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人們對園林綠化工程的發展逐漸加強了重視,環保生態的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園林綠化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需要重視植物配置,現階段在這方面的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進行改善,為城市園林的綠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植物配置的改進也是園林綠化不斷完善的內在需求。
一、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原則
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的植物配置中,一方面表示的是植物之間的配置,也就是對植物的種類以及色彩、結構等進行搭配,另一種就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的配置[1]。在城市園林設計中不論是以植物為景還是植物與園林中的其他要素共同成景,都需要做到主次分明,在植物配置中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原則。第一就是對比與襯托原則,通過植物呈現出的不同形態,進行姿態、形色等的對比設計,突出藝術上的構思,進而襯托出整體植物配置的美感。在進行樹叢的景觀組合中,應重視設計的協調性,盡量不要把那些在形態、姿色上差別較大的樹種放置在一起。在植物配置中可以通過水平與垂直對比、體形大小對比等手段去實現園林綠化工程的完善。另外,還有動勢與均衡的原則,不同植物類型各具姿態,比如杜英姿態較為整齊,而松樹姿態則普遍呈現出一種動勢。在實際的植物配置中應注重植物之間以及植物與整體環境之間的合理搭配,還應綜合分析植物在生長階段以及不同季節的變化,促進植物配置的平衡發展。
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不同的園林景觀具備的地理特征是不同的,對園林的綠化因為不同場地中的環境特征與功能需求方面的區別,并且綠化工程的資金投入以及園林景觀的設計等都是各具特色的[2]。所以,城市園林中不同場所景觀的觀賞價值也會不一樣。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按照景觀生態學的知識指導園林進行規劃,既可以顯著的促進園林中動物體系的發展,而且還可以讓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的外延和內涵都得到一定的拓展。在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前需要考慮園林綠化區域的特性及具體的需求,對園林綠化工程中的不同影響因素實行綜合分析,這樣進行的植物配置才能夠確保其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效果。也就是說,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成功的植物配置可以與園林所處的自然環境達到最大化的融合,可以使園林中的不同植物類型的生態效應得到充分的發揮,還有利于城市區域環境的改善,對區域氣候達到一種調節的作用,減輕城市污染程度,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水平得到提高。
三、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發展策略
1、實現科學的植物配置及互補配置
在大部分的園林綠化設計中為了使規劃方案能夠成立,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就會去更多的迎合領導的意圖,缺乏科學性,有時為了推銷較高利潤的樹種而破壞原有的設計方案[3]。比如在濱洲的園林綠化設計中普遍種植的植物是雪松、桂花等比較稀少的常綠樹種,使得整體的園林景觀呈現出一種花少、色暗、覆蓋率低的狀況,有的植株具密度多大,對植物的健康生長有較大的不利影響。當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后就會出現相互擁擠的問題,容易造成植物資源的浪費,因此必須重視植物的科學配置。另外,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需要綜合考慮各種植物的生長速度、陰陽性以及病蟲害交叉性等特點,這些在進行樹種的挑選中都屬于重要的參照條件,通常,當地的鄉土樹種具有較高的適應力,對一些病蟲害也有較好的抵抗能力,并且將常綠與落葉樹進行分開種植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蟲害的蔓延。
2、掌握不同城市園林地區植物配置的要點
