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電氣工程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改革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立足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的特點,將關聯性強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實施環節,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倫理,以期使學生能完成電網中非連鎖故障的完整處理流程,激發學生對行業規范、標準的學習動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高校一線專業課授課教師提供思政教學融入工科專業課的教學設計的新思路。
關鍵詞:課程思政;課程設計
0引言
基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標,以及教高[2020]3號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對專業教育課程的要求,各應用型高校致力于挖掘和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在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現階段,對于課程思政學理部分的探討比較熱烈。尤其是,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相比與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的思政教育具有“隱性”的特點。如何將專業課程的“隱性德育”通過教學設計、學生的參與、教師的引導、融合等環節將“隱性德育”轉化為“顯性德育”的同時又不會太過刻意是對專業學科教學的較大挑戰。“學科德育”只要提煉出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在教學設計時就提前設定好,結合專業知識點或案例穿插性地自然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既不占用太多的課堂授課時間,又充滿趣味性,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效果,而不是脫離專業知識講“思政”。部分文獻討論了專業課程、實驗教學中的思政環節及融入課堂的方法。但對于“課程設計”這類集中實踐教學的討論卻不多。本課程總體改革思路是緊扣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探索以學生行為的正向強化為教學目標,通過自主型、共同解決問題型兩種類型的項目訓練達到“學科德育”。既,“行為導向,項目驅動”為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
1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教學的實施策略
1.1教學目標策略———三維多元化
基于社會層面和個體層面的需求,從知識能力、行為過程、情感價值三個維度考慮來構建適合“行為導向+項目驅動”教學的目標體系,進而分解培養目標,確立具體的思政教學目標。確定了學習目標就可以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教學,做到同時關注個體的知識能力發展、行為和情感表現,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構建新的認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同時培育其情感和價值。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的知識能力目標為:克服傳統課程知識條塊分割、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弊端,期望學生綜合運用幾門課程所學知識,相互依托,共同完成系統的功能要求。具體目標如下:(1)能夠讀懂故障錄波圖,并正確描述故障相、故障類型及繼電保護裝置、備自投裝置、低頻減載裝置的動作情況;(2)具有倒閘操作票的填寫及模擬演練的能力;(3)能夠掌握PSCAD仿真軟件的基本操作,并在PSCAD仿真環境中完成線路故障模擬及繼電保護裝置動作的仿真實驗。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培養的行為目標如下:(1)標準化操作;(2)規范化作業。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不僅培養應用型高校高年級本科學生的專業的知識能力,還應該培養職業素養。具體如下:(1)培養學生“制度敬畏與遵守”的意識、安全意識。(2)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
1.2教學內容策略———模塊項目化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綜合考慮了社會對“職場人”的需求、教學大綱和學生情況等三個方面的因素,設計出了4個大模塊和12個子項目,如表1所示。并且,構建起一個由自主型實踐到共同解決問題型實踐的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的多項目教學體系。以“顯性”知識能力培養項目來支撐“隱形”的行為過程、情感價值的教學目標。1.3教學設計策略———四環行為化在教學設計中,可以把“共同解決問題型項目教學”過程分為“準備—實施—控制—報告”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做到“以理導行、行動導行、情景導行和情感導行”,通過項目行動獲取“制度敬畏與遵守”的意識、安全意識、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下面以幾個核心環節來介紹如何對學生的行為過程進行干擾。項目準備環節由學生通過檢索相關材料、閱讀資料等方式先對項目設定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以便學生在后期的實踐過程中整合知識內容。項目實施環節以小組為單元完成。先由學生自主完成任務的分解與派發,保證所有學生均參與到實踐中。基于不同的教學目標,在項目的實施中可靈活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以及模擬教學法。項目控制環節由教師主導完成,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干預。帶課教師必須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行為,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認真傾聽同組學生的發言,能否勇于質疑并提問,能否意識到操作的不規范性等。并且,帶課教師需要及時、真誠地指點學生的操作行為,教其驗證操作是否標準化、作業是否流程化的基本準則,積極引導學生成為具有責任意識的“職場人”。讓教師動態地引導、調控整個教學過程。項目報告部分主要由課程設計報告、仿真實驗報告、實訓實驗報告組成。
