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風景園林中植物造景的應用3篇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植物造景是由樹木及草本植物搭配組成,并按照相關植物的特點進行修剪和整理,最終形成具備審美價值的景觀。植物造景是風景園林中的重要一環,對推動風景園林的發展和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風景園林設計的植物種類及植物的價值,而且還提升了園林在整個建筑體系中的地位。過去植物園林在整個建筑體系中處于附屬地位,主要是對建筑群體起到襯托作用,而植物造景的出現使風景園林本身具備了較強的審美價值,成為頗具審美價值的風景。
1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1.1美化風景園林中的景觀
在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通常使用樹木及草坪進行搭配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并不斷優化樹木及草坪搭配設計的合理性。此外,還要充分考慮建筑主體與風景園林之間的協調性,使風景園林設計與建筑主體之間能相互映襯,從而打造頗具審美功能的景觀。
1.2改造風景園林的地形
道路及建筑物周圍難免出現不規整的地形,可能會影響整個道路的美觀程度,此時通過應用植物造景,在道路兩旁種植盆栽與花卉,則能較好地遮掩地形原本存在的不完美之處。不僅如此,參觀者在游覽的過程中,其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審美價值的花卉植物上,進而忽視地形存在的不足。
1.3豐富園林的山石水體
山石水體也是植物造景中通常使用的一種造景方式,這主要基于山石水體在植物造景中具有多種功能,首先,山石水體能增強植物造景中景色的多樣性,營造更加靈動的植物造景環境,提升整個植物造景的設計感和審美價值;其次,山石水體能保持水土,為周圍的植物花卉提供較為充足的水源及更加良好的生長環境;最后,水體能倒影植物花卉及山體,使整個植物造景環境更具立體空間感。
1.4保護風景園林的環境
植物造景不僅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同時植物造景對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具有較大的改善作用。因此,在植物造景過程中,不僅需要提升植物造景的審美價值,同時還需要重視植物造景的環境效益,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及植物造景所處的地形位置合理選擇植物,使植物造景能可持續地健康生長,從而達到環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5園林道路的組景作用
在園林道路組景的過程中,除了道路需要用石子鋪設之外,道路兩旁均需要用植物進行修飾,增強園林道路的組景效果。在筆直的道路周圍種植植物不僅能增強道路在視覺上的延伸效果,而且還能增添道路景觀的觀賞性。在蜿蜒的道路周圍需要遮擋物,才能體現曲徑通幽處的意境。可選擇石板、塑料板、墻體等物體,但草本植物所形成的遮擋體更具有靈活性,也更加貼近自然,具備更高的風景審美價值。
1.6突出風景園林的功能
要想實現風景園林的持續性發展就必須重視和突出園林的功能,首先,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選擇適宜在當地生長的植物進行造景,從而使植物景觀能保持較長的時間;其次,在裁剪和組合排布各類植物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各類植物的生長習性,例如:在組合高大型樹木與矮小型樹木景觀時,由于高大型樹木會遮擋陽光,導致其周圍矮小型樹木的光照不充足,盡量種植喜陰的矮小型植物;最后,地形和土壤也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選擇植物前,需要在風景園林預備打造的區域進行土壤檢測和地形分析,并根據檢測、分析結果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種植。
2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中存在的問題
2.1配置不科學
在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植物搭配不合理是主要問題,一方面在設計過程中,選擇的植物種類過于單一,導致風景園林景觀呈現單調性,缺乏獨特的審美價值,而與之相反的是運用的植物種類過于繁雜,在搭配過程中,未能合理搭配和設計植物的布局,導致景觀過于雜亂,缺乏美感。除此之外,植物過于繁雜也容易出現各種植物生長周期不一致導致植物無法協同生長的情況,影響景觀長遠的觀賞價值。由于園林景觀往往搭配人造建筑出現,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主體建筑物的顏色及造型進行設計,然而,部分設計師忽略了這一設計影響因素,未能深入到實地進行調研,僅通過平面圖紙設計風景園林,導致園林景觀與建筑主體難以融合,使觀賞者在觀賞的過程中產生突兀感。
2.2忽略生態保護
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部分設計師忽略了植物的生態保護功能,而片面追求設計效果,最終導致園林建筑成本較高且不利于生態保護的現象。例如:有的設計師為了追求獨特的造型和設計感,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大量使用成本較高的稀有樹種,其盡管外觀優美,但需要專業精心的養護,否則難以長時間成活,導致后期維護盡管成本極高,一旦植物缺乏精心養護,則會大規模死亡。除此之外,運用高大型植物營造園林景觀,卻忽視了其適應性,導致部分高大型植物難以成活,園林景觀可持續觀賞的時間短。
