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探討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在發生著變化。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以學生的主體能力為中心,實現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模式。要針對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特征,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合理設計小學語文作業,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作業設計方案,以此發揮出語文作業最大的價值。[1]
一、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一)作業設計具有趣味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心,并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但對特定事物的耐受性不強。教師要把握學生的這種特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同時,小學語文作業的編排也要注重趣味性,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避免過于單一的作業設計,要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且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完成作業,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及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
課堂后的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傳統的作業設計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多做題,只注重練習的數量和難度,而忽視了做作業的技巧。在這種課后作業的設計中,學生們承受的壓力過大,會慢慢地感到厭倦。因此,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從多個方面進行思考,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作業設計,使學生的課后作業,能夠輕松、高效地完成,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
(三)堅持實踐的原則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必須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擴展思維、注重教學方法,并通過實際操作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因此,在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加到實際教學中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實踐習慣,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從而使語言能力得以提高。語言教學的基本內涵在于將學習和實際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種教學資源,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拓寬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
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性思維
(一)優化常規化作業設計
常規化的作業能夠使學生快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一般常規化作業的設計通常都是從練習冊、考試的題目中選取的。這種作業的設計缺點就在于在記憶知識的過程中,顯得過于機械化。所以,這種作業模式教師都不會太細致化地進行設計。因此,要想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需要進行優化,加強新課標對作業提出的要求,實現課后作業內容設計的細致化、具體化、活動化等,讓作業設計具有極高的核心素養。
(二)加強稀缺型作業設計
在小學課后語文作業的設計中,缺乏跨界、創美、完整等方面作業的設計。稀缺型作業的設計,也是新課標對作業設計提出的要求。在作業設計的同時,要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對于文化的自信、語言文字的運用、思維能力的創新等多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從被動的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3]
(三)核心素養作業設計要均衡化
在新課標的語文作業設計中,要根據學生學習的任務,不僅要優化常規型作業的設計,還要加強優化稀缺型的作業設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作業設計平衡的目的,才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小學生以后學習的適應能力。所以,對于目前語文作業設計的問題,不僅要優化常規型作業的設計,還要強化稀缺型作業的設計,更要科學均衡地設計作業。
三、新課標背景下展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新樣態的有效措施
(一)跨界提升分科化設計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滿足新課標的要求,需要結合課堂外、實際生活來拓展語文知識學習和應用的范圍,并應用不同的學科知識內容,去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小學生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但是,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過于限制學科的領域,缺乏跨學科的作業設計,沒有結合語文學科、課內外資源,更沒有利用好學科內的知識內容和課后生活的有機融合。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中第三單元《古詩三首》中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時,可以結合李白《靜夜思》中的詩句。這首詩和教材內容要學習的詩句極其相似,作者都是身處異地,在思念家鄉的親人時有感而創作的。還可以連通近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在課程內和課程外之間來回地切換,在古詩和近代詩詞之間有機地進行跨越。具體的作業設計如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串味讀古詩。詩人王維是在當時什么季節創作的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從詩句中找出所寫思念家人的詩句,再聯系《鄉愁》中所寫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句所表達的內涵。第二,雅趣讀古詩。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體會到了作者的思念家人之情,如果你處在他鄉,你會對家鄉、親人說些什么。請用類似的古詩表達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第三,詩情贊古詩。這首詩大約是在公元717年寫作的,通過學習這首古詩,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請用古詩給作者回一封信。第四,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古詩。如果你身處異鄉,現在會通過什么科技的方式,快速地解決你內心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第五,靈活運用古詩。假如你朋友或同學近期因為學習或別的什么原因,處在異鄉,你會有什么樣的建議,幫他解決內心的憂慮,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古詩詞。通過這幾種作業設計的方式,能夠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習到課程以外的內容知識,豐富知識視野,使學生更好地應用語言文字,提升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作業設計生活化
小學語文的家庭作業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所學的語文知識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這就要求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親身體驗自然,從而提高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中拓寬視野,充實內容,使作業與生活融為一體,學生通過做作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為了使作業更加生活化,必須遵循開放的原則,所設計的作業要符合學生的需要,以實際為基本準則。設計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觀察的形式,也可以是充滿樂趣的。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生的生活優勢,并設計各種形式的家庭作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身的語言水平。在完成課后作業時,除了運用聽力、閱讀、寫作等內容,還要結合實際操作、表演、觀察、收集等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觀察習慣。讓每項作業都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做作業,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各種作業的設計,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語言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樹上的喜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聯系現實的生活,看一看在身邊還有哪些鳥類存在,并觀察這些鳥類的特征,身上羽毛都有著什么顏色,可以嘗試把這些鳥類都畫出來等。這種作業的設計,可以使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到自然界的美麗,作業的設計充滿了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加樂于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促進提升自身的身心發展,提升課后作業的有效性。再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我是一種蟲子》之后,可以讓學生親自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觀察更多的昆蟲,并通過觀察這些昆蟲的特點,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昆蟲相關的習性。小學生通過在自然中進行找、看、想來完成作業。這種作業的設計不僅充滿了多元化、生活化,還充滿了樂趣,能夠促進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任務,實現教和學的有效結合。這種方式既能夠減輕教師教學的負擔,提升教學的質量,還能給學生留出自由的空間,促使學生能夠從趣味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三)注重作業設計的層次化和綜合化
不同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都存在著個體上的差異。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層次分明的作業設計,使其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要面向所有學生,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知識基礎、學習需要、智力發展水平、個人特長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個人的不同特征,設計出不同的作業。教師可以將作業的設計分為幾個層次:第一類,作業較為簡單,易于理解,主要用途是鞏固知識,屬于必考;第二類,作業難度較大,可以有一些觀察、探究、動手操作等能力的訓練,注重運用綜合技能,體現個性與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探索精神。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他們所喜愛的主題,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富饒的西沙群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作業的設計。作業要以簡單、自主性較強為基礎原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第一,通過學習本篇課文,統計文章中出現的生字、生詞,并抄寫在作業本上,把這些不同的詞語進行歸類,找到不同之處。第二,選擇你認為文章中優美的詞組,并寫在作業本上。第三,選擇一種水中的動物,通過認真觀察,并對該動物進行特征分析,在作業本上記錄,下次在課堂中講給老師、同學聽。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減少作業的時間,達到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對學生學習過的知識,也能加深記憶。再例如,通過教學部編版本小學語文小學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師可以在設計作業過程中,要求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春節不同地方的習俗以及傳統文化,通過對中國春節傳統節日資料的搜集,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春節的了解,加深學生的認知程度,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等。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不僅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還應該成為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方式。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要合理地把作業向課外進行拓展,充分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潛能,促進學生能夠綜合全面發展。對于綜合性作業的設計,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找到設計作業的主題,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應當與教材內容相互關聯,這樣才能有效地拓展設計的思路。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于作業的體驗,使學生能夠從作業中加深對文章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語文作業的設計也提出了很大的期待,不僅要求設計的作業更加多元化、層次化,還要充滿趣味。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心理需求,從而使作業能夠充滿生活味,以此提高作業的高效性,使學生能夠在充滿興趣的情況下,輕松快樂地完成作業,并從作業中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韓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1):144-145.
[2]程曉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2):132-134.
[3]白曉云.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情況調查研究[J].新智慧,2021(17):99-100.
作者:陸靜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花橋集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