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初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近年來,在新課標的指引之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比較關注的話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工作經驗,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對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從教師的正確引導開始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所謂“親其師,重其道”,首先,語文教師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位在語文教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對語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我們的課程可以影響到學生,感染到學生,使學生通過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想讓學生愛上語文,喜歡學語文,語文教師就要發揮榜樣的力量,教師自己本身就要帶著書香,飄著墨氣,既博古通今,又能縱覽中外,也不保守不激進,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文化和涵養,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認識到語文是什么,從內心生發出像老師一樣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愿望,做一個知書達禮的人。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就是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初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結構的構成,在總體上還是缺乏認識的,在語文學習上沒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所以需要語文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使其掌握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正確方法,具備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這樣才便于學生今后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那么走得再遠也是彎路或者背道而馳。所以教師在語文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再次是學習內容方面的指導,包括閱讀范圍、讀書書目、讀書筆記的整理,寫作知識、寫作素材的積累等等,都要對學生進行啟蒙式的指導。只有這樣使學生對語文知識體系從宏觀上有一個清晰的脈絡認知,才能保證其在今后的自主學習中產生高效率。
二、對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去做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地形成獨立的語文學習能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每個初中語文教師都懂,但是往往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還是習慣性地犯越俎代庖的錯誤。在教學之余,筆者也常常思考一些問題,阿斗之所以扶不起來是不是因為我們總是在扶他呢?所以我們可以想到,什么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是多給他們一些知識,讓他們都背誦下來,還是多帶他們做一些卷子、刷題拿高分?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學會放手,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做,去感受,去體驗,去經歷,去總結,最終學會自主學習,自己知道自己該學什么和怎樣學。只有自己找到了方向,并且勤于趕路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培養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是要語文教師學會放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扮演的就是場外指導,扮演的是教練的身份,而學生扮演的是學員的身份,教練把基本的技能技巧傳達給學員,學員就要自主地開展對技能技巧的訓練,自主地去探索、鍛煉、嘗試,到實踐中去檢驗自己的能力,以獲得更好的成績,提升學業水平。
三、對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做好監督
反饋,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把好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放任自流,不理不管。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雖然居于主體地位,但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導,不能顧此失彼。因此,在對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始終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反饋,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把好關。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學業完成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并對其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溝通與把握,對其發現的問題給予耐心細致的解答,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的監督與反饋是保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順利提升的保障,是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活動開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總之,初中語文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對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初期可能會花些時間和精力,但一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了,對其今后的學業發展和終身學習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會對我們的教學活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趙青 單位:吉林省通化市第二十一中學
初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篇2
在義務教w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能力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隨著語文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初中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自主學習能力概述及意義
(一)自主學習能力概述
顧名思義,自主學習能力指的就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開展學習工作;即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意識,獨立思考問題,進行探索、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我知識認知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指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做到尊重學生,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給予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從而實現自我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大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現成的知識理論,無形中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促進其發現問題能力的提高,而且通過尋找解決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2.有利于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自主學習是學生高效掌握語文知識的途徑之一,學生在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展開學習,不僅有利于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體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而且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
3.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
若想實現終身的可持續性發展,學生必須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等于交給學生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學生需要通過自我挖掘來獲得財富,為自身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采取適當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項東西產生足夠的興趣,學生才有動力對其進行深入探究,教師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用自身的語言魅力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學生,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形成。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比自己強大的人極其容易產生崇拜感。如果,教師自身知識淵博,在講課時也比較詼諧幽默,能夠使學生感到輕松、愉悅,那么學生不僅會對教師產生好感,還會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有所期待。學生對教師的崇拜感和語文學習的興趣都會為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一定的便捷。
(二)布置學生預習工作,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初一是學生由小學向初中過渡的重要時期,其腦海中并沒有形成關于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作用,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為了提高預習的實效性,教師要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幫助學生進行高效預習。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化的學習任務,調節學生學習情緒,緩解其學習疲勞。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若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在聽課時則會更加認真,聽課的效率也會隨之變高。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在預習時出現糊弄的情況,教師在上課前要對學生預習成果進行檢驗,對其自學水平做到全面了解,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課前預習這一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認知,加深對自身的理解和記憶。
(三)課堂中交流互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現如今,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較為機械且缺乏積極性,為教師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和學生交流互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表現自我。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不愿意發言,舉手的學生一直都是固定的幾個人,導致教師和學生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面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重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促進思維活躍,從而形成主動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結束語
語k課程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對其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與時倶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同時,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使其能夠受益終身。
作者:王宏
初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篇3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提上日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不僅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還是對語文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使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實現預定的學習目標。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一)終身學習的必然要求
自主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時代的發展更是要求每一個人都要持續不斷地終身學習。初中階段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在當前的語文課程改革下,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促進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貼近生活,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趣味性,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體驗到獲取知識的真正樂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是教師講授語文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正因如此,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留有充裕的時間預習課文,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問題,進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小、閱歷尚淺以及個體的差異,教師需要啟發和引導。教師要正確誘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他們才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習,進而合理安排時間和學習內容,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二)創設適當情境進行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適當情境,進而營造良好、和諧、人文的學習環境,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因為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感受,還可以使學生自己主動去體驗知識,加深理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著重激發他們的學習情緒。例如,可以利用電教媒體,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生動化,進而使學生易于理解,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說,“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如果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和好奇,就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樂而不知疲倦。學生在學習中對接觸到的新環境和新知識充滿好奇,老師就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對接觸到的領域感興趣,消除他們的畏懼感和陌生感。其次,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潛力所在,使他們更好地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充當“伯樂”,用自己的慧眼去找尋“千里馬”,培養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逐步增強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進而獲得學習的快樂與充實。
(四)激勵機制
激勵的評價方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有效指導,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教師還要完善獎懲機制,激發中學生學習的欲望,發掘中學生的個人興趣并逐步引導,使中學生深切感到語文學習不再枯燥無味,想學、會學、能學、堅持學。另外,尤其要對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因素給予肯定,負面因素則要及時正確引導,使他們不會產生抵觸情緒。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代中學生所必備的一種核心能力和素養。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更新節奏加快,要趕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為中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78-83.
[2]曹勇軍.語文自主學習:這是一個問題[J].語文教學通訊,2012(1):9-12.
[3]葉發春.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7):112-114.
作者:趙成紅單位:單縣尊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