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重視學生的全面能力發展,教育體制的改革促使各學科教學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緊隨新課程改革發展方向實施有效的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除了能給學生深入講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還要能夠轉變思想觀念,要能夠創新多種教育形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愛好,以不斷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實現教學的有效性發展。基于此,本文筆者從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剖析入手,從不同方面優化策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英語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教師在學習英語時不僅要能夠掌握基礎知識,了解語法結構,還要能夠掌握它的表達方式和形式,通過學習英語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中,教師要能夠始終堅持生本思想,為了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師可以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阻礙,在認識到當前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前提下,教師要能夠針對性地提出多元的教學優化策略促使學生得到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初中英語教學當下的現狀問題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和機械練習為輔。在這種單一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明顯,其學習興趣持續低迷,學習效果極其不佳,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不僅單一枯燥,且教育思想也受到應試教育的桎梏,常常以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認為英語課堂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是關鍵,常常會忽略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佳。除了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常常采用一言堂的形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傳授知識,缺乏課前備課時對學生的學情特點分析,當教師傳授同樣的知識給學生時,常常會導致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跟不上”的現象產生,加上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方面都限制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功能的發揮,導致學生學習效果受到限制,最終使得師生互動單一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影響高中英語教學效果。
二、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1.利用學案導學,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導學案是教師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和具體教學任務,為了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學案導學不僅能夠彰顯學生主體地位,還能夠增加教學的針對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知識的探究和質疑過程中。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時要能夠充分設計學案導學,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將相關的問題知識串聯起來設問導學,引導學生完成預習任務。比如,在教學《Ithink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一課時,這節課側重于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風俗習慣,介紹我國傳統節日,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相關導學案引導學生積極預習準備相應知識,為后續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2.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初中英語課堂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自己青睞的多媒體技術,關注多媒體設備功能的應用和其直觀生動的優勢,動態化、容量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到初中英語課堂中,通過創設直觀情境,呈現相應知識的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投入英語學習中實現教學有效性。比如,在教學《Canyouplaytheguitar?》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備課時通過設計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吉他的各類演奏視頻,在視聽覺的盛宴中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學《What’sthebestmovietheater?》通過在課前整合準備關于電影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中給學生播放自己喜歡的電影片段后提問學生最喜歡的電影讓學生做比較,在趣味情境的呈現中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看法。
3.采用問題啟導,培育學生英語思維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核心素養中對學生的英語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培育學生的思維,就要能夠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在問題的指引中思考和探索問題,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Howcanwebecomegoodlearners?》一課教學中,通過布置問題任務的形式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且討論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體驗,從課堂閱讀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得到思維的深化發展。
4.組織合作探究,生生互動交流探討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當下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計劃,能夠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給他們布置討論任務讓他們互相交流探討,教師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要能夠結合學生的討論情況恰當指點,適時干預,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學習。比如,在“Howmucharethesesocks?”這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實施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在向學生講完本章節的基礎知識后,教師便將班級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先給學生提供服裝價格調查表,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調查并填寫表格中相關的信息,在此前提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在小組內設計有關購買衣服的英語情境對話,并將所設計的情境對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現出來。
5.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激勵進步