2.3植物種類少
在園林景觀中,可選擇的植物種類越多,設計的可能性越豐富,設計優化的空間也越大,但當前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受氣候因素、地形因素及成本因素等方面的限制,可選擇的植物類型較少,進而限制了整體園林設計的可能性,例如:在北方地區由于氣候整體較為干旱,很多造型獨特的南方植物并不適宜在北方地區生長,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園林景觀的豐富性與藝術設計感。
2.4缺乏文化品位
風景園林式設計受地區氣候影響很大,結合當地氣候及當地民俗風情是園林設計的重要思路和方向。然而部分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過分追求設計新穎及園林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園林設計在體現民俗地域風情方面的影響,導致風景園林設計失去了其在文化內涵方面的展現功能。
3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原則
3.1生態原則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如今風景園林造景越來越受重視,在城市道路建設及建筑物建設的過程中均有風景園林的應用。在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想要實現園林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風景園林的生態性原則,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園林的地形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當地生長的植物進行造景,使植物能健康生長。除此之外,在進行植物設計排列時,除了需要考慮設計的美觀程度之外,還需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點,盡量使植物排布在適宜其生長的環境中。
3.2平衡原則
在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園林造景整體與建筑群相平衡、植物之間色彩的搭配、植物高矮搭配及葉片大小的搭配,及各類型植物適宜的生長環境,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影響因素,并實現各方面因素之間的平衡,才能使園林設計錯落有致,體現較高的觀賞價值。
3.3審美原則
審美原則是植物造景區別于普通植物種植的重要標志,植物造景要求在兼顧植物原有的生態功能的同時,使風景園林具有較強審美觀賞價值。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充分考慮園林景觀中植物及路燈等光源在色彩方面的設計,使園林中各項物體及植物的色彩搭配和諧、統一。其次,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前,需要充分考慮建筑主體的造型及色彩,及風景園林周圍的其他環境,從而使風景園林設計能與周圍環境及建筑主體融為一體,展現出和諧的美。最后,隨著當前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在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還需要重視風景園林的視覺舒適度,并在園林景觀中設置觀景亭或休息椅,使觀賞者在園林風景中得到身心方面的放松。
3.4季節相宜的原則
植物的色彩、樹葉的繁茂程度等都會隨著季節的改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因此,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需要熟練掌握植物在不同季節的特點,并遵循四季相宜的原則進行設計。在植物造景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植物的生長周期、植物養護難易程度等因素選擇植物,并合理造景排布,從而使每個季節都有對應可以觀賞的植物,讓觀賞者能在每個季節都能觀賞到不同類型的風景。為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在養護觀賞周期較短的植物時,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干預植物生長周期,從而達到延長植物觀賞周期的目的。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植物的日常養護,保持植物健康生長,從而使整個植物造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植物造景方法與注意問題
4.1注重時空變化
在園林景觀中,植物是影響園林景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植物的生長習慣及生長周期各具特點。因此,在園林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當前的植物形態設計風景園林,而且還需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特點,并依據其生長特點排布植物,使植物處于其適宜生長的位置,實現園林的長遠觀賞價值。