2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思政案例
2.1安全教育融入思政
由于該課程開設學期為學生入校后的第7個學期,正是學生開始求職、即將步入社會前的時期。不同與以往的課程,該課程在進行安全教育的同時加入思政元素,以期培養學生的“制度敬畏與遵守”的意識、安全意識。本課程的安全教育環節包括實驗室制度教學、電力行業安全規程教學以及電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3個項目。首先,在實驗室制度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電氣設備的同時做好“制度遵守”的教育。以帶電作業的實驗事故為案例來教導學生要正確、謹慎地進行實驗操作。例如,違反操作規程造成漏電觸電和電弧火花傷人的實際案例、高速運動的設備因不慎操作而發生碰撞或擠壓,導致設備受損的實際案例等。其次,在對學生進行電力行業安全規程教學時,以實際案例為例講解總則中的每一個條例。使得學生明白,每一個安全規程的條例都是工作經驗的總結和血的教訓。最后,在電網安全事故案例教學中以新入職員工參與工作發生事故的案例為切入點,提供材料缺省的電網安全事故案例的報告,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初步的分析,并找出事故的原因、預防此類事故的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去分析電網事故案例,將學生帶入到案例模擬環境,促使學生思考“如何做才能避免此類事件”,更進一步樹立學生在進入職場前的“制度敬畏與遵守”的意識、安全意識。
2.2實踐教學
由于電力行業在作業流程化、操作標準化的兩方面較其他行業有顯著的特點,在學生就業前就應該樹立其行業規范和標準意識,有助于學生盡快進入職業角色。首先,讓學生觀看“工作好習慣”等電力企業的職業培訓視頻,在做好安全工器具使用、電力專用車派車、出車安全等方面的認知教育。然后,逐漸將學生代入到電力工作的模擬環境,學生自主分工,扮演不同角色來模擬電力行業中的倒閘操作、投退繼電保護壓板等工作。在模擬演練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是否“核對—再核對—確認—操作”的流程,學生是否在履行“監護制度”。其中,倒閘操作任務必須按操作票中的順序依次進行,不得跳項、漏項,不得擅自更改操作順序。其次,作為電力行業工作者應具備更強的責任意識,在完成某個具體工作時應使用“派工單”方案,并按照派工單的內容按照步驟完成工作。每一個實驗都是一次思政教育的環節,可以通過不斷的強化,培養學生的標準化操作、流程化作業的行為。
2.3仿真軟件教學
在完成事故案例分析、電網責任定級等兩個項目的項目教學后,引導學生完成PSCAD仿真環境下距離保護的整定與調試工作。該工作需要對整定系數進行理論計算并通過仿真實驗來驗證其正確性。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通過協作、討論、辯證的方法才能找出最優的整定方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觀察出如果整定錯誤可能造成事故擴大的現象,學生可從中吸取經驗。在下一次整定調試中引導學生認真負責的完成整定調試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真負責的職業道德。
3教學效果分析
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自2020年開設以來,由于課程難度大、學生專業基礎薄弱、實訓設備少等多方面原因,課程的報告成績較低。筆者從2021年開始嘗試將“隱形德育”引入專業課以來,逐漸引起學生的認同,反映到報告成績中可以看出,2021年以來,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課程的報告成績逐漸提高,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歷年成績如表2所示。
4結語
電氣工程綜合課程設計具有專業性強、涉及專業知識多、操作設備多等特點,如何修正學生的行為,激發對行業規范、標準的學習動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養,并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值得探索。從培養目標出發,基于個四個思政教學目標建立了四個教學模塊,通過“由淺到深”的循序漸進地強化行為,最終得到學生的規范行為和情感認同。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表明:思政元素合理的融入該課程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雪莉,高圣偉,李陽,等.課程思政在電氣專業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22,(31).
[2]柳影,鄭述芳,陳星宇,等.OBE理念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以“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01).
[3]周偉,黃薇,李春蘭,等.“課程思政”在電氣類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實踐效果分析———以新疆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南方農機,2021,52(13).
[4]蔡軍.課程思政在控制類專業實驗課程中的研究與實踐———以自動化與電氣工程類工程實驗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2,8(15).
作者:恩日 海日 王偉 白雪 崔媛 單位: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