交通道路周邊的植物配置應該注重突出其導向作用,在行車視距范圍內要采取通透式的配置方法[4]。在比較開闊的綠化園林中,可以更好的突出樹木植株具備的自然形態,能與道路綠化相搭配帶形成完整度較高的城市景觀。在廣場的綠化工程中需要配合廣場具備的功能去進行植物配置,更好的發揮出廣場的功能。在進行植物配置時應該結合廣場的規模、空間尺度等信息進行綜合的考慮,使綠化可以達到更好的裝飾與襯托的作用,還可以達到周邊環境的改善,為人們提供更加人性化、舒適的休閑場所。另外,道路綠化是城市園林綠化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能夠對一個城市的綠化風貌以及景觀特點進行直接的呈現。園林景觀中的綠化用地分布比較普遍,其自身具備的綠化條件也比較良好,在植物栽種時需挑選那些具有較高觀賞性的植物進行配置,使其能夠對城市的綠化特色及綠化質量進行反映。城市中的園林景觀路屬于道路綠化工作的重點內容,而其中的主干路則是城市道路系統的關鍵,在進行主干路的植物配置中應該綜合考慮空間層次、色彩搭配等元素,突出城市特有的綠化特點。一個路段中會存在多條綠帶,其植物配置也會相互配合,從而增強道路綠化的層次性,使得城市園林景觀更加的多樣化,這樣還可以充分的發揮出綠化具備的隔離防護功能。對分車綠帶進行植物配置時需要注意排列簡潔、樹形整齊等的配置原則。結束語在實際的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需要按照植物配置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長期的建設目標去考量,對當前園林綠化工程中存在的本土植物運用不足、景觀營造缺乏科學性等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在以后的植物配置過程中,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需要注重對本地優良物種的選擇,使得園林中植物景觀的建設更加的豐富、能夠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還需要根據生物與生態學的知識原理,使城市園林景觀獲得生態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李院平 單位:西安市臨潼區穆寨街道辦事處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篇2
1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原則
在園林植物綠化配置中,具體蘊含兩個含義,第一個是不同植物之間的配置[1],也就是在園林植物栽植中,要對植物的色彩、種類和結構進行精心的搭配[2]。第二個層面的含義就是園林植物要與山體、水體等要素之間進行合理的配置。在園林設計中,無論是完全以植物為景還是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之間共同組成不同的園林景觀,都需要做到層次分明[3],有主有次。在園林植物配置中還需要做到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是要體現襯托和對比原則,園林植物搭配中通過植物的配置,呈現不同的形色、姿態和形體等對比襯托,最大程度的體現藝術上的構思,從而將各種植物的種類等通過整體配置體現出藝術的美感[4]。第二是要注重園林植物配置的協調性,盡量不要把一些樹形、姿色上差別很大的園林植物堆放到一個平面空間之內,可以通過垂直和水平的對比、樹形大小的對比等手段來達到藝術設計之美。第三是要注重植物配置的均衡和動勢之美[5]。不同的園林植物有不同的姿態和類型,因此在園林植物實際配置過程中,應該注重植物與整體環境和植物與植物之間的合理配置等,從而綜合分析園林植物在不同的季節內或者在不同的生長階段之內,促進園林植物配置之間動態平衡[6]。
2園林綠化配置中的問題
2.1植物配置形式簡單
園林綠化的主要目的,除了隔音外,還有吸收污染物等目的。因此多數隔離帶采用綠籬的形式,采取宿根花卉點綴等,這樣的重復性高,而且形式比較單一;目前大多數園林道路都采取一條道路一個景色的應用方式,例如濰安路、鳳凰街等道路,采取整體搭配的方式進行,但是這樣搭配的話空間結構層次就比較少,而且還存在重復性高的情況,導致生態穩定性比較差。
2.2植物應用品種單一,缺乏色彩變化
目前園林植物的配置主要還是以宿根花卉植物和常綠的灌木為主,頻繁的使用有限的幾種植物,比如小龍柏、金葉女貞、鳶尾、紅葉小檗、大葉黃楊等使用比較頻繁,而其中觀花類的植被應用的比較少,只有少數的6種植物,而且配置也比較單調,栽植量也少。近幾年來地被植物應用的種類數量多,而且色彩和品種也比較單調,導致沒有能夠實現地被植物的觀賞功效。有的城區的道路貫穿于城市的商業中心和辦公區、居住區等,需要更多的觀葉類、觀花類植物配合才能完成色彩的搭配,從而起到美化城市環境作用。
2.3部分植物選擇不當,景觀效果不理想
不少園林植物配置喜歡采用沙地柏作為綠化的屏障,但是這些道路栽植的上述樹木密度過大、栽培的時間也比較長,而且隔離帶內狹窄,但是沙地柏生長的枝條比較多,而且還存在延展性比較強等特性,使得徒長的枝條過多,影響了景觀,雜亂無章,對隔離帶內的行人和道路通行的車輛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外,栽植的沙地柏需要定期進行修剪,這樣就將養護的成本增加。
2.4踩踏嚴重,雜草地被混雜
在園林綠地中,有的緊鄰人行橫道,很多行人抄近路往往踩著綠化帶的邊緣走路,使得不少植物被踐踏而破壞,景觀也出現了大量的折扣,植物花卉被踐踏后就會停止生長甚至枯萎死亡,地表裸露了大量黃土。由于養護不到位,植物中大量生長雜草,談不上什么景觀可言。
