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寫作既是個人情感的抒發,也是對學術真理的探索,歡迎閱讀由發表云整理的1篇生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范文,希望它們能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啟發。
摘要:推進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滿足人民大眾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有效抓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在于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優化畜牧土地利用結構、加強技術研發與轉化。以深層次打造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切入,通過完善畜牧種植、養殖配套設施、推進生態畜牧用地搭建、加強數字化技術創新應用、延伸生態畜牧全產業鏈條,構建高質量生態畜牧業發展體系,為我國向畜牧強國轉變有效賦能。
關鍵詞:生態畜牧業;中國式現代化;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生態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鮮明底色,生態畜牧業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下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的有效路徑,其可持續發展能夠助力資源、環境、人口、經濟協調,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1]。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且該報告對我國畜牧業工作作出進一步指導“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升級”“扎實推進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推進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以此助力生態畜牧業工程扎實推進。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生態畜牧業作為我國積極尋求可持續生態之路的有力部署,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綠色低碳轉型協同的有效路徑。本文分析中國式現代化中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戰略價值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并提出可行性路徑,為生態畜牧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鑒。
1中國式現代化中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戰略價值
2022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以下簡稱《畜牧法》)從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促進草畜平衡等方面,強調加強畜牧業綠色發展,提示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發展生態畜牧業要注重社會經濟生產以及自然再生產結合,以可持續發展理念增加直接和間接利益[2-3]。
1.1奠定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農業視為戰略性產業,以農業現代化為根本整合各項生產要素,高效率實現農業生產[4-5]。畜牧業作為農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社會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有數據顯示,1978年全國畜牧業總產值為0.02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為14.99%;2021年全國畜牧業總產值為3.99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已達31.7%,見圖1。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通過完善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策略、強化技術創新推動畜牧業產業轉型升級、建立健全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及經營體系、提高畜牧業核心競爭力等舉措[6],不斷推動我國現代化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這一過程中,低消耗、低投入、高回收、高產出、高品質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最基本特征,契合生態畜牧業發展需求,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扎實基礎。生態畜牧業與畜牧業現代化同根同源,對保障食物安全、繁榮鄉村經濟、助力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推動生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
1.2強化畜牧業用地保障力度
畜牧用地是生態畜牧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容易制約其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因素[7]。生態畜牧業作為種養結合、低投入、高產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環系統工程,能夠極大地強化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畜牧業用地的保障力度。《畜牧法》明確表示,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連同自然資源部門,結合地區資源條件及畜禽產品保供任務,統籌解決好畜禽養殖用地問題。相關部門要切實保障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以及基因庫用地需求,妥善安置建設用地。生態畜牧業嚴格按照農業用地進行管理,確保土地不閑置,保證相應土地的經濟效益不受損失[8]。生態畜牧業強調選址建設養殖場是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下開展,杜絕私搭亂建,以占補平衡切實保障畜牧業發展有條不紊、穩步推進。2023年3月初,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做好2023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工作的通知》,對水產綠色健康養殖進行了深入部署。自2020年“五大行動”實施至2022年底,全國共計培育骨干基地1265個,基本實現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全覆蓋、養殖尾水循環綜合利用或達標排放全覆蓋,在強化畜牧業用地保障力度的同時,促使中國式現代化生態行動取得較好成效。
