設計史論類課程入手,兼顧專業課程現狀,把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知識、當代前沿設計有機地結合,構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課程群,形成一個史論課和專業課的課程循環,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知識的研究和傳承創新。教師需要將史論課程體系和設計課程體系中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連接,從服飾美學和服裝消費行為的角度出發,研究中國傳統優秀服飾文化如何演繹當下。同時結合當代設計、生活方式,為服裝設計提供創新創意路徑,為服裝產業提供原創設計作品,賦予當代服裝設計創新力量。在課程設置上,教師要將中外服裝史、民族服飾文化、中國傳統服飾工藝、中國傳統服飾裝飾藝術以及服裝創意設計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以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為主導的服裝設計史論類課程,提升學生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掌握水平,為后續的設計類課程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提供豐富的設計元素。

(三)營造系統創新的教學環境

“教育”最深的意義是“開導”和“引出”,也就是將受教育者從蒙昧導向智慧,把一個人內在的精華天分“導引”出來,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4]。在當代設計教育中,應開展以培養學生創意設計思維為主導的教學,采用教師引導的方式參與教學,學生以個人和團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頭腦風暴和創作設計,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自主的創造性思維;并引入企業設計項目,營造系統創新的教學環境。首先,必須改變學生學習傳統服飾文化知識的盲目性,通過邀請資深專業人士來舉辦講座,向學生傳達服裝產業對設計人才的要求,讓學生了解自身學習目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服飾文化知識的欲望。例如,服飾手工藝就是代表性課程,通過邀請民間手工藝人和匠人來學校講學,以及安排學生對相關企業、相關工藝進行實地調研,參觀相關設計工作室、博物館等直觀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了解民族服飾手工藝,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民族服飾手工藝的熱情和興趣,激發學生以傳統服飾手工藝作為靈感的傳承與創新設計。其次,重視與產業的聯系,并將這種教學方法貫穿于具體課程中。例如,在中國傳統服飾藝術課程中,學生還原傳統制作工藝,借此參透傳統服飾手法的精髓,并通過提取元素結合設計思維和創新理念,把傳統文化融入當代人們生活,并按照企業的實際需求設置作業命題。之后,對創新設計的時裝專集做靜態展示,邀請企業人士來參觀,形成企業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一方面,讓學生的設計作品貼近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體會創新設計樂趣及成就感,讓史論課程學習更具有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服裝史論的熱情,并在史論類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結語綜上所述,由于服裝設計專業的創新性與時效性,要求服裝本科教學必須從強化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著手,不斷加強設計思維和創新觀念環節的教學,完善教學體系,才能真正做到適應市場的需求。而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設計教學效果,必須在傳統服飾文化的知識教學、學生創新設計思維培養以及與當代設計結合中逐步實現。

作者:孔建慧

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篇3

裁縫是我國一項非常古老的行業,逐漸發展到今天演變成現在的服裝行業。隨著人們對服裝美感和質感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今的服裝行業除了要給人提供舒適的穿著,更要給人美的享受,這也給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學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單一的理論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這個行業的要求。各類學校在不斷地探索并參考國外先進的案例,逐漸開始實行校企結合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1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應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本專業的學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目前來看,行業中優秀的服裝設計類人才,不僅有較高的藝術審美,更有獨立完成服裝制作的技術水平。然而傳統的培養模式往往沒有將這兩部分內容進行有機結合,造成學校中的專業學生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熟悉,卻沒有足夠的支撐自己理論的實踐技能,無法完成想法到實物的轉化。而這種停留在紙上的高談闊論離優秀的服裝設計者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僅僅有理論知識的服裝設計者很難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通過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策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

2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

2.1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學生提升

理論與實踐結合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點環節,但是在以往的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教學開展中,就常常會面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在這方面的資源有限,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有保障的實踐資源;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部分學生不注重實踐練習,即使有了足夠的資源也沒有足夠去重視,導致實踐能力較低。針對以上問題應該從兩方面解決,第一是校方可以加強政府以及與企業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加大學校在實踐方面的資源投入,開展服裝設計實踐課,鼓勵學生積極實踐。第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言傳身教,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深入講解理論與實踐結合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并且從自己做起重視課程實踐,感染學生讓學生重視實踐課程。

2.2加強校企合作強化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很多職業高校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服裝設計與工藝教學中更應該深入落實校企合作,也就是科學地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策略。校方除了要為學生安排理論課程的教師,更要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為學生安排企業學習中的指導師傅,學生跟著實踐指導師傅,能夠學習到更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實踐經驗,并且通過指導師傅的近距離指導,可以讓學生及時地發現自己在服裝設計與工藝學習中的不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也可以通過將理論付諸于實踐,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升華。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除了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資源,更可以通過開展定向人才培養措施,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滿足了企業用工需求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證學校就業水平的同時,緩解社會在人才供求上的壓力。

2.3注重崗位輪換避免技能單一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重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技能單一化。“術業有專攻”——很多企業中的成熟技術人才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就是在某一方面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學生在跟隨這樣的師傅進行學習時,就會在師傅的長處上掌握更多的技術,而在師傅的短板方面有所欠缺。所以,高校在與企業進行合作時,應該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定期進行崗位輪換,這樣一個學生就可以接觸多個師傅傳授技能,對于學生來說能力就可以得到全方面的培養。但是在進行崗位輪換時要注意,學生要達到所學的技能已經可以基本熟練掌握之后才能進行輪換,可以通過師傅考核的形式,還確定學生是否已經具備輪崗的條件。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一樣會一樣,避免出現樣樣都學卻都沒學好的狀況。

2.4定期競賽評比督促學生進步

服裝行業經常舉辦一些服裝秀活動,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教學中,也應該定期舉辦服裝秀表演競賽。例如,教師可以規定每次競賽的主題,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主題的理解,發散思維制作出2-3套切合主題的服裝作品參與競賽,然后配合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點評,指出學生的優勢和不足。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在實踐中發現不足,進而促進學生的提高。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除此以外,學校還應該結合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學生的時間情況,定期組織開展藝術鑒賞課程。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上準備幾件成品服裝,讓學生對于服裝的設計、制作、藝術內涵等方面進行鑒賞。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鑒賞進行總結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并且讓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針對自身的短板進行強化提高練習。

3結語

本文根據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現狀,列舉了如理論與實踐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注重崗位輪換等具體的教學措施,通過科學地運用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康華,肖萍,李震陽.校企協同育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試點項目為例[J].工程技術研究,2017(2).

[2]周玉蓉.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以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6(15).

作者:李永燕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线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国产 | 国内不卡1区2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正点嫩模大尺度写真在线视频| 免费看成年人网站| 三男三女换着曰| 日本漫画大全无翼无彩全番|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日本xxwwxxww在线视频免费|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网站免费|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老公去上班的午后时光| 国产又黄又刺激又爽视频黄| 97国产在线播放|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操| 一二三四区产品乱码芒果免费版| 成年女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 欧美一日本频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 chinese国产xxxx实拍|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地址| 口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韩国色三级伦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特级一级免费视频|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