3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建議
3.1植物生物學與環境實現相協調
在對園林植物進行配置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地理氣候條件等選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從而實現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樹種和花卉等植物。具體實踐中,在陽光充足的地區種植喜陽的植物,如油松、山楊、白樺樹等。在空曠的地區種植一些深根性的植物,如樟子松等。在北方地區的居民樓南側,選擇繡線菊等具有觀賞性的小灌木進行搭配等。另外,在北方遭受沙漠侵襲的地區,沿海容易遭受海浪侵襲的地區等,需要選用防護類的樹種,具備阻沙、防岸等植物的防護作用。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可以選用松柏和鳳尾竹等具備強勁根系的植物,達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3.2延長園林植物的觀賞期
植物的類型不同,其也具備不同的生長周期。因此應該在適當的季節對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的生長周期和植物的不同配置方案等。如在春季,需要植物能夠在具備溫暖的環境條件生長良好的條件,以園林植物不同的花期等為基礎,對植物實行層次搭配,讓居住在周邊的居民能夠在一年大多數季節都能夠觀賞到不同的花卉景觀。如果居住區的夏季溫度較高,則盡量的選擇種植一些高大的喬木,能夠為周邊居民增加遮陰溫的效果。在秋冬季,需要考慮植物的耐寒性等,多配置一些耐寒性的植物,諸如龍柏和圓柏等。
3.3豐富植物種類和景觀層次
道路的地被植物種類和數量有數十種,但是其中有少數一些地被植物被高頻率的使用,不利于營造道路特色的景觀綠地。從植物生長型來看,坊子區城區以外道路的地被植物中的藤本植物種類數量偏少,不能形成豐富的“喬木-灌木-草叢-藤本”植物群落結構,由于道路內一些高大喬木的使用,導致道路的綠地覆蓋率不足。因此,應該積極豐富城區以外的道路的植物種類,以及植物的生活型等。植物物質資源比較豐富,應該積極利用這些本土的植物資源來進行道路的綠化配置等。
3.4植物景觀設置藝術化
植物景觀的設計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并且比較復雜和細膩,需要充分的借助植物的線條、形體和色彩等進行綠植的構圖,并且通過植物的生命周期的變化以及一年四季的變化特征等,勾畫富有生命力的植物景觀意境美。道路兩側的地被植物景觀的涉及,還要充分將地被植物的形式美和時序變化進行充分的展現,提升意境美等,從而充分展現藝術氛圍,以滿足不同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意境。比如可以將觀果類的樹種和觀葉類的樹種進行合理搭配,豐富區域內的植物色彩,體現出季節性的變化色彩等,體現植物搭配和造景的魅力。
3.5加強對道路植物的管護
在植物景觀營造方面,為了保持長期的觀景效果,要加強園林植物的管護。一是應該固定專門的人員對道路兩側的綠化樹種進行管護。對道路綠化中常用的綠籬進行精細的管護,在冬季要做好防寒、夏季定期修剪。二是要對居民宣傳愛護植物的意識和習慣,不踐踏地被植物等綠植。三是在北方寒冷地區,要做好植物的防寒措施,比如在迎風面搭建風障等,以免冬季凍死。
3.6植物配置需要疏密有度
經過對園林植物工程實際的實施實踐分析,發現在園林工程的綠化植物配置中和實施園林景觀造景中,要想達到最佳的效果,就需要凸顯自然生態的本色,最大程度的將人工雕琢的痕跡消除。因此要想達到這種最佳的效果,就需要在園林工程植物造景配置中,做到疏密有致和主次分明的效果。一是在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中,需要對整個園林的綠化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進而對不同區域內的園林植物進行景觀造景的設計。比如對木棉樹這種高大的植物,與一些矮小的灌木進行搭配,可以對園林景觀的空間利用率進行有效的提升,這樣可通道;針對水生動物自然棲息地,在修筑道路時應以橋梁或涵洞方式跨越河流、濕地,保障水生動物生態廊道通暢;在河流中修建大壩或者水閘時,應為水生動物尤其是魚類設置洄游通道。
3.7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和科研支撐體系建設
3.7.1加快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加強物種定位研究站、鳥類環志站點、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站點建設,構建全市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體系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6]。
3.7.2建立商洛市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門信息源收集網絡系統,調查分析現有基礎數據,開展數據庫建設,借助元數據管理等先進的理念,整合各種生物多樣性數據,建設可共享、可更新的生物多樣性數據庫。