4.2注重空間劃分
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建筑主體、假山或山體等將園林劃分為不同的空間,為增添園林的觀賞性,在園林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不同植物對園林造景所產生的作用,并結合植物的生長特點及不同空間的造景要求,借助植物造景手法,使園林與整體建筑物形成一個閉而不封的審美空間,增添風景園林設計的整體效果。
4.3合理設計獨立與群體景觀
在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獨立景觀和群體景觀具有不同的效果和用途,在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往往在較為寬闊或焦點位置設計風景園林,從而優化整體的建筑環境,使整個環境更具審美價值。因此,在進行這一類型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風景園林與建筑物之間的協調性、風景園林的空間大小,及空間所處的環境,并根據這些條件選擇適宜植物進行協調搭配,進而烘托整體建筑物或山體景觀。在群體性景觀設計過程中,則可以通過選擇單一植物為主、多種植物為輔的搭配方式組建,使風景園林具有較強觀賞性,同時又不顯雜亂。
4.4合理設計水體植物造景
水體植物造景也是風景園林造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水體植物造景時,一方面,需要注意對水體空間進行部分留白,使空白部分水體與植物相得益彰。因此,在選擇水生植物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選擇生長繁殖速度較慢的植物,并設置隔離帶,控制植物分布空間,從而避免水生植物占據整個水體;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水體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不同,在選擇水體植物時,需要檢測水體水質及水體泥土,并根據檢測結果選擇適宜的水體植物。
4.5合理利用幾何學造景
在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應用幾何學進行造景能充分提升園林的層次感,帶給觀賞者新奇的體驗。為此,在園林設計時,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差異進行幾何學設計,使觀賞植物能錯落有致排布;另一方面,還需要利用灌木、喬木、藤本等植物本身的顏色、線條及形態進行搭配,通過合理利用植物的這些特點,增強園林設計在視覺方面的層次感,進而增強園林整體的觀賞性。
4.6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學性
在植物造景設計過程中,由于影響植物造景的因素非常多,在植物造景設計前,要實地考察風景設計地點,包括考察當地的氣候、設計點的地形、周圍的建筑和環境、開發者的建造成本報價、園林的生態價值、審美價值及文化價值等因素外。由于部分因素間存在沖突,在設計過程中還要注重平衡各個因素,最大程度體現園林設計的科學性、實用性與藝術審美性的融合。
5結語
植物造景能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植物造景對人們居住環境的改善,不僅表現在能優化城市的生態環境,而且表現在植物造景具有提升園林設計整體視覺藝術審美的作用,能完善園林設計與建筑物及園林設計內部空間的協調程度,從而進一步增強園林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基于此,在未來園林設計過程中,要更重視研究植物造景,加強植物造景在園林設計過程中的應用,使植物造景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方面發揮更大的價值。
作者:尤紹鑫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風景園林中植物造景的應用篇2
為了響應國家建設可持續發展觀的發展理念的號召,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城市,進行園林工程的建設是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以更好地創建宜居城市。通過對園林植物造景施工的建設,更好地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因此,園林工程的植物造景設計問題就成為現代化城市建設工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好的植物造景不僅利于城市整體發展均衡,還能吸引外來投資者和人才,為城市創造更豐富的物質資源財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1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情況
1.1缺乏多樣化的植物類型
現階段各個城市地區都在響應國家號召實施綠化工程,采用的多為模板化建設方式,造成很多設計者在設計風景園林中的植物造景時,并不會按照風景園林的整體環境來組合搭配各品種的綠色植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林景觀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并且對綠色植物自身生態效應的進一步發揮造成了限制[1]。