分層教學就是將原有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學習習慣等綜合能力水平差不多的學生聚攏在一起,讓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計劃,讓學生能夠在不同教學方法引領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中順利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化,以此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都能夠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進步。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對英語學習本身興趣不濃,且學習時常常會倍感吃力,成績也較差,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注重他們基礎知識的把握,通過引導他們記憶詞匯知識理解文章大意,優化教學環節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對于學優生而言,他們本身的英語基礎較堅實,學習能力強,對復雜的英語句型能很快掌握,因此教師關注他們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和穩固,除了熟記詞匯等基本知識外,還要能夠引導他們掌握文本段落大意,深層理解知識內涵,能夠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展開學習。綜上所述,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層次推進,一線教師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由此引發了教師對新時期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思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充分意識到當前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前提下,要能夠從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學策略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通過利用學案導學,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采用問題啟導,培育學生英語思維;組織合作探究,生生互動交流探討;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激勵進步引領學生獲得學習效率提升。
作者:羅素勤 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程集鎮中心學校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篇2
課堂問答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反思自身學習以及教師了解教學情況的重要手段。學生圓滿回答出問題意味著他能跟上課堂節奏,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增強學習信心。而回答問題不理想,也可以促使學生反思,激發其探究問題的欲望。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情,改進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研究課堂提問技巧,對促進學生優化自身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提問缺乏重視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不善于借助提問促進學生思考,導致學生只是機械聽講,其自主學習探索實踐被教師的“滿堂講解”擠占;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提問,甚至認為提問會延誤教學進度,這種情況下,學生通常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難以發展自身的問題意識;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具有濃厚的個人意識色彩,沒有根據學生知識的儲備與經驗進行提問,很難激發學生的回答興趣[1]。
(二)教師對提問技巧不夠重視
盡管部分教師認識到課堂提問對促進學生思考與激發其探究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提問時沒有注意技巧,出現了隨意提問、滿堂提問、自問自答等現象,使得學生無所適從,不得要領,抓不住探究重點;有的教師為活躍課堂,常提問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選擇性忽略,導致兩者間的成績差距逐漸拉大,出現兩極分化;有的教師沒有合理運用分層提問的策略,對各層次學生采取“一刀切”的提問方式,對中下層學生缺少鼓勵性評價,導致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課堂參與度難以提高[2]。
二、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啟發誘導作用
有效提問可以使學生直接面對問題,是激發學生探究動機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能促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有效提問還可以解決學生思想“開小差”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產生探究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探究當中[3]。同時,學生對問題圓滿作答或在教師引導下回答出問題后,也會產生自豪感,更自信地投入英語學習,提高探究熱情。
(二)鞏固知識作用
教師與學生的問答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調動并運用儲備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回答問題時,會對知識進行梳理、思考、理解與記憶,這能提高學生的知識復現率,促使其鞏固與內化所學知識,系統構建知識體系。如教學listen、hear、obey、accept四個單詞的用法區分時,教師在學生了解各個單詞的意義后,為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可進一步提出問題:這幾個單詞中哪個可以表示聽歌?如果要表達“服從義務”的含義則應用哪個單詞?教師設置相關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三)反饋矯正作用
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實際上也是對教學效果的反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發現學生學習的短板,了解學生哪些知識掌握得較好,哪些還不夠。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情后,可以反思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學生可以了解自身學習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知識掌握得還不夠扎實,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矯正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三、提高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一)運用提問解決學生的疑點難點
由于英語屬于學生的非母語語言,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問題。對此,教師就要通過有效提問解決學生的疑惑。如在學習“Whatdidyoudolastweekend?”時,由于受漢語的影響,學生對助動詞的過去式以及助動詞后面的實義動詞為什么要用原形等并不理解。對此,教師在這一環節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助動詞要用過去式?為什么助動詞后面的實義動詞要用原形?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學過的語法。隨后,教師再讓學生口述一些用到助動詞過去式及實義動詞原形的句子。通過提問,學生能加深對所學語法的理解,并且學以致用,完成知識的內化與鞏固。再如復習賓語從句時,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注意賓語從句的語序特點,使學生更好地運用賓語從句表達句意、了解賓語從句的陳述句語序及相關時態的變化。這樣,教師可通過有效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提高其英語運用能力。
(二)運用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感興趣,而興趣是驅動學生深入探索的重要動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熟悉與掌握語言知識點,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探究與交流,培養英語交際能力。如針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機器人”進行提問,使學生集中精力探究交流。在學習“Willpeoplehaverobots?”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提問學生:“Howwilltheworldbedifferentinthefuture?100yearsfromnow?Willpeoplelivetobe200yearsold?”這些問題都比較新穎,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會因為急于想知道答案而閱讀課文。這時,教師可以就課文中的重點句型引導學生理解與運用,鼓勵學生探究交流與訓練,從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對于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可以請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回答,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中等難度的問題,可以請英語基礎較扎實的學生來回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則可以其為專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動交流,促使學生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4]。