1.3優化現有畜牧業產業結構
中國式現代化條件下,生態畜牧業作為優化畜牧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高投入、低風險、高產出的有效方式[9]。生態畜牧業通過打造從育種到下游食品深加工再到終端消費者的全產業鏈[10],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效賦能。生態畜牧業以提質量、升水平、強標準為重點,以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為目標,調整現有畜牧業產業結構,確保現代畜牧業實現綠色生態持續發展。因此,推動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可持續發展,可助力畜牧產業要素組合方式從高碳粗放向低碳集約轉變[11-12],借此不斷優化畜牧產業結構,提升畜牧產品附加值。此外,生態畜牧業更強調標準化種植、養殖,積極開展優良牧草品質篩選、飼草高效生產、畜禽健康養殖等工作,以此不斷進行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優化現有畜牧業產業結構。由此,生態畜牧業能夠顯著強化我國畜牧產業體系質量優勢,避免工業化畜牧業和生態化畜牧業結構性失衡,切實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1.4助力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生態畜牧業發展中強調科學處理畜牧業污水、糞便資源化利用、積極共建綠色高質量價值鏈,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下,生態畜牧業可驅動傳統粗放式畜牧業增長向綠色生態增長方向轉變[13],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但目前我國鄉村分布廣泛而分散,相應畜牧生產也以分散化養殖為主,促使“人畜混居、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畜牧發展仍是主流[14],不利于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鑒于此,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能夠促進種養循環、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增強畜牧產品供給能力。畜牧生產經營組織程度日漸加深,完善畜牧業各生產經營主體利益連接機制,大幅改善鄉村生產生活環境,更好契合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15]。此外,“2023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高峰論壇”強調,畜牧業作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支柱產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2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可持續發展重點
2.1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力推動畜牧業規模做大、質量做優,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面向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生態畜牧業發展要不斷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深層次夯實畜牧業質量發展底座。數據顯示,2009—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戶占據市場比例由31.7%增至60%,見圖2,表明近些年我國畜牧業養殖規模呈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逐步提升的規模化養殖水平使傳統“一家一戶”散養型養殖模式逐漸淘汰,開始向集約型、規模化方向邁進,高質高效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同時,有益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此外,中國式現代化中生態畜牧業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還體現在種養結合方面。“以地定養、有種有養”模式是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行業慣例,如歐盟規定每公頃耕地要養殖2.9頭奶牛。我國也有部分地區積極探索“百畝千頭”的種養結合式畜牧業規模化循環發展模式[16]。如自2006年河南緊抓國家糧改飼試點項目機遇,每年下撥2.5億元專項資金以“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支持肉牛奶牛產業,已走出“以養定種、種養結合、草畜配套、草企結合”規模化發展新路子。
2.2優化畜牧土地利用結構
中國式現代化下,畜牧業用地是生態畜牧業實現規模化養殖的重要力量。從生態畜牧業規模化養殖分析,畜牧業用地是生態畜牧養殖關鍵設施載體,還是消納畜牧糞污的有效屏障[17]。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眾多地區對生態畜牧業用地流轉審批持審慎態度,期望通過增強環境約束助力生態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部分地區將原有年均500~600元/667m2的土地流轉成本提升至千元,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生態畜牧業用地成本,但也進一步規范了相應使用流程。如安徽省政府對荒山荒坡、土地流轉出臺相應規劃使用細則,增加畜牧業用地整治成本,使畜牧業發展更加綠色環保,為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助力。此外,生態畜牧業發展需深化畜牧廢物資源化利用率,加快生態畜牧用地結構轉型升級。研究表明,不對畜牧糞污進行處理情形下,每667m2耕地年均能夠吸納5~10只雞或1頭豬的產污量[11,18]。糞污自然分解過程中可推進糞肥還田利用,提升土地有機質含量,保持耕種質量,為中國式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3加強技術研發與轉化