1.2無法體現地方特色
一般情況下,風景園林設計師在配置園內的植物時,總是會將市場中數量較多、集中供應的植物作為最優選擇對象,這就造成各個地區風景園林植物造景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存在高度統一的問題,無法體現出所在地區的人文風情和特色,進而影響園林景觀的整體呈現效果[2]。另外,設計師還會引進具有侵略性的外地植物,給本地的植物群落帶來生存隱患。
1.3制定的設計方案不合理
在開始進行風景園林工程施工前,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制定的施工方案不合理,很難保證施工質量,后續的施工也很難開展。但遺憾的是,我國園林建設起步晚,園林建設方案設計人員缺乏相關設計經驗,沒有形成體系,總結相關的整體園林設計方案,導致在后續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對后續施工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大困擾。如,在進行綠化環境的相關植物選擇和搭配中,由于園林工程在進行作業之前并沒有一套合理的規劃,結果對空間的利用形成了極大的浪費[3]。園林工程建設要科學合理。
1.4缺乏科學布局
在進行園林綠化施工時,前期的合理布局也很重要。城市綠化不僅是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推進城市化建設的發展,也是為了美化環境。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就像是這座城市的衣服,能體現出一個城市的品味。如果缺乏合理的布局,就會造成園林空間的極大浪費,也不美觀。在進行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綠色植物占很大一部分,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對于綠色植物的栽培,要科學、合理布局,確保這些綠色植物能帶給園林整體美觀、清新的感覺。風景園林工程中所應用的植物景觀效果較好,就能給予人舒適的感覺。同時,在栽培綠色植物時,要注意其生長周期。因為不同綠色植物的生長周期不同,而且,不同的綠色植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在進行布局時要注意搭配。不同的植物組合也會形成不同的藝術景觀。但實際風景園林工程設計中,設計者沒有重視這一點,就會對園林植物景觀造成一定影響。另外,根據我國園林情況的整體調查結果,我國大部分園林植物栽培都采用比較傳統的種植方式,不符合目前園林建設的規則和需求[4]。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植物進行合理的布局。
2風景園林設計中應用植物造景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1生物多樣性原則
在設計風景園林植物造景時,需對植物的多樣性進行考慮,科學搭配植物品種,構建合理有序、穩定、層次多樣、功能全面的植物造景,使得不同品種的植物之間能夠相互搭配,不僅能夠使得自然環境中的生態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還可以提升景觀的美觀性[5]。對于新時代的城市建設來說,生態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乎到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設計師必須維護園林植物的多樣性,從而使得所在地區的生態系統保持在平衡狀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組建多樣化的植物造景就是在建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自然環境本身就存在多種多樣、色彩繽紛的植物,這些植物的觀賞性很高,將其組合搭配在一起能夠形成多樣化的景觀,如果選用單一品種的植物作為設計元素,不僅會導致景觀效果過于單調,還會破壞生態平衡。在配置園林中的植物造景時,可以將草本植物、灌木植物、喬木植物、藤木植物進行搭配組合,從而構建地區性的生物群落。
2.2經濟性原則
設計風景園林植物造景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所以政府部門在投入資金時,應明確要求設計團隊需要基于園林的經濟效益來考慮植物培育的成本和運行期間的管理維護開銷,從而盡可能提升成本利用率,利用低成本來獲取最多的社會效益[6]。
2.3美觀性原則
風景園林的一大用途就是為人們提供休憩放松的場所,所以在設計植物造景時,需要考慮景觀的美觀性原則,基于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和美學來創造具有觀賞性的植物造景。盡管不同品種的植物在色調、形態、比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別,但在設計植物造景時,仍然需要使植物間能夠更加協調統一,互相襯托,給觀賞者帶來舒適、靜謐、和諧的觀感。另外,既要考慮到植物造景在現階段的呈現效果,還要考慮到植物在不同季節所呈現的生長效果,實現對于植物造景的動態設計,從而提升風景園林的生態效益。
3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用植物造景的對策
3.1重視對植物造景設計規劃稿的制定