3.7.3推進商洛市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建設。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以科研機構的實驗室為基礎,建設生物多樣性實驗室,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大科學理論和關鍵技術,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生態安全、糧食安全乃至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于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王愛麗 單位:濰坊市坊子區自然資源和規劃服務中心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篇3
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植物種植是其基礎和核心,而想要確保綠化工程具有良好的效果,需要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做好植物的科學配置。塞罕壩是我國北方特殊的地區,園林綠化需要根據地區自然條件合理配置植物,才能更好地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
1園林植物配置概述
園林的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照植物的生態習性以及園林布局的實際需求,對園林內各種類型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從而達到園林功能性以及觀賞性的效果。在園林植物配置中,主要包括植物間的配置和植物與園林其它要素的配合。在植物間的配置中,需要根據植物的種類、樹叢組合、構圖、季節特征、色彩和園林的意境等進行綜合考慮;在植物與園林其它要素的配合中,如水體、山石和園路等,要根據地區內植物材料條件,從科學性以及藝術性方面設計植物景觀,并做好合理性規劃,實現其與環境的相協調[1]。
2塞罕壩機械林場情況分析
2.1自然條件
塞罕壩機械林場地處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最北端位置,屬于高原、山地地貌類型,海拔為1500~1940m,地貌的單元主要由南壩緣的山脈、曼甸和高原丘陵等構成,在東部多是曼甸,而西部是波狀固定的沙丘類型。在林場內,地形起伏并不大,相對高差在50m內,坡度也低于15°。此地區氣候特點表現為冬季長、春季短、夏季不顯著,且低溫寒冷、日溫差比較大、降水少、多風和無霜期長。塞罕壩屬于森林草原的交錯地帶區域,主要有7種植被類型,涉及25個群系,且包括了81科、312屬和659種維管植物。
2.2植物選擇
因為塞罕壩的冬季比較寒冷且漫長,春季風大干燥,夏季短促且溫涼,秋季出現氣溫驟降,地區霜凍比較早、熱量不足、晝夜溫差大、霜期長,同時降水也主要集中在7~8月份。選擇植物時,盡可能延長園林景觀觀賞期,并結合現代園林植物配置的發展需求,從塞罕壩區內659種類型維管植物中選擇90種類型岡林植物實施種植,按照它們不同的生長習性可以分為喬木類、灌木類(小灌木、小喬木和藤本植物等)及草本類3種類型[2]。
3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
3.1植物配置的原則
在選擇植物時,要嚴格遵循園林綠化的植物選取原則。首先,主要使用鄉土植物類型。因為鄉土植物能夠更好適應當地的環境,在植物移植方面并不會出現地區性的差異,從而避免栽植過程存在大量的死亡問題,并控制種植成本。其次,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花期早、形姿優美、花朵艷麗和分布廣等草本類型的植物,如果生長期比較短,選用花期早的植物能夠有效延長觀賞時間,如塞罕壩機械林場就選用白頭翁和報春花等花期早的植物,從3月中旬就陸續開始開花,并以此為基礎,對草本植物花色和形姿進行選擇,從而彌補了早春木本類觀賞植物的單調性[3]。再次,選用一株多觀性的植物。如在塞罕壩,盡管植物的種類比較繁多,但它們的花期卻較為集中,這就導致景觀植物在季節性方面變化不明顯,降低了觀賞價值。通過選用紅瑞木和花楸等,于不同時期能夠觀賞到枝、葉和果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就彌補了上述不足[3]。
3.2實現植物生物學的特性和環境相協調
在植物配置時,要根據地區實際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等合理選用植物,實現適地適樹和適地適花的效果。如塞罕壩就根據不同區域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植物的種類,在陽光充足的區域種植了喜陽樹種,如山楊、油松、白樺等;在空曠的區域種植了樟子松等深根類樹種;在溫和小氣候的居民樓南側,選擇紅瑞木、繡線菊類和金露梅等一些具有強觀賞性的小灌木。另外,還要注重選用防護類植物,根據植物所具有的生理、物力和生態等方面功能性,發揮植物抵御自然災害的作用,實現生態環保的效果。同時,按照區域環境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及科學配置防護綠地的樹種,充分發揮防護林綠地阻沙防風、護岸、護路和衛生隔離等作用。若一些地區雨水較少,常出現干旱或者水土流失現象,就可選用一些如鳳尾竹和松柏等具有發達與強勁根系的植物,保水護土功能顯著,還可以借助芭蕉類的植物對一些火災的易發區實施隔離。
