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多元化教學在西醫院校中醫內科的使用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中醫內科學是中醫教學的核心課程,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生對中醫內科學甚至是整個中醫理論體系的認可程度,而在西醫院校中,中醫教學存在氛圍不足的劣勢,此文從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以及目前線上教學帶來的經驗與不足等多方面進行探索,試圖從中提煉出提高西醫院校中醫內科教學質量的要點,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提高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的高效途徑,為中醫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中醫內科學是一門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一般安排在中醫專業的中年級進行教授,這一階段的學生剛剛完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基礎課程的學習,理論知識較扎實,但同時他們還沒有接觸過臨床實踐,無法對這些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對中醫內科學這門課程難以理解透徹,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改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同時西醫院校具有完善的現代臨床教學模式,學生西醫理論較為扎實,思維模式也偏向西醫化,這也給中醫教學帶來了挑戰。
1西醫院校提高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方法的探討
1.1情景模擬式教學
西醫院校的教學模式重在實操,在實操中結合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特別在近10年不斷推行的規范化培訓中,實踐操作被提高到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西醫的實操不僅僅是對著假人操作,還包括標準化病人[1]。在中醫內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此類模式,讓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相互模擬不同情景下的患者與醫師,患者須對病情有十分的了解,醫者在問診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治療。此類情景可以指定病證或情形,后期亦可由學生自由發揮,提高其認知度與學習熱情。
1.2主動式教學
學生們雖然已經學過中藥學,對藥物的性味有了大致的了解,但還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著手,為自己開具一些理氣、消食、安神的小方子進行調理,來體驗藥物的作用,并根據用藥感受及時調整,以此提升學生對中醫內科學的信心。西醫醫院承擔有大量社區義診服務,與傳統師徒相授不同,通常醫學生由于能力與資質不足無法直接參與義診服務,無法獲得直接見習、學習的經驗及成果反饋,無法激發有效的學習興趣。可以鼓勵醫學生以志愿者等非醫療服務的形式參與到義診服務中去,現場直接觀察學習教授如何問診,并結合患者反饋,增加對課堂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可以加深對于醫學服務的意義與價值的認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忱,作為科班學習的有益補充。
1.3案例式教學
中醫內科學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框架結構下進行分類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古代經典著作中有趣的小案例,如扁鵲見蔡桓公,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進而一步步探討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2]。
1.4大師講壇式教學
中醫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氛圍是中醫學習與傳播的重要媒介。中醫不同于西醫的拆分式教學,講究整體思維,這與中華傳統儒家的中庸思想相一致。中醫是在中華傳統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前人的醫學實踐發展起來的,不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很難深入理解學習貫徹中醫內科學的內容。隨著百家講壇的熱播,國內掀起了一陣國學熱潮至今未消,中醫內科學的教學完全可以學習百家講壇的形式,邀請國內著名的國醫大師及中醫名家以講壇形式定期開展教學,激起了學生們強烈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多種網絡手段推進中醫學內科線上教學的思考
近年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式下,中醫教學與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聯系更加緊密,多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從現場播放教學視頻到課下精品教學視頻的回播,再到微信教學、騰訊會議授課,豐富了教學的形式,一改三尺講臺式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3]。
2.1微信教學
微信是我們日常溝通的工具,學生們可在微信群中暢所欲言,溝通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也可以在課后利用碎片化時間參與微信討論。鑒于微信的諸多便利,我們可以將教學資料發送到微信群,鼓勵學生課前自學、課后復習,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2.2直播教學
直播教學是基于網絡環境、課堂教學、移動通訊設備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的是,直播教學可以方便學生在課后對教學內容進行回放,多次復習,加深印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前要合理選擇教學平臺,熟悉操作流程,制作好線上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堂測驗、課后題庫,提前讓師生了解操作平臺的使用。調查發現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課堂直播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習,會使學生的積極性有一定提高,學習效果提升[4]。
3教學質量評價方式及體系探討
傳統的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大致體現在課堂提問、階段性測試、學生學習態度以及課后作業這些方面[5],尤其以試卷測評的成績為主,這不利于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的主動性、持續性,還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從多方面考慮,引入新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
3.1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體系在中醫內科學教學
質量評價中的運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標在于培養合格的中醫住院醫師,要求理論與實踐能力俱佳。一些報道[6]提出,以崗位勝任能力作為培養導向,將師承教育貫穿始終,分期規劃中醫臨床學習,同時加強人文教育,完善日??己伺c出科考核、專業課程考核與師承考核、階段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能力考核體系,規范化培訓質量明顯提升。中醫內科在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占比較大,借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體系的相關內容,有助于提高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培養全面型、能力型中醫人才。
3.2研究生學位培養模式應用于中醫內科學教學質量
評價中的意義中醫研究生學位培養參考一般醫學專業也分為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二者要求各有側重。在并軌培養實施的條件下,中醫研究生學位培養轉變為以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臨床科研能力并重的模式。在各大高校對于中醫專業碩士及博士學位授予的要求中均有明確對于中醫內科學課程的要求,這應是一個合格的中醫藥人才對于該門課程內容掌握較高層次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醫體系中中醫內科學所處的核心地位,以及醫院臨床實踐對于該門課程所包含內容的核心要求。因此,通過對于研究生學位培養模式的參考,取其課程內容培養模式及考核方式與要求,應用于中醫內科學的教學中有較強的實際意義,有助于學生們學以致用[7]。
3.3歐美課程評價體系的參考價值
在歐美研究型大學的課程學習中,學生作為主動參與者,教授作為引導者,基于研究的教學模式,在最后的課程質量評價中,分層次培養考核與本科生導師評價占比較大,該類評價考核模式注重學科交融、通識教育、人文教育、科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與評價,與在中醫內科學的考核實踐中,以目標為導向,引入師承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歷來注重進則為良相,退則為良醫的理念,注重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強調實踐能力,參考歐美研究型大學考核的方式,將這些要求制度化有助于提高中醫內科學的教學質量。
4結語
中醫藥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及宣傳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傳統基于師承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人才、資源、認知等限制,在常規的國際醫學交流中被隔離為中醫與現代醫學2種模式。如何能將現代中醫的內核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尤為重要。讓現代中醫潛移默化地走上國際醫學交流的舞臺,可分散至外科、內科等各學科,亦可集中至中醫學進行交流。西醫院校在引進西方現代醫學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現階段醫學發展的特色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現代醫學的發展,同樣,在文化氛圍更為活躍的西醫院校,借助西醫院?,F代化的管理和培養模式,抓住中醫教學的內核,亦可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一定的方法和路徑。
參考文獻
[1]袁敬,朱唯瑋,李芋亭,等.加強教學基地醫院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74-77.
[2]劉慧敏,孟培培,于浩,等.案例式教學法在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1):1-3.
[3]吳昊,陳琨,麻春杰,等.中醫內科學網課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2):8-10.
[4]陳小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和直播教學的“高等數學”混合式教學[J].科技與創新,2021(1):139-140.
[5]周小琳,周新強,韓華剛.基于中醫思維模式下的中醫內科學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醫臨床研究,2014,6(4):126-127.
[6]鐘興華,王燕,黃恩,等.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導報,2018,24(1):131-133.
[7]鄒沖,閔文,史麗萍,等.中醫專業碩士研究生中醫藥臨床試驗設計與方法課程教學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2):40-43.
作者:郁沙莎 徐曉婉 翟笑楓 單位:海軍軍醫大學中醫系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腫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