對于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來說,完備的設計規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設計師需要關注設計規劃的制定工作,在制定設計方案時,既要考慮到園林景觀的整體效果,也要考慮到植物造景和其它要素景觀間的融合協調,使其能夠形成一個有機的景觀群落,使得風景園林中的各個要素都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在制定植物造景設計稿時,設計團隊還需實時關注工程施工的動態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調整,對一切有幾率出現的影響因素進行考慮,這樣才能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可以有條不絮地調整施工內容,使得風景園林中的植物造景能夠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3.2充分考慮植物自身的生長習性
在設計風景園林植物造景時,設計團隊需要對整個景觀的設計思路進行熟悉,基于植物造景的具體特征和設計需求在園林環境中有效融合植物造景,使得植物造景和所在區域的環境能夠更加協調;設計團隊需要對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長習性進行調查,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使得其自身的特征和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一般情況下,植物的生長和發展過程是動態的,所以在設計植物造景時,設計師必須從長遠角度對景觀效果進行考慮。
3.3選用適宜的植物品種
在設計植物造景設計時,設計團隊可以將灌木植物和喬木植物等大體型植物作為主要的植物,采用不同植物進行搭配組合,從而構建多層次的園林景觀,創造出多彩多樣的植物群落,形成具有穩定性的生態效應;設計團隊需要多多增加有限區域內的綠量,因此,設計團隊需要對植物品種的組合搭配和最終構建的景觀群落進行充分考慮,從而改善植物造景的整體效果,為植物造景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保障。
3.4將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環境條件作為設計基礎
在景觀規劃方案制定過程中,設計團隊應當對植物造景的整體規劃給予足夠重視,而不是隨意地配置植物。設計團隊必須做好充足的實地考察工作,對風景園林工程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勘察,了解關于土質、水文、土壤、氣候條件等方面的信息,并以這些信息作為依據挑選適宜的植物品種;設計團隊需對所在地區的人文風情和歷史背景進行了解,并據此挑選植物品種,從而使得風景園林中的植物造景能夠有效展現出本土文化特色;設計團隊可以通過調查走訪等方式對人們所喜愛的植物品種進行了解,從而根據實際情況挑選相應的植物品種;明確公園綠化景觀工程整體植物造景設計理念為四季有花、多彩繽紛,在活力集散區、活力滲透區、活力互動區、休閑漫步區4大主題區,選擇各自主題植物來營造各區主題氛圍,活力集散區主題植物櫸樹、美國安酷杜鵑“康乃馨”,活力滲透區主題植物剛竹、百子蓮,活力互動區主題植物娜塔櫟、藍花鼠尾草,休閑漫步區主題植物香樟、八仙花“無盡夏”,營造出豐富多彩的體驗空間。
3.5注重設計元素協調
設計者必須保證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各個元素能夠處在和諧狀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景觀的整體設計成果,為此設計者需充分融合園林景觀綠化設計的各項元素,對統一設計的形式進行充分考慮[7]。設計者必須確定園林景觀設計的內容和核心,并對園林景觀中的各項元素進行綜合考慮,使得各個元素之間能夠互相協調,要考慮元素搭配運用的合理性,切記堆砌亂用,從而打造出因地制宜的園林景觀。同時,設計者工作的切入點必須為園林景觀設計,并通過園林景觀綠化設計彌補平面化設計的不足,使得園林景觀規劃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而且能夠和周邊的公共設施和建筑物相協調。對現階段的園林設計工作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園林景觀規劃工作中,環保節能理念已成為最關鍵的原則,因此在具體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既要將遵循這一原則作為工作重點,也要注重對于循壞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盡可能減少能源損耗。當設計者可以保證園林景觀綠化設計元素的協調關系時,使得設計元素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8]。
3.6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為了有效控制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施工成本,設計人員需要對施工過程中用到的機械設備型號以及規格進行合理選取,并控制機械設備的數量,對市場租借價格有一定了解,以確保機械設備方面的資金支出足夠合理。在選擇綠化過程中的施工材料時,需要遵循“質量高、價格適中、運輸要短”的原則,對材料的市場價有所了解,充分考慮材料費用問題,制定具有合理科學施工效率的施工方案,從而降低施工成本[9]。
4結束語