(三)運用提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知識
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問技巧,問題的設置要由淺入深,不能一味提難度較大的問題,避免挫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不能為了加快教學進度而不斷提問,要通過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如在學習賓語從句時,可以讓學生先說出類似“Whatclassishein?”的特殊問句,然后提問學生這個特殊問句的陳述句語序是什么?當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時,教師再提問:如果用這個特殊問題做tell的賓語,則應用什么語序?這時的句子應如何正確組合?學生會逐步探討,并總結規律。同時,問題還應具有發散性,發散性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調動自身儲備的知識。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小組探討,或分解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各小組成員分工探究,以小組成員集體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再歸納總結。
(四)運用提問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銜接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實際學情,要有針對性地突出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銜接和拓展。如果教師忽視知識的銜接性,提問太隨意,往往會擾亂學生的思路,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圖片或者視頻輔助提問。這種形象生動的課堂提問方式,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更好地開拓思維,用邏輯思維分析問題,緊跟教學節奏[5]。如復習動詞時態時,可以就動詞隨時態的不同而改變的規律設置提問。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一定要研究提問的藝術,講究提問的技巧,運用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銜接,促進學生深入探究,鞏固與內化知識,提高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邢琴芳 單位:浙江省桐廬縣三合初級中學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篇3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提問學生時采取有效的提問策略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效掌握英語知識。廣大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化和知識的儲備。
一、量生而行,問題要考慮學生情況
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學生問題主要是想讓學生經過思考之后可以回答出來,而非讓學生回答不上問題而白白浪費時間。所以教師在提問時要考慮到問題的難度和將要提問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確保提出的問題對提問的學生來說既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又可以通過思考回答出來。例如,教師在教授《Let’scelebrate》這一單元時,通過Eddie和Hobo導入新課后,教師想要利用教材中給出的圖片和打亂的節日名稱進行提問,由于節日名稱里有很多的新詞,一部分學生可能對于新詞掌握得不是非常牢固,于是教師在提問學生時應傾向于尋找英語水平較高的、特別是在單詞記憶方面好的學生進行提問:“Let’suseEnglishtospeakoutthefestivalsrepresentedinthpictures.”教師將教材中的圖片和節日名稱利用多媒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看著屏幕回答出每一個節日的圖片,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提問的問題上來,學生的回答也可以幫助其他學生明確答案。教師在選擇提問的學生時,盡量選擇一些英語單詞記憶牢固,但是不太注重口語交際的學生,幫助學生趁提問的時機提高口語水平。(教師給出一個模板:ThefirstpicturerepresnetstheDragonBoatFestival.)在學習完B部分Millie和Tommy兩個人之間關于最喜愛的節日的對話后,教師提問學生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What’syourfavoriteholiday?)。教師此次選擇一些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讓他們嘗試回答出自己最喜歡的節日,并且引導學生說出原因(Whyyoulikeit?)。教師兩次提問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不僅可以提升教學效率,而且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幫助學生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二、問題合理,問答以鼓勵激發為主
教師的提問一定要設計合理,不僅要有一定的新穎性,還要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也要盡量向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方向靠近。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給予相應的引導,回答完畢之后也要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信心。例如,教師教授《FoodandLifestyle》這個單元時,帶領學生學習了“ReadingA”這篇文章后,可利用多媒體呈現很多的食物,并讓學生兩人為一組詢問對方喜歡吃的食物、某一種食物的分類以及喜歡的原因等等,然后教師隨機進行提問。教師在提問時,盡量選用簡單的英語提問方式:Whatkindoffooddoyoulike?Whyyoulikeit?Whatkindoffooddobananasbelongto?……學生可能因為比較緊張或者在練習時沒有來得及準備某一個問題,這時教師會引導學生盡量回答出問題。比如,教師提問“Whatkindoffooddobananasbelongto?”后,學生思考了很久也沒有回答出來,教師于是引導學生說出:“Bananasbelongto...”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了正確答案,教師此時要注意鼓勵學生的精彩回答,讓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甚至可以說一些自己在學習英語時的糗事來緩解這位學生的尷尬。
三、靈活應對,及時處理意外情況
教師在提問學生時,很多學生可能由于反應比較慢或者回答的內容偏離問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既要保證不冷場也要引導學生回答出相對正確的問題或者方向。例如,教師在教授完第7單元《Shopping》的第一篇閱讀理解《Goingshopping》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課后習題B1部分。這部分題目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熟悉度還有細心程度,所以難度不大。因此幾分鐘后,教師讓學生起來分享答案,但是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兩個題目出現錯誤,教師正好走到了學生的旁邊,發現學生是念錯了答案,于是教師采取引導的方式:“Ithinktherecouldbeadifferentanswertothesecondquestion.”學生聽到后仔細查看了答案,及時改正了過來,教師趁機表揚學生的行為。而在后面的語法練習時,教師在提問學生關于“some”和“any”的用法時,一位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于是教師趁機帶領學生再次一起回顧關于兩個單詞的用法。教師提問一位學生“Doyouwanttoeatsomefruit?”,請同學用否定回答。學生則回答:“No,Idon’teatsomefruit.”教師察覺到學生對于“some”和“any”的用法還有一些模糊,于是立刻說:“我們在一起回顧一下‘some’和‘any’的用法好嗎?”回顧完畢之后,教師立刻又提問該生:“Doyouneedsomejuiceandcoke?請用否定回答該問題。”該生則糾正了錯誤:“No,Idon’tdrinkanyjuiceandcoke.”通過此舉,讓學生及時認識到了兩者的區別。綜上所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性的提問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逐漸放松對英語學習的緊張,從而養成英語學習的自信,進而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氛圍。
作者:曹亞軍 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梁垛鎮臺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