3.3實現花卉觀賞期的盡可能延長
在植物配置中,需要結合地區季節特點實施設計。因為植物類型不同,其生長的周期也不同,在適當季節對植物合理配置,綜合考慮植物配置方案與植物生長周期。如在春季,要求種植的植物能夠在溫暖環境內良好生長,且具有相應的花期,以此為基礎,對植物實施層次搭配,讓人們能夠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美景。若城市的夏季溫度較高,為保證植物具有良好成活率,且為人們提供清爽的生活環境,就可以選用喬木類、高大型植物,增加綠色植物遮蔭的效果,讓植物環境價值在夏季得到充分體現。在秋季對園林植物實施配置中,要考慮植物耐寒性,且要和其它植物做好搭配設計,從而優化園林景觀。在冬季對植物實施搭配中,要選擇一些耐寒性植物,且保證其能夠在冬季具備旺盛生機,如龍柏、紅瑞木和圓柏等,并結合城市整體特點及需求,優化植物配置。另外,植物選擇中,要合理搭配和混栽植物花期,且分別布置在相同的環境內,有效延續觀賞期。在疏林區域內,可盡量選用一些早春、野生類宿根的花卉,如白頭翁和報春花等植物,將花期有效期提前至3~4月。
3.4觀果類與彩葉類樹種相結合
在進行植物配置中,為了豐富區域內的色彩,要注意不同色彩植物的互相搭配,特別是選用一些觀果以及彩葉等樹種類型。如在塞罕壩冬季時,其所種植的紅瑞木、花楸等呈現出紅色的枝條和紅色的果實,十分醒目和誘人;在秋季時,所種植的五角楓、蒙古櫟呈現出紅葉,和落葉松與楊樹呈現的黃葉,以及云杉呈現的濃綠,構成強烈對比,通過它們的色彩變化和對比,使塞罕壩秋冬季節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和別樣的魅力。
3.5通過植物造型增添景觀配置的變化
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對植物材料實施配置是景觀設計重要的手段。通過對園林材料實施多樣化的造型設計,不僅能夠解決植物材料存在的不足問題,而且還能夠使景觀的配置呈現出豐富性變化。要求所選用的此類樹種呈現出整齊樹形、個性強、單獨表現特性、枝葉稠密、輪廓分明、耐修剪和再生能力強等特點。如在塞罕壩的植物選擇中,因為植物材料比較少,導致景觀較為單調,而選擇云杉、紅瑞木相結合組成彩葉籬的方式,不僅很容易實施修剪處理,且在夏季呈現出濃綠的葉色,在秋季呈現出紅枝襯綠效果,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達到層次感強烈的效果。
3.6植物造景和配置要注重疏密有度和主次分明
通過實踐分析,在園林的綠化植物配置和造景中,最佳的效果就是凸顯生態自然的本色,要盡量減少和避免人工雕琢的情況。如果想要達到此效果,在實施植物造景和配置中,就需要實現疏密有致和主次分明的效果。首先,在植物的造景和配置中,需要綜合考慮與分析整個園林的綠化,進而對不同區域內栽植植物進行選擇和造景設計,如木棉等一些高大的植物和矮小灌木搭配,可提升園林景觀空間的利用率,還能夠凸顯木棉景觀的特色。其次,要按照城市園林實際需求來對區域內植物的造景以及配置實施細化,完成初步的設計方案后再通過相關專業人員實施論證和修改,確保園林綠化的植物造景以及配置效果滿足實際要求。再次,還要注意對新移栽以及原有植物的合理搭配,合理控制植物之間的距離,避免出現形象的突兀[4]。
3.7做好植物種植管理
在城市園林的綠化植物配置中,要適時種植植物,確保植物能夠高效成活和有效生長。如在塞罕壩,因為綠化的季節十分短暫且氣溫比較低,因此,要在冬季前使植物的根系與周圍的土壤能夠密切結合,避免因凍土導致凍害現象的出現,防止春季植株會隨土解凍而被提起造成植株不良生長或死亡等現象發生。由于早春土壤發生解凍,要在樹液沒有流動前進行種植,以提高種植成活率。同時還要做好防凍措施。冬季前要對植物采取適當保護措施,如在植物西北側位置搭建風障,必要時對植物搭建臨時性小屋,避免植物因過冷或早春的樹穴附近土壤解凍太遲造成植物的生理干旱而發生死亡。
4結語
綜上所述,以塞罕壩機械林場為例,對其植物配置情況展開分析,基于其林場植物種植經驗來對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熊偉樂.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0(001):1555.
[2]樓開達.園林植物配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綠色科技,2019(05):63-64.
[3]王潮炎.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006(008):3476-3477.
[4]劉士偉,張林.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7,000(007):175-176.
作者:宋彥會 單位: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三鄉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