園林工程的建設不僅能夠體現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情況,還是這座城市的“名片”,是這座城市的“封面”,是展現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在積極響應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理念的同時,更要注意園林工程總體的持續性。在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盡可能提供幾套備選設計方案,在設計方案時要盡可能考慮到植物之間相互搭配,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等,對這些園林的植物造景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在追求大面積實現綠化的同時追求高品質的綠化。
作者:梁賽英 單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風景園林中植物造景的應用篇3
當前,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此種大環境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尤為重要。現代城鎮化建設進程中,園林項目為人們構建適宜的居住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城市發展中,園林項目植物造景設計問題尤為突出。良好植物造景利于平衡城市整體發展情況,還可吸引更多投資者與人才,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1]。
1園林植物造景內容與藝術特點
1.1內容
傳統園林綠化項目中,大多是應用藤本植物搭配林木、灌木創設城市景觀,為人們創建舒適的生活環境,以自然美的形態為公眾呈現植物形狀、線條與顏色等,便于人們更好地親近自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園藝行業有了新的發展動力,生態學全面融合景觀生態化發展,豐富了植物造景內涵。隨著景觀內涵的豐富,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舒適度要求。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可靈活應用各類園藝技術美化植物,充分體現植物蘊含的自然美,有效融合景觀設計,體現直觀景觀功能與特性,滿足人們對園林景觀的需求。另外,城市生態景觀設計工作中,植物造景的景觀效果更加突出,為植物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1.2藝術特征
現階段,植物造景設計主要有3種方法,即人與自然的完整、藝術多樣性及個人與團體的完整性。基于藝術效果的可變性,植物景觀效果要比建筑景觀的效果更好。其中,外形特點是最為突出的效果,如植物顏色與多樣化形狀。不同生長階段,受氣候與季節等因素影響,植物有不同的形狀表現,其也體現了植物的動態性變化特點,因而植物造景的景觀意義非常重要。植物景觀設計師要充分了解植物變化規律,保障合理設計景觀,結合人工方法,使植物景觀更具生命力。此過程需要注意人工設計不能完全模擬植物形狀與顏色。作為人工藝術品,人為干預植物景觀設計必不可少。相關人員要結合實際設計要求,通過相關植物開展造景,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逐步消除人工修剪痕跡。在個體與群體可接受范圍內,基于園林中其他群體選擇造景植物種類組合搭配園林植物,以此增強視覺效果。
2風景園林植物造景發揮的作用
2.1美化環境
風景園林景觀施工中,園林植物綠化工作非常重要,可增強風景園林景觀的觀賞性。風景園林中,多樣化的植物形狀為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眾所周知,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長規律,合理搭配各類植物可充分體現各類植物的美感。比如,同一地區不同種類的花,其花期有明顯差異。同時,風景園林中包含豐富的植物種類,可有效提高園林景觀空間感與層次性,使植物景觀更具觀賞性,人們欣賞風景園林景觀時可很好地放松身心。
2.2保護環境
園林景觀過程中,要全面考量環境保護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自然污染日益嚴重,由此引發了各類惡劣天氣狀況,直接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園林景觀的建設可以很好地凈化空氣質量,因而園林綠化項目施工中,植物造景的應用非常重要,其使風景園林有更高的觀賞性,還可凈化空氣,充分保護環境。
2.3體現地域特色
園林植物能保護生態環境,為公眾帶來很好的視覺體驗,同時具備地理與歷史環境的人文價值與地域特點。日常生活中,地理環境直接影響植物種類與形態,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長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植物已發展成為城市代表性植物,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植物造景時要選擇地區代表性植物,以充分體現地方特色[2]。
3園林景觀中植物造景實際應用問題
3.1植物類型多樣性不足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各城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大綠化項目建設力度,一般常用模板化建設方法。在風景園林植物造景施工中,部分工程人員沒有根據園林景觀對整個環境進行不同綠色植物的搭配,給園林景觀的實際效果帶來了很大影響,不利于綠色植物充分發揮其生態效應[3]。
