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學研究》創刊于2018年,辦刊以來,融指導性、實用性、知識性于一體,發行周期為:雙月刊,經過雜志社調整,不斷提高了刊物的整體質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作為一本專注于公安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其定位深遠且獨特。該雜志立足于公安學這一重要的一級學科,以堅定的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積極貫徹全球安全治理的先進理念,匯聚了國內外頂尖的學術力量,共同致力于公安學領域的深入研究與探討。
雜志始終堅持以原創性為核心的研究導向。在浩如煙海的學術文獻中,原創性成果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學術探索的道路。該雜志注重刊發那些具有前沿理論、權威觀點、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的原創性文章,這些文章不僅體現了公安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為公安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動公安學理論創新是該雜志的重要使命之一。在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公安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公安學必須不斷創新其理論體系,以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理論支撐。它通過刊發高水平的學術文章,推動公安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公安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預計審稿時間:1個月內
(一)來稿篇幅原則上15000字以上,有重大理論突破或創新的高質量論文篇幅不限,并附 300—500字的“中文摘要”及與內容相對應的“英文摘要”,3—6 個中文“關鍵詞”。
(二)為加快稿件處理速度,本刊實行審稿意見及時反饋制度,盡量為來稿附上審稿意見,15日內會給出審稿意見。
(三)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所引用、參考的文獻目錄。參考文獻應按正文中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文末,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
(四)論文題目宜簡煉、準確,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主副標題要各有側重,主標題盡量傳遞核心論點、學術創新點,副標題應限定研究范圍、學科范圍,廓清研究對象,標識文章性質。題目用華文中宋小二號字,居中。
(五)正文結果:在正文和圖表中按邏輯順序描述結果,緊扣主題。正文不得重復圖表中的數據,僅需強調或概述重要的觀察結果。
(六)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七)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領域、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包括手機)、E-mail 地址等。
(八)凡經本刊采用的稿件,即視為作者同意授權本刊對其圖文作品行使網絡傳播、圖書出版等再使用的權利;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上述再使用的酬金。如不同意此項約定,請來稿時注明。本刊保留依著作權法獲享的所有權利。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對本刊進行翻印、網絡轉載或其他形式的傳播,違者將依法究責。
(九)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市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標注于文章參考文獻后,書寫內容包括:項目來源、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或影印件。
(十)文中量和單位一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各種符號、字母應注意正確標示大、小寫和正、斜體,其上下角標字符的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標點符號的使用要準確。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木樨地南里1號,郵編:100038。