《“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表示,要“形成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綠色循環發展新方式”。推進中國式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技術研發與轉化成為有力途徑[12,19]。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生態畜牧業可持續不僅要提升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還需增強新型疫苗、獸藥等研發與轉化力度,助力畜禽養殖規模化率不斷提高。但從現實角度分析,支持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育種、疫苗、獸藥等研發與轉化相對不足,與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存在一定差距。要求生態畜牧業發展在育種方面,尤其注重抗病性、繁殖率、生長速度的優化完善[20],促使具有排毒、代謝等功能的器官更好地發揮相應價值。相關機構還可在新型生物獸藥開發方面加強研發與轉化力度,減少諸多病原微生物造成的變異傳染問題,確保畜牧養殖產品質量,助力生態畜牧業實現穩定持續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深層次推進有效賦能。
3可持續發展路徑
我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戰略價值在于奠定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強化畜牧業用地保障力度,優化現有畜牧業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為此,面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可通過完善畜牧種植養殖配套設施,推進生態畜牧用地建設,加強數字化技術創新應用,激活生態畜牧產業新動能,為我國向畜牧強國轉變有效賦能。
3.1完善種植養殖配套設施,助力標準化生態基地建設
中國式現代化下,開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是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共建規模化生態種植養殖小區。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下,生態畜牧業發展較好地區可由相關企業、種植養殖合作社等組織牽頭建成一批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生態種植養殖小區。各種養殖小區可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調配布局,如以肉雞、肉牛、肉羊養殖育肥為飼養主線,規模化建設封閉性較好的圈舍,最終實現畜牧養殖規范管理。另一方面,積極完善標準化種養殖配套設施。地方政府可制定專項生態畜牧業種養殖補貼政策,鼓勵相關農戶積極投身種養殖配套設施建設,如可低價租用棚圈,吸引農戶入住生態種養殖小區。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種植養殖小區可制定標準化健康養殖管理制度,規范種養殖流程,統一進行飼料供應、良種繁育、疫病防治、市場營銷等管理,不斷強化畜牧業生態環境管控力度,賦能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下資源循環利用,各種養殖小區可通過科學技術改造傳統圈舍,使之真正成為標準化畜牧種植養殖基地,推動生態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3.2推進生態畜牧用地搭建,激發土地內生修復動力
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特性決定其用地應兼顧生態循環和經濟效益。對此,中國式現代化下發展可持續生態畜牧業需以畜牧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動生態畜牧用地實現合理化、循環化利用。一方面,推進合理化生態畜牧用地建設。地方政府可按照“增糧、減棉、管果、強畜”發展思路,推進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可持續性用地建設。因此,相關種植養殖農戶或企業嚴格按照《全國土地分類》《關于養殖占地如何處理的請示》,著眼長遠畜牧業發展開展規模化、標準化畜牧養殖。面向中國式現代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可積極編制畜禽養殖用地管理辦法,引導當地農戶引進飼草料生產新技術,鼓勵種植養殖大戶利用新開荒地、撂荒地推進生態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推進循環化生態畜牧用地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下,生態畜牧業循環化用地關鍵在于發展畜牧業過程中實現土地自我更新、自我修復以及自我再生。相關種植養殖農戶或企業應積極對污染源項目進行改造升級,通過廢棄物歸還土地的方法實現資源再利用;在天然草場牧區可建立草畜平衡卡制度,核定載畜量,以草定畜,切實減輕草場壓力,強化土地修復與再生能力,助力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3加強數字化技術創新應用,助推生態畜牧業綠色化轉型
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善于借助新型數字化技術。一方面,積極推進智能化技術應用。面向中國式生態畜牧業建設,地方政府可牽頭相關企業建立不同生長周期的畜牧品種大數據中心,以此支撐畜牧養殖精準把控各類制劑的營養攝入量。種植養殖主體可同步引進人工智能、傳感技術,以實現對不同畜牧品種生長狀態的實時監測。相關企業還可與研發機構建立合作,創新研制智能化調控設備等硬件設施,助力自動化控溫、調濕、控光、飼喂等設備得到合理高效運行。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綠色化技術應用。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種植養殖農戶以及企業可重點引進新型綠色屠宰、加工、包裝等工藝技術,以健康可持續理念為導向綜合強化畜牧副產品附加值。在提升畜牧產品附加值中,種植養殖農戶或企業還應加大綠色生物飼用添加劑的引進力度,精確飼料添加劑配比,賦能中國式生態畜牧業發展真正實現綠色高效。同時,以中國式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為基準,生態畜牧業相關主體應著力綠色化制冷、包裝等技術優化升級,助力畜牧產業真正實現循環可持續發展。
3.4延伸生態畜牧全產業鏈條,構建高質量畜牧產業體系