3.2地方特色不突出
在園林景觀園內植物配置過程中,園林設計師通常先會選擇市場中數量多而且集中供應的植物,導致各地區園林景觀植物造景效果大同小異,當地人文風情與特色沒有得到體現,使園林景觀整體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有的工程人員引入的外地植物具有一定侵略性,為本地植物群落生存埋下了隱患。
3.3景觀布局不科學
城市園林景觀項目施工中,要重視前期合理布局。城市綠化能協調推進城市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可美化城市環境。一個城市園林綠化項目如同其著裝,代表了整座城市。實際施工中,如果布局不合理,會嚴重浪費園林景觀空間,無法獲得預期效果。園林綠化項目建設中,以綠色植物為主。綠植是最為基礎的核心構成,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布局綠色植物栽培,保證綠植能從整體上美化園林景觀。風景園林項目中,如果所用植物景觀有很好的視覺效果,可以為人們帶來舒適的體驗。綠植栽培過程中,植物生長周期也不容忽視。不同綠色植物有不同的生長周期,不同綠植也有不同特點,在實際布局過程中要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組合帶來的藝術景觀效果有很大差異,風景園林項目實際設計工作中,部分工程人員忽略了此部分問題,最終影響了園林植物景觀效果。此外,調查研究我國園林景觀建設情況,可以發現我國部分園林植物景觀建設應用傳統種植方法栽培植物,與現階段園林景觀項目建設規則與需求不相符。園林風景項目設計中,要保障植物栽培布局的合理性[4]。
4風景園林項目植物造景應用策略
4.1為植物造景制訂造景設計規劃
風景園林景觀項目中,完善設計規劃非常關鍵,所以工程人員要合理制訂設計規劃。設計方案制訂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景觀整體效果,還要注意植物造景與其他要素景觀協調融合性,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群落,促使風景園林中各要素充分發揮其作用。同時,實時掌握項目施工動態化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全面考量所有影響因素。
4.2全面考量植物生長習性
風景園林植物造景設計過程中,工程人員要深入了解景觀整體設計思路,根據植物造景具體特點與設計需求,將植物造景全面融入園林環境中,以此協調植物造景與所在區域環境。設計團隊通過調查植物實際生長習性,為其創建適宜生長環境,充分發揮植物造景的優勢特征。植物是不斷生長與發展的,在植物造景設計過程中要以長遠眼光考慮植物造景的實際景觀效果。
4.3合理選擇植物栽培品種
植物造景設計工作中,工程人員可將體型較大的植物作為主體進行設計,如喬灌木植物可搭配組合不同植物形成層次豐富的園林景觀,保障植物群落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穩定生態效應。同時,工程人員應在有限區域內盡可能增加綠化量,充分考慮植物品種組合搭配,形成景觀群落,整體上改善植物造景效果,推動植物造景實現可持續發展[5]。
4.4基于地區實際情況與環境條件設計植物造景
相關部門制訂景觀規劃方案時,工程人員要從整體上做好植物造景規劃,不能隨意搭配植物。設計前,應深入實地考察,全面了解風景園林項目所在地狀況,掌握其土質、水文、氣候及土壤條件等信息,合理選擇植物品種,保障植物造景的豐富性、觀賞性。同時,要了解項目所在地的人文風情與歷史背景,選擇適宜的植物品種,確保風景園林項目中植物造景能體現地域文化特點。設計團隊應通過調查走訪,了解人們對植物品種的喜好,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植物品種。相關人員在設計公園綠化景觀時,必須嚴格按照植物造景“四季有花、多彩繽紛”的原則和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植物,構建完整的公園景觀主題氛圍,為人們創建內容豐富多彩的公園景觀空間環境,增強視覺體驗效果,提高公園綠化景觀規劃設計水平。
4.5創設和諧景觀生態植物
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工作中要兼顧其實用功能,還要充分體現園林景觀的生態應用、美學觀賞與經濟觀賞等方面的價值。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植物類別,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如果園林綠化景觀或造景植物比較簡單,或所選同類、同色植物無法滿足實際設計要求,就要應用各種顏色不同的植物進行混合造景。此外,植物生長過程中,植物栽培密度與錯落位置也會影響其生長速度。因此,植物造景設計時,要根據植物生長習慣、形態與養護特點合理選擇,確保營造的景觀滿足透視形態與光線折射等園林景觀變化需求,為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注意應用循序式、借鑒自然、規則或混合式等技術進行綠化植物造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自然式植物造景方法。在造價過程中融合協調植物與周邊生態環境及植物與植物,形成接近自然的形態,有效滿足園林景觀美化需求,保障景觀最終效果與綠化目的。比如基于自然原則選擇植物類型與種植密度,應用分層種植方法保障植物種類與差異性,以此為觀賞者營造更貼近自然的景觀。園林綠化景觀中植株錯落有致,可以選擇春夏繁花交替的植物,為人們創造不同的意境。遠近錯落以及繁花交替時,應搭配小型灌木或草本類植物,從整體上增強造主題意境。第二,規則式植物造景方法。以規則圖案栽培植物,采用中規中矩的連片式造景方法,從視覺上為人們帶來視覺沖擊。比如,連片栽培薰衣草,花開時期花海蕩漾,能為觀賞者帶來壯觀的美感[6]。第三,混合式植物造景方法。融合自然與規則式造景的方法,表現為局部區域規則種植綠化造景植物,以規則帶動觀賞者感官體驗。混合造景能以植物類別、數量,融合層次豐富的景觀帶,帶來多種感官變化,增強植物景觀的觀賞性。比如,工作人員在山上大面積種植楊柳、梧桐、香樟等高大喬木植物時,必須保證后期種植的植物與山體上原生植物之間搭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針對公園內人工堆疊的山體,工程人員應該通過種植高大喬木的方式,營造延綿不斷的山勢,為人們創造良好的游園環境和氛圍,提高其游園感受。
4.6注意植物與景觀搭配組合的藝術性
園林景觀項目植物直觀體現了自然美,建筑代表了人工美,園林景觀設計中兩者的融合,本質上是自然與人工美的融合。在植物造景中,要增強植物配置與建筑物的和諧性,充分協調植物與建筑[7]。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重視兩者融合程度,充分體現植物多樣性特點與建筑美感。園林景觀中植物融合建筑,能增強建筑視覺美感,還可為人們營造動態平衡的視覺效果。在設計工作中,要客觀分析景觀植物特點,進一步融合建筑物,從整體上增強園林景觀藝術性。以自然山水為主的園林具有建筑體量較小的特點,工程人員設計此類型的園林時,應盡可能沿用江南園林的粉墻、青瓦、棕褐色木架構作為園林景觀的背景,襯托出園林中的植物。如果站在建筑內部向外部觀察的話,不論是古典園林,亦或是近現代園林,園林建造在規劃和建造過程中都采取了模糊建筑內外邊界的設計方式,應盡可能凸顯出園林建筑具有的賞景功能,將園林內的水體、繁花、修竹、茂林、遠山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陶冶身心的優美風景畫卷。此外,建筑由磚木制成,植物可以在聲音、嗅覺、視覺上對其作出補充。窗前的林木具有遮陽的作用,風吹林葉、雨打芭蕉的聲音如自然樂章,悅耳動聽,庭植的花卉開花時會散發出宜人的芳香,樹木叢花與建筑物搭配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櫻花、二月蘭、花菖蒲等多種植物的種植,使得該區域在不同季節擁有不同的視覺色彩,花朵散發清香,雨聲聲聲入耳,豐富游客感官體驗。園林景觀中,植物融合水體環境可為人們創造明凈而且清澈的空間。水體被看作是園林景觀的生命線。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靈活應用水體環境進行植物造景。在設計過程中,可充分應用水邊及水中植物突出景觀水體獨特美感。同時,基于植物造景整體效果,對植物栽培種類與密度做好合理規劃,全面保障水體視覺效果。做好細節設計工作,比如局部造景等,采用點綴方法提高水體環境與景觀植物整體性,充分發揮植物造景優勢。在城市建設發展中,道路綠化非常重要,是城市外在形象的體現,同時連接分散綠化項目形成有機整體,可從整體上提高園林景觀項目的建設效果。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中,要重視喬灌木、花草等元素的融合,以此豐富園林景觀效果。秉承實事求是與適地適樹的設計理念,保障各類植物搭配的科學性,在提高園林景觀植物造景實際效果的基礎上,使植物與園林深度融合,為人們構建融合自然與生態化的園林植物造景。
5結束語
景觀園林項目設計中,植物造景是非常重要的構成元素,更是突出城市整體魅力、構建生態化與和諧化自然環境的關鍵。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資源緊缺、土地資源緊張以及環境不斷惡化,加快生態園林建設非常有必要。生態園林建設可很好地解決環境問題,還可以體現城市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現階段,園林綠化的生態效應與景觀效應備受關注。園林綠化項目設計中,要根據周邊環境特點,靈活應用現有綠化技術,結合植物生長習性與特點,以鮮明合理的呈現方法豐富城市形象,營造良好景觀項目,為人們構建宜居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尤紹鑫.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2,45(2):41-43.
[2]梁賽英.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1):123-125.
[3]劉濤.論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的植物造景與藝術手法[J].大眾標準化,2021(24):52-54.
[4]薛霞.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2021(35):23-24.
[5]陳軍龍.論風景園林綠化設計中植物造景與藝術手法[J].農業與技術,2021,41(12):132-134.
[6]張世杰.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園藝,2021,44(2):95-97.
[7]曾艷.試析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1,15(2):80-81.
作者:孫忠軍 孫忠雷 單位:單縣國有大沙河林場 單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