中國式生態畜牧業可推進現代化、品牌化畜牧產業升級,延伸生態畜牧全產業鏈條,助力構建高質量畜牧產業體系。一方面,積極推進現代化產業升級。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背景下,地方政府提升生態畜牧業發展水平應積極依托優勢畜牧產品產區,著力開展現代化畜牧加工,提升加工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地方政府可遵循“扶大、關小、轉型”原則,對種植養殖農戶與相關加工企業進行整合重組與改造升級,引導向現代化精深加工方向做強做大,不斷提升中高端產品占比,延伸生態畜牧全產業鏈條。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品牌化產業升級。政府方面可支持種植養殖農戶或企業開展品牌資源整合工作,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化、本地化優勢資源,助力高端型生態畜牧產品研發和上市。中國式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還要依托一批信譽良好、特色鮮明、市場占有率高的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助力推進品牌化升級。相關企業還應加強自身品牌保護力度,及時進行核心技術專利申請和商標注冊,通過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生態畜牧業市場有序競爭,構建高質量畜牧產業體系。
4結論
生態畜牧業兼顧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不僅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關鍵內容,還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式現代化下,明確發展生態畜牧業戰略價值,找準生態畜牧業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可持續發展重點,走好生態優先可持續畜牧發展道路,對建設生態文明型社會極具重要意義。中國式現代化下,生態畜牧業需以奠定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強化畜牧業用地保障力度,優化現有畜牧業產業結構,助力鄉村振興扎實推進為出發點統籌安排可持續發展路徑。未來應立足完善畜牧種植養殖配套設施,助力標準化生態基地建設,推進生態畜牧用地搭建,激發土地內生修復動力;加強數字化技術創新應用,助推生態畜牧業綠色化轉型;延伸生態畜牧全產業鏈條,構建高質量畜牧產業體系,助力生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深層次推進。
參考文獻
[1]蘇偉,徐闖,楊學麗,等.我國生態畜牧業發展對策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1(12):16-21.
[2]賈云飛,鄭偉程,何澤軍,等.我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現狀、制約與戰略應對[J].中國畜牧雜志,2023(1):323-329.
[3]魏曉穎.生態旅游視域下畜牧業可持續性發展研究[J].中國飼料,2021(2):137-140.
[4]陳紅,陳莎,葉艷妹.面向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耕地保護轉型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3(1):55-64.
[5]陳旎,李志.數字鄉村建設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改革,2023(1):109-117.
[6]何灣.遼寧省畜牧業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2(10):19-20.
[7]于法穩,黃鑫,王廣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理論闡釋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21(4):85-99.
[8]羅千峰,羅增海.合作社再組織化的實現路徑與增效機制——基于青海省三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案例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22(1):91-106.
[9]宋燕平,范祥祺,王欣.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優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7-95.
[10]李軍,潘麗莎.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與破解路徑[J].經濟縱橫,2022(8):58-64.
[11]張中鋒,石林雄,閆典明,等.甘肅省小型養殖場畜禽糞污機械化清理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6):56-63.
[12]王江莉.科學計算可視化在現代智慧生態畜牧業中的應用[J].飼料研究,2019,43(9):126-128.
[13]汪開英,李鑫,陸建定,等.碳中和目標下畜牧業低碳發展路徑[J].農業工程學報,2022(1):230-238.
[14]熊學振,孫雨萌,楊春.中國畜牧業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時空耦合協調關系[J].經濟地理,2022(2):153-162.
[15]劉健.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畜牧業的發展對策——評《鄉村振興戰略·畜牧業興旺》[J].中國飼料,2022(19):151.
[16]于法穩,林珊.新型生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目標重塑及路徑策略[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2(增刊1):38-45.
[17]吳偎立,鄭夢圓,平新喬.論農業生產托管與土地流轉[J].經濟科學,2022(6):142-159.
[18]呂寧,張穎,黃燕,等.新疆地區畜禽糞污環境效應及能源化利用價值估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1(20):17-23+152.
[19]宦梅麗,王昭.“雙碳”目標背景下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模式、啟示及建議——以正大蛋雞養殖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41-47.
[20]王茂森,薄玉琨,李林,等.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基本理論與創新發展[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李金花